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在內循環驅動下的文旅產業里,森林酒店的布局恰逢其時,它幾乎與年輕旅行者的探險精神一拍即合,并實現了頗為快速的發展。與鄉村旅游相比,森林旅游還算不上成熟。目前,諸多酒店集團、地產商以文旅融合的路徑,切入到森林酒店的暢享中,成為森林酒店市場的領頭羊。未來的森林酒店會是什么樣?仍存在于酒店運營者的暢想中。
前段時間,國家林草局在介紹全國森林旅游發展的成效中指出,2019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達到18億人次,占國內年旅游人數的近30%,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75萬億元。國內旅行者在探索過古鎮、海濱、沙漠后,森林成為他們下一個目標,因而,“在森林中住上一晚”的需求,也變得更為迫切。
森林酒店,再不布局就晚了
充滿變數的時代之下,一些以往容易被忽略的新趨勢、新機會,在風云涌動中更容易被看見,后疫情時代,內循環驅動下的文旅產業中,森林酒店的布局恰逢其時。
首先是年輕旅行者對于國內旅游的深度挖掘。過去幾年,旅行者對于國內景區的游覽大多停留在表層,而更深層次的自然人文游,則被留給了出境游,而隨著出境游停擺,以及旅行者在看過世界后,對國內游要求的提高,希望能擁有更具深度、廣度,以及體驗性質的旅游方式。這使得簡單的、以觀光為主的旅游產品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傳統景區的普通運營更難以實現年輕旅行者“獨樹一幟”的渴望。
旅行者們的野心,不僅僅是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更想要憑借自己的旅行經驗,挖掘出旅途中更深層次的體驗。
△Urban Cowboy Lodge, New York
版權 | 圖片版權歸原攝影師或來源機構所有
森林旅游的出現,幾乎與年輕旅行者的探險精神一拍即合,并實現了頗為快速的發展,來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森林旅游長期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從2014年9.1億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18億人次,5年內實現了游客量翻番,占國內旅游人數的比重持續穩定增長;2019年全國森林旅游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75萬億元。森林旅游推動了森林住宿,僅2017年,全國森林公園就擁有接待床位105.68萬張。
另一方面,眾所周知,今年可以說是度假游的爆發年,也是疫情后恢復最快的業態之一,旅行者顯著增強的出行訴求與對居住安全及服務品質的關注,使得“酒店即目的地”的旅行新屬性開始深入人心,度假型酒店的火爆已無需贅言。
相比起去海邊的傳統度假,到森林中度假,小隱隱于野,亦成為不少旅行者的新選擇,為森林酒店的誕生提供了契機。
△Urban Cowboy Lodge, New York
版權 | 圖片版權歸原攝影師或來源機構所有
此外,大多數森林基本都位于遠離城市的鄉村,而伴隨著鄉村游的熱潮與自我升級,森林旅游也隨之有所發展。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指出,鄉村游1.0版是農家樂,2.0版是民宿,如今走的是3.0版精品民宿,鄉村度假村模式是鄉村游進一步轉型升級的未來。
住宿作為鄉村游獲利的重要抓手,森林酒店曾經為鄉村游帶來過利好,如今則需要抓住當下的契機,與整個鄉村游一起,共同從3.0向4.0升級,搭上從不成熟邁向成熟的快車道。
并不成熟的森林住宿生意
“森林酒店”的概念雖然新鮮,但并非新事物。正如前文所提,森林酒店大多是與鄉村游一起發展起來的,因此,也同樣歷經了農家樂—民宿—精品民宿的升級道路,不過對比起鄉村游而已,森林旅游更為小眾一些,其配套的住宿,雖早已有扎根林中的民宿、酒店,但相比起來仍算不上成熟,而這不成熟,則體現在4個方面。
NO.01 景色同質化
森林酒店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單調雷同、特色不足,住一晚感受“到此一游”或許頗為新鮮,但連著住兩晚以上,可能就會審美疲勞。畢竟,大多數森林酒店主要突出的還是一個“景”,森林野趣、山水之美,對于長時間待在城市中的人來說,乍一看確實是一種視覺與精神的享受,但并非美就完事兒,再美的風景也經不起日夜琢磨。
