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公布了2024年二季度財報,二季度營收128億元,同比增長14%,凈利潤39億元,同比增長了501%。
單季度39億元的凈利潤,高達30.47%的凈利潤率,這在文旅行業又創造了一個神話。
這個業績如此優異,是文旅行業形勢大好帶動的嗎?很遺憾,不是。了解文旅行業的人都知道,當前文旅行業并不繁榮,“繁榮”的只有攜程。
2024年上半年,擁有27家景區、26家酒店的華僑城A,業績預計虧損9-12.5億元。雖然虧損的原因可能和房地產業務相關,但其各個文旅項目上半年合計接待客流量同比下滑了17%,反映出了當前文旅市場的萎靡。
上半年,運營西安大唐不夜城等多個爆款項目的文旅上市公司曲江文旅,盈利僅24萬元。消息一出,立刻登上網絡熱搜,大眾完全想象不到這么火爆的文旅景區,居然一點都不賺錢。
上市公司張家界,旗下擁有張家界市核心旅游資源武陵源景區的交通、索道、酒店等運營權,在上半年張家界旅游大火,眾多外國游客來“China travel”的情況下,依然虧損了6000萬元,旗下大庸古城的購票人次下降了80%。
擁有一流資源的上市公司都如此,還有許多普通的中小文旅企業掙扎在生死線上。
再來看酒店領域,各個國際酒店品牌二季度在大中華區的ADR(平均每日房價)、RevPAR(平均每間客房收入)普遍出現下降,ADR下降幅度5%。()本土酒店品牌華住,上半年ADR同比下降2.9%,RevPAR同比減少2%。
酒店紛紛降低客房價說明了什么?說明了酒店業的需求不足、供給過剩。在這種情況下,向酒店收交易傭金的攜程,住宿業務營收51億元,同比增長了20%。
攜程另一大業務交通票務預訂,二季度營收49億元,僅增長了1%。
也許有人認為,市場經濟,公平自愿,嫌攜程傭金貴可以不在攜程上賣,攜程走到今天也是自身努力的結果,賺多賺少都不應該受指責。
話雖如此,但平臺經濟是一類特殊的市場主體,并不絕對適用“自由競爭”的市場監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