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和實體店,誰是笑到最后的贏家?這是一個不時被熱炒但至今并無定解的問題。記者發來兩則報道:一是舟山本土老牌超市在電商沖擊下倒閉,一是線上發家的電商品牌“三只松鼠”開起實體店。值得玩味的是,一死一活,看似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卻并沒有給人以你死我活的慘烈感,反而讓人在閱讀后生發出融合發展的新意趣。有興趣的讀者,也許可以從中感悟到一些未來商業的格局和趨勢。
“天天惠”上百個超市店面關門。 史朵朵 攝
A面
舟山本土連鎖超市百家門店全部關門
“天天惠”
盼借一雙“慧眼”
隨著最后一家門店的轉讓,上月底,在舟山起步最早、門店最多的天天惠超市結束了經營。曾經遍布舟山大小島嶼,盛極一時的“天天惠”,沒能熬過2015年,100多個門店全部關門停業。
關店轉讓、打折促銷、貨架空空……不僅僅是“天天惠”,縱觀全國,一些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于耳。根據聯商網的統計,2015年上半年,全國主要零售企業(含百貨、超市)在國內共計關閉121家,超市業態關閉95家。超市該何去何從?做電商、做服務、做物流,面對新的經濟環境,一些超市開始銳意改革,“關店潮”背后,是又一輪市場角力的開始。
逛超市的人越來越少
在定海區的繁華路段,“天天惠”綠色招牌仍然醒目,但是幾千平方米的店面已經變成“清倉甩貨區”,里面人頭攢動,人們在爭搶著打折、便宜貨
“打折后,這個價格跟淘寶有一拼。”居住在附近的俞良忠老人手里拿著一瓶洗發水,他曾經是天天惠超市的忠實顧客,這里的價格他一清二楚。但是他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去超市買過東西,“我孫子會在網上買的,比超市便宜多了”。
天天惠超市在舟山可謂家喻戶曉。以便民、新鮮、實惠作為標簽,天天惠超市一直有著不錯的口碑。1994年,“天天惠”開出第一家超市門店后,連鎖超市這種新的業態逐漸滲透到鄉鎮和社區(村)。由于農村市場拓展有力,“天天惠”曾榮獲浙江省“千鎮連鎖超市龍頭企業”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企業”等稱號,也曾躋身“中國百家快速消費品連鎖零售企業”排行榜。
在六橫島的雙塘社區,一個小小的路口,最多的時候有5家超市。“超市開得越來越多,規模也一個比一個大。像我們年輕人都喜歡到大超市去,選擇多。當然,選擇網購以后,超市就是偶爾逛逛了。”社區居民虞先生說。
少了人氣,超市也沒有了往日的光輝。大型超市改頭換面,比如新城的樂購超市,已經被華潤萬家取代。而一些連鎖超市也不容樂觀,在田螺峙社區的弘生百家便利店,貨架經常空空如也,有時方便面都難買到。
難以承受的成本之重
零售業整體增速放緩,電商的猛烈沖擊,運營成本的增加,都是困擾連鎖超市發展的原因
浙江天天惠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金紅雷算了一筆賬,一家小門店,夫妻兩人經營就可以達到盈利,但是同樣大小的一家門店,作為超市經營,最起碼需要配備四五名工作人員。
“電商對紙巾、毛巾等非食品類銷售影響尤為明顯。”新茂超市東海東路店一名姓王副店長坦言。而有些連鎖超市也以縮小店面的方式來壓減成本支出。
據分析,進貨渠道、成本等也是制約超市盈利的一個因素。“零售業的大環境都如此,我們也不例外。作為公司戰略調整的一部分,從2014年起,我們就從外島開始陸續關閉一些門店,到去年底,公司下屬的所有超市門店都關掉了。”金紅雷說。
不做超市,“天天惠”正在積極尋找新的突破。“為謀求長遠發展,公司正在整合資金,以求轉型升級。”金紅雷說,做批發供應也是公司轉型的一個方向。