更何況,同質化的森林酒店們,即使身處不同的森林,卻往往“極有默契”地紛紛選擇主打“推門見綠”“養生氧吧”,反而給自己帶上一股陳舊的酸腐氣,去過一家,便不想去第二家。
NO.02 文化感薄弱
盡管古人常常寄情山水林木,留下傳世佳作,但諸多森林酒店卻并不具備這樣的文化底蘊,難以從森林乃至鄉村中汲取能夠嵌套入酒店的文化,最終打造出的只是一個個突兀被安插在森林中的摩登產物。
譬如一些山林中的“網紅民宿”,往往以中產度假、山居生活等文化氛圍很強的元素吸引旅行者前來,而事實是,這些民宿除了窗外的風景是屬于森林的之外,內里則是一切迎合消費者拍照發朋友圈的陳設,將這一座建筑移到任何一座城市、或者海濱古鎮,都不會奇怪。
但凡叫得出名的森林,必然有屬于自身的獨特故事,沒有“森林文化底蘊”的森林酒店,它的美是空洞短暫的,被遺忘也在情理之中。
NO.03 住宿之外功能單一
在森林旅游的“走馬觀花”影響下,森林酒店的在這個體驗經濟盛行的時代中,也難以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無法留住旅行者長時間深度體驗。當前年輕旅行者前往森林,除了想實現觀光、度假、康養這些在酒店就可以完成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希望能體驗到自然教育、山地運動、生態露營等多種能夠與森林真正親近的旅游項目。
此外,滿足了食、住、行、游、娛等服務設施之外,購物也是旅行者旅途中的重要一環,一些帶有當地特色的“森林特產”就顯得頗有分量。
NO.04 交通不便,極其依賴酒店的待客能力
與此同時,由于森林旅游目的地大多處于偏遠的山區林區,整體的交通條件、基礎設施都較為落后,這對于森林酒店的接待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旅行者放棄生活中的便利入住森林酒店,便是對酒店的極大信任,但是很多森林酒店尚不具備如此完備的標準待客流程,以至于很多旅行者雖說是來森林里度假,但卻更像是來遭罪,來過一次,就不想再來第二次。
△Rio Palena Lodge, Patagonia, Chile
版權 | 圖片版權歸原攝影師或來源機構所有
地產商,酒店集團的森林暢想
盡管森林酒店仍有種種不成熟,但并不妨礙其背靠森林旅游,潛力巨大,發展蓬勃,吸引諸多酒店集團、地產商以文旅融合的路徑,切入到森林酒店的暢享中,成為森林酒店飛升的領頭羊。
近兩年,酒店集團“進駐”森林的案例數不勝數,甚至不少品牌首店。今年開元旗下的開元頤居•地熱森林酒店在莫干山開業,云海、竹林與田園交織成畫,充滿森林意趣,除森林之景外,酒店還有漫山游步道、山頂花海等度假休閑娛樂配套設施,憑借多年酒店運營經驗,避開了森林酒店不成熟的幾個因素。
而早在這家森林酒店之前,開元旗下品牌開元森泊就已經在森林酒店的道路上邁開了步伐,比起僅僅做一個酒店品牌,開元顯然更有野心,所打造的開元森泊是集生態休閑、餐飲娛樂、運動娛樂為一體的大型旅游綜合體,而住宿則是隱身于森林景觀之中度假木屋。這兩年,從森林中長出的森泊酒店,以“親子度假”這一具有現實性意義的功能,在周邊城市收獲了一批擁躉。
2018年,恒大旗下的有森林酒店之稱的天津恒大酒店推出“健康客房”,以智能凈化+個性化控制,為顧客打造凈霾養生的綠色度假體驗。
如果說三亞亞龍灣鳥巢酒店、莫干山裸心谷等酒店,打造出的是森林酒店的“外形樣本”,而開元、恒大們則是在補足森林酒店的缺陷,豐富其內涵,鋪就出新的道路。比起外形的討巧,在功能與主題上與森林元素契合,對于森林酒店的未來,顯得更為重要。
總的來說,由于運營者的不同暢享,森林酒店也有了不同的模樣。
最初也是最為寬泛的森林酒店類型是以類候鳥式養老為主的森林康養類酒店,這是由于森林旅游的主要產品決定的,在過去,森林旅游的主要受眾是想要獲得康養的中老年人,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才會出現一批康養為主的酒店。
如今正在快速發展階段的類型則是親子游主題的森林酒店,由于森林一般在城市一小時旅游圈內,方便家庭周末出游,而森林足夠大的空間,以及一批開始在“親子體驗”上下功夫的森林酒店的出現,對于有“遛娃”需求的家庭來說頗具吸引力。
未來的森林酒店會是什么樣?仍存在于酒店運營者的暢想中,可能是一個如同郡安里這樣的回歸自然的體育度假型小鎮樣本,也可能是一個融合了地域文化、自然生態、特色體驗,打破旅游者、旅游地居民之間的藩籬的生活氛圍濃厚的“旅游大社區”。
