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購物中心向郊區延展,是核心城區漸趨飽和后商業地產掘金北京商業市場的最后沃土。北京市統計局日前發布的調查顯示,生態涵養區居民對大型購物中心需求最強烈,未來大型購物中心應向郊區、交通便利地區擴建。不過,由于品牌腳步滯緩,大型購物中心進郊區仍欠缺優質的品牌和業態組合。
郊區盼大型商業
購物中心已經成為拉動居民消費的核心力量。北京市統計局日前調查顯示,與傳統百貨業態比,大型購物中心連帶消費多、客戶黏性大。選擇購物、餐飲與看電影為目的的被訪者比重分別為69.8%和44.8%,分別高于傳統百貨商場14.3個和15.8個百分點。
北京市統計局方面認為,雖然2000年以來本市新建大型購物中心數量快速增長,但居民對大型購物中心的需求依然強烈,生態涵養區尤為突出。調查顯示,63.2%的被訪者認為居住區域“有必要”建大型購物中心,其中認為“非常有必要”的被訪者占比近四成。分區域看,生態涵養區需求最為強烈,認為所居住區域“有必要”建大型購物中心的被訪者比重達74.4%,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在北京東西北四環內禁增1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商業的政策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包括薈聚西紅門購物中心、通州萬達廣場、中糧·萬科半島廣場、京通羅斯福購物中心、綠地繽紛城、中糧祥云小鎮多個重點商業項目幾乎都開在大興、通州、順義等新城。這些項目多數為商業綜合體,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
體驗業態占大頭
與核心區商業項目相比,新城商業在業態方面的顯著特點是體驗業態占比頗高。記者了解到,21萬平方米商業租賃面積的薈聚西紅門購物中心零售、體驗業態各占50%;龍湖天街系項目長楹天街零售、餐飲、配套各占33%;中糧·萬科半島廣場餐飲業態由預期中的20%提升到28%,體驗式消費整體占比從原來的50%提至近60%。
數據也印證了兒童、餐飲等關聯性業態對商場銷售的帶動。調查顯示,有小孩兒的被訪者購物、餐飲、看電影的頻次均高于沒有小孩兒的被訪者10個百分點以上;粗略測算,有小孩兒的被訪者購物、餐飲、看電影和陪孩子玩兒月消費額為2250元,比沒小孩兒被訪者高20%以上。
品牌商腳步滯緩
調查顯示,生態涵養區和城市發展新區居民消費熱情較高,到大型購物中心消費的頻次以每周一次居多;城市功能拓展區居民到大型購物中心的消費頻次以半個月一次居多;核心區居民則以一月一次居多。
盡管需求強烈,但品牌商對新城并不感冒。從商場招商業態上可以看出端倪,不久前開業的中糧·萬科半島廣場品牌組成上以大眾消費品牌為主。在運動品牌中,有NEW BALANCE、李寧、SCALER、KAPPA等,購物中心中常見的NIKE、ADDIDAS等品牌并沒有入駐。距離薈聚西紅門購物中心不遠的鴻坤購物中心招商十分尷尬,商場首層都未被品牌填滿。
北京市統計局方面建議,購物中心應確定目標人群,合理調整經營范圍和入駐品牌,尤其對于城市發展新區和城市功能拓展區等具備較強消費能力的地區,如大興區、昌平區等,提升入駐品牌層次,滿足當地居民需求。同時,購物中心對兒童業態要注重管理和規范,提升體驗效果和服務水平。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劉宇)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