“2016年,超市壓力都不小。”舟山市民生商廈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嚴康敏坦言。這家公司在舟山經營著39家臺客隆連鎖超市,他們也在積極進行市場分析,“雖然傳統超市不會驟然間消失,但已經出現了‘裂痕’。所以我們要搞清楚,究竟是市場格局在變動,還是消費者的需求發生了改變。”
消費變了,超市也得變
在新的形勢下,超市也不再是單純的超市,做社區服務肯定是一個大方向
“做社區服務肯定是一個大方向。”據嚴康敏介紹,為了做好服務,臺客隆超市對傳統門店進行了升級,引進了其他業態,比如水果、蔬菜,甚至游樂場。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新鮮的水果,臺客隆采取“原產地采購”的方式,比如蘋果從山東等原產地直接挑選,蔬菜則直接與農戶對接。
超市里也出現了更多便民利民措施。顧客到這里不再僅僅“買東西結賬”,還可以讓超市代繳水電費、代買車票、代收快遞等。這種“面對面”的營銷方式,在客戶體驗和信譽度方面顯然還有優勢。
為了應對來自電商的沖擊,一些超市正在與成熟的電商平臺進行合作。很多超市都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商模式,比如一些超市推出微信公眾號,或是結合更為便捷的微信、支付寶等手機支付方式。
臺客隆也計劃利用自己的實體店面優勢,深入漁農村,實現貨物配送“最后一公里”。“以后,我們也有計劃要做類似于‘村淘’的服務,讓一些農村的老百姓,通過超市來網購。”嚴康敏預測,如果超市能做到配送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突圍”的一個很好的模式。
B面
傳統超市頻傳關門聲,一些電商卻走到線下
“三只松鼠”乘勢落地覓食
曾經找了種種理由揚言要干掉實體店的電商,開始轉身進軍線下了。
近日,電商品牌“三只松鼠”宣布,要把實體店開到全國各地。曾經說過只在線上經營的創始人章燎原坦陳,“線上+線下”的服務和體驗比純線上更好。
過去的幾個月里,深受電商沖擊而陷入困境的實體商場壞消息不斷。萬達百貨、百麗、七匹狼、美邦等關店的消息頻繁爆出,虧損、利潤大跌、客流稀少、被迫轉型等詞匯不絕于耳。
與此同時,日子似乎更好過的電商卻殺出回馬槍,開始把目光放到線下。美國亞馬遜在西雅圖開了一家實體書店;不到一個月,中國當當高調宣布未來要開1000家書店。
經歷了十幾年高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商品交易總額依然還在連年遞增之中,以至于有觀點認為,未來不會再有線上線下之分,一切商業皆是電商。不過,電商發展過程中依舊暴露出一些很難克服的弊端,而實體零售業依托實體店、借助互聯網,努力展現出新的魅力。
線下服務難替代
通過“一城一店”、社區推廣,送貨到家等模式,“線上+線下”的服務和體驗比純線上更好
“我出來創業了,新成立一個基金,我給你投點錢吧。”
“可以,那你給我投一個億吧。”
“我給你三個億。”
大約是半年前,章燎原接到了峰瑞資本創始人李豐的電話,李豐在電話里對章燎原表達了想對“三只松鼠”投資的想法。至此“三只松鼠”估值達40億元。
人們更關心的是這具有標桿意義的三億元將被投向哪里。章燎原很快宣布了他的計劃:我們過去認為“三只松鼠”并不會進入線下。但是現在,我們可以直白地講,“三只松鼠”一定會進入線下。
曾經因為受制于線下昂貴的租金等成本而進軍線上的互聯網品牌,又回頭轉入線下,成本不再重要了嗎?“當覆蓋完全國所有的城市后,我希望70%的交易來自線上,30%來自線下,這樣我就平衡了成本關系。”章燎原講出了個中考量,相對過去傳統線下模式,線上轉到線下要能在產品架構上體現出競爭力,成本更低,價格更有優勢。其次,通過“一城一店”、社區推廣、送貨到家等模式,“線上+線下”的服務和體驗比純線上更好。
“淘品牌”爭相落地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拿著手機就可以享受互聯網帶來的樂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走向戶外,走向更多有社交或者是吃喝玩樂的地方,也就是百貨商場