△Urban Cowboy Lodge, New York
版權 | 圖片版權歸原攝影師或來源機構所有
森林酒店,走出森林
事實上,我國各類森林旅游地已超過9000處,但大部分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不到5%的森林旅游地支撐了我國森林旅游的“半壁江山”,大部分森林門可羅雀,更別說身處其中的森林酒店。但是,酒店的發展是外放而不拘泥于一地的,森林酒店勢必要“走出”森林,才能更好地“回歸”,而這,則需要森林酒店與森林旅游的互相推動。
NO.01 做好“森林旅游”的一個節點
森林旅游作為目的地,大多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旅游區與其中的住宿、餐飲等產業“各自為政”,因而在各種項目上,往往重復內耗,但又缺少關鍵。
既然是森林酒店,就必然脫離不開森林旅游的發展,而在這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中,要獲得廣闊的空間,則勢必要毫無保留地融入其中,共同參與森林景區的策劃,依照不同森林特色與資源稟賦,真正成為森林旅游的重要一環,方能共享衰榮。
NO.02 始于森林景色,落于獨特文化
正如旅行者可能沖著森林景色前來,最后沉醉于酒店所呈現出來的獨特森林文化中而流連忘返,森林酒店需要從“看風景”向“過生活”轉變,從淺層的某處景點、風景的欣賞,到去對目的地的深度挖掘與開發,真正體驗過“森林中的生活”,打造出精品的森林文化體驗。
以森林旅游資源相對豐富的貴州為例,當地森林酒店可以在相關的服務與酒店產品中,突出貴州當地的喀斯特地貌以及多彩的民族風情,最終形成獨一無二的酒店文化特質,以進一步吸引旅行者到來。
NO.03 不止看樹度假,拓展目的地邊界
隨著旅行者追求的體驗越來越多元化,森林旅游的內涵也在不斷發展,從最原始的康養旅游,向知識旅游、休閑旅游、體育旅游等多維度發展。因此,森林酒店所提供的,絕不能僅僅局限于住宿,而是要不斷拓展體驗的邊界,圍繞主要的風景點,融合自然生態、鄉風民俗、人文歷史,打造出相互銜接、互為依托的森林生活核心圈、輔助圈和拓展圈。
同時,森林酒店還可以效仿發展勢頭頗猛的沙漠酒店、海濱酒店提供的娛樂與體驗項目,在室內享受與室外游憩結合下,開發森林徒步、森林探險、森林漂流、森林攀登等獨屬于森林的體驗內容。
此外,森林酒店拓展時間與空間的邊界也極有必要。大多數人心目中,森林酒店的形象可能就是一片綠意盎然,但事實上,不同的季節,森林有不同的景觀,可供森林酒店打造出不同的項目,而森林酒店也不僅僅只在山中,周圍全是參天大樹,根據浙江省林業廳幾年前評選出的50片“最美森林”可見,森林也可能在湖邊,或是一片竹海。打破對森林酒店的刻板印象,才能更快“走出”森林。
△Casa Maria Luigia, Modena, Italy
版權 | 圖片版權歸原攝影師或來源機構所有
NO.04 對環境“不打擾”,不粗放開發
森林旅游所在地大多是生態紅線區或禁止開發區,從事旅游開發限制多,審批復雜。而對于大舉開發森林旅游是否會破壞生態環境的質疑,使得森林酒店的發展一度滯緩。需承認的是,在當前樂觀的前景之下,森林旅游的確面臨著旅游資源的粗放開發與盲目利用。
因此,在森林酒店的打造上,要擺脫工業文明思維的綁架,遵循不破壞自然生態的原則,并引導旅游者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循環利用,在為旅游者提供體驗的同時,兼顧生態和社會效益,唯有擺脫質疑,才能走得更遠。
NO.05 成為森林旅游的反向推動力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森林酒店都將嚴重依賴于森林旅游的發展,旅游興,則住宿興,但對于一個真正“走出”森林的森林酒店來說,當真正具有帶動其所在地旅游發展的反向推動力的時候,才能說是成功“走出”——正如深坑酒店帶動了佘山國家旅游度假區,讓一個平平無奇的廢棄礦坑煥發生機;中衛沙漠星星酒店點亮了沙坡頭北區大漠孤寂的東南角;三亞亞特蘭蒂斯為大熱的海棠灣又添上一把火……
對于仍在探索階段的森林酒店來說,這或許并不容易,但唯有不易,才使得這樣的“走出”更為珍貴與誘人。
從僅僅滿足每年18億人次想要睡在森林里的訴求,到滿足更多人在森林中休閑康養、探險娛樂、親子度假等需求,森林酒店的“出走”之路,令人期待。
文章來源: 空間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