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行業新聞

中國場均觀影人數連續3年下降,影院和商場相互導流的效果可能不再

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姚書恒       時間:2018-12-24 16:11

       電影院越來越難賺錢了。

  由于影院可以在開場前、散場后為商場帶來明顯的客流,所以商場通常很樂意把鋪位留給電影院,并且時常安排在頂樓,讓原本只是來看電影的觀眾,盡可能多地接觸到商場里的其他店鋪,促進其他商家的生意。

  但當越來越多的商場是這么安排,電影院開得越來越多,加上視頻網站的分流,人們看電影可以去的地方變得更多了,那么每場電影的上座率就開始下滑了,影院盈利能力開始變弱。

  中國電影院數量、銀幕數量的增長,是滯后于票房高速增長的時期的。

  在 2010 年的時候,全國票房只有 100 億;2013 年突破 200 億;2 年后又翻一倍到了 441 億。但院線、銀幕的擴張,則比較慢。從 2011 年到 2014 年,電影票房增長 3 倍,影院、銀幕數量才增長了1倍多。

  分水嶺是 2015 年,這一年國內影院開始加速擴張。影院數量從 2014 年底的 5158 家,增長到 2017 年底的 9340 家;銀幕數量從 23592 塊,增長到 50776 塊,數量全球第一。

  但電影票房的高增長趨勢卻中止了。2015 年全國票房達到 441 億元,整個行業都很樂觀,但 2016 年增長遠不如預期,只有 455 億(不含服務費,下同);去年為 523 億,今年截至 12.20 則為 547 億。雖然票房數字還在增加,但是沒法跟前幾年超過 30% 的增速相提并論。

  當院線產能增加比票房收入增長速度快,就出現了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局面。

  首先,每場電影的觀眾數量在持續減少。 2015 年的時候,全國范圍內每場電影可以吸引 24 個觀眾,到了今年,每場平均只有 16 個觀眾了。即使是最大的院線公司也未能幸免,萬達在 2015 年場均有 40 個觀眾,但今年也只有 22 人了,幾乎下降了一半。

  其次,由于是全行業都在建新影院,萬達、大地、橫店、金逸、星美等公司的影院、銀幕數量都翻倍了,所以院線行業的集中度其實并沒有變得更向行業龍頭集中,而是依然分散。按照票房來計算,2013 年的時候,國內前三大院線的市場占有率 31%,5 年后變成 29%;而美國影院產業經過整合以后,前三大院線 AMC、Regal、Cinemark 的市占率穩定在 50%左右。

  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場均觀眾人數減少,行業格局依然分散,直接結果就是影院沒有提高票價的能力。不管是從全國來看,還是分一、二、三線城市來看,2018 年的票價都比 2015 年的時候便宜。

  這對觀眾來說應該是好事,但對近 90% 收入來自賣電影票的影院來說就意味著麻煩了。

  因為院線是固定資產投資,新影院實現盈利通常需要 2、3 年,而整體成本回收周期可能要 6、7 年。在大幅投入新建影院后立刻遇到票房增長放慢,場均人數減少,票價沒有提升空間,這讓放電影成為難賺錢的生意。

  2017 年,萬達電影、上海電影、橫店影視放電影的毛利率只有 12.06%、-5.50%、4.66%;到了今年,前幾年擴張最快的星美還陷入了關停潮,從院線產業中逐步退出。

  影院盈利下降,也意味著它很難再進一步擴張,并為所在的商場引來客流了。

  線下商場近幾年的客流量本就處于基本停滯狀態。根據專門為商場、購物中心測量客流數據的匯納科技所公布的數據,2015-2017 年,一二線城市商場客流基本沒增長,只有三線城市維持著 3.7%、0.5%、2.6%的增長。

  幾乎所有的院線經營方都會在財報里提到電影院和商業地產的契合關系:影院投資主體普遍以物業租賃的方式發展和經營影院,而影院“嵌入商業地產”的經營模式已成為城市影院建設的主流。影院和商場在導流和消費商相互強化。

  以萬達影城上海五角場廣場店為例,這個月 9 號周日它安排了 58 場電影,如果不考慮院線排片導致的客流差異、采用全年場均人次統計當天吸引到的客流量,今年是 1276 人,2015 年則是 2320 人。

  之前王健林在回答萬達為什么做文旅、影院投資時表示,影院是萬達廣場非常重要的體驗消費內容,是萬達廣場必須配置的一個業態。

  《界面》曾援引一位地產公司成立的影投部門負責人的話,說“影院本身也是一個引流、導流的好手段,做影院能保證客流是地產自己可控的,從而帶動地產銷售或者其他業態的發展,做一些延伸投資。”

  RET 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張桐也認為,電影院在為購物中心提供客流量、增加顧客停留時間的同時,也為電影院的票房收益提供了多元化的保障。到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人, 超過 50% 都會有餐飲消費,超過 40%的人會有其他零售的消費。因此,購物中心與電影院之間實質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

  類似的,萬達廣場發展初期也曾試圖靠旗下 KTV 業務大歌星為商場導流,它跟影院一樣,是萬達廣場的配套設施之一。根據易居克而瑞研究中心的說法,在傳統商業受到電商沖擊的初期,KTV 這樣的體驗式業態無法由線上服務取代,對于商場吸引人氣的重要性顯著。不過當 KTV 本身業績凋零、無法為商場繼續帶來客流之后,萬達已經將大歌星全盤關閉。

  微影數據研究院在一份探究影院和商場業績關系的報告里提到,商場跟影院業績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即相互導流,其中影院得到的導流相對還更多一些。

  但現在這種相互促進的作用正在減弱。尤其在商場客流增長進入存量競爭期之后,原本作為引流方式之一的電影院,由于自身經營狀況不太好,難以繼續擴張,可能在短期都不能為商場引來更多消費者了。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