章燎原的選擇不是個例。盡管實體店的未來還不明晰,越來越多的“淘品牌”已經不滿足于線上的世界,爭相落地。
不久前,10個生于線上、長于線上的“淘品牌”與銀泰百貨展開落地合作。這些主要售賣女裝、童裝的品牌,都是連續幾年雙十一相關類目的銷售明星,擁有一大批線上粉絲。而在銀泰百貨,曾經“不接地氣”的“淘品牌”一口氣包下超過5000平方米。2016年,這種被稱為“蟠桃(淘)下凡”的品牌將達到50多個。
“淘品牌”為啥熱衷落地?在網上人氣頗高的茵曼創始人方建華的回答頗有深意:在最該落腳的地方,你若不在,這不是一個小問題。
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B2C市場監測報告來看,淘寶原生品牌已然占據線上零售市場的一半份額。而成功的“淘品牌”也背倚淘寶龐大的用戶群,創下令人瞠目結舌的銷售業績。經過幾年發展,淘寶在消費者心中已不再僅是廉價的代名詞。相反,許多優質的“淘品牌”逐漸以出色的品質贏得一眾粉絲的心。
但把目光放遠,相對于龐大復雜的中國商業體系來看,線上“淘品牌”還只占一個非常小的份額。“淘品牌”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品牌,僅僅依靠圖片、描述文字構建與消費者的溝通渠道是遠遠不夠的。一個成熟的商業品牌,一定是離消費者很近的,人們可以看到服裝的面料,看到燈光下的色彩,然后在整個商品的陳列或者是氛圍中形成對品牌的認識。
大部分“淘品牌”其實是在PC時代發展起來的,大家喜歡待在家里,是因為待在家里可以上網,可以進行豐富多樣的社交、娛樂、游戲。但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拿著手機就可以享受互聯網帶來了樂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走向戶外,走向更多有社交或者是吃喝玩樂的地方,也就是百貨商場。
商業變革剛開始
時至今日,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戰場早已是同一個,瞄準的目標人群也逐步靠攏,背后的商業邏輯當然也都是趨同的
無商不電、無電不商的理念或許更能解釋眼下的商業變革。
零售巨頭蘇寧云商公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關鍵指標均呈現出增長勢頭,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05%,線上商品交易規模增長超過80%,商品數量增加至1500萬,移動端訂單占比達到58%。
數據背后,是蘇寧電器與阿里巴巴的世紀牽手,擁抱互聯網、探索零售O2O,其財報似乎證明了實體零售在新的電商時代展現出的魔力。
而電子商務也在O2O的影響下,進入2.0時代。2014年底,淘寶就在廣州開了首家淘寶體驗廳,淘寶會員可以在這里休息、用餐、體驗淘寶產品,享受免費提供的Wifi。2015年2月,京東全國首家綜合服務中心在山西太原正式投入運營,京東首個智能娛樂體驗館“JDSPACE”也于當年5月初正式營業。
未來實體零售將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實現場景式、體驗式和一站式的購物,提供更好的服務,彌補純電商的不足;同時又借助于互聯網,在品類豐富度、價格透明度、運營高效率上媲美電商乃至超越電商,給消費者全新的購物體驗。
時至今日仍在困擾傳統線下品牌的那些問題“淘品牌”能安全避開嗎?“蟠桃下凡”還只是商業變革的一個開始。
(來源:浙江日報 記者 史朵朵 通訊員 朱麗媛)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