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2015年國內購物中心開發總結及2016年發展趨勢解析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時間:2016-01-18

  核心提示:本次數據整理,將主題商業、奧特萊斯、社區型購物中心均歸納為購物中心,其他社區商業、商業街、專業市場、產業園等項目則不在此列。
本次數據整理,將主題商業、奧特萊斯、社區型購物中心均歸納為購物中心,其他社區商業、商業街、專業市場、產業園等項目則不在此列。

一、2015年五大區域購物中心開發總結分析

2013-2016年三年間全國購物中心總開發面積約12010萬平方米,其中共有5405.74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開工,預計未來3年至少有5405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入市。

如下圖所示,2015年,華南區購物中心以309.3萬平方米的開工規模居全國首位,基本與2014年持平;其次為華中和華東區,華北區和西南區要相對遲緩。

從增速看,以華中區增速最高,較2014年同比增長了55%,而華東區驟減74%。可以看出,2015年華中區呈現購物中心開發熱。

從整體發展來看,除華中區和華南區外,其他3個區域購物中心開工規模均不同程度的低于2014年的開工規模。

如下圖所示,2015年,全國五大區域依然以華東區開業面積最高,達703萬平方米,較2014年降低了10%,也是唯一低于2014年的區域;其次為華南區域。

但從整體來看,五大區域大部分全年開業面積均與2014年差別不明顯,僅增速最大的西南區,開業面積較2014年增長了26%。

1.華東區:上海購物中心開業面積居全國首位

2015年,華東區購物中心開發總面積達894.36萬平方米,其中開業面積達703.06平方米,開工面積達191.3萬平方米。2015年華東區的開發熱點主要集中在上海、蘇州、南京、杭州等一二線城市。

如下圖所示,華東區城市購物中心開發規模前15個城市中,仍然以上海開發規模最高,達到了209萬平方米,以絕對優勢甩開其他城市。其次是蘇州和南京,開發規模分別為136.5萬平方米、108萬平方米,其余城市均在75萬平方米以下。

如下圖所示,2015年華東區購物中心整體開工規模均不高,雖然上海購物中心開工面積以居華東首位,也僅有31.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了78%;其次為無錫,開工面積達22萬平方米。其中以常州購物中心開工規模增速最高,同比增長了460%。

此外,鹽城、南京、鎮江、蕪湖在2014年均沒有購物中心開工,2015年相繼成為華東區購物中心開發的主要城市。

如下圖所示,2015年上海購物中心無論是開工面積還是開業面積均居華東首位,開業面積達到了209萬平方米,較2014年增長了155%;其次為蘇州,開業規模達136.5萬平方米,增速為395%,為華東區最高。

杭州、南通和寧波購物中心開業規模較2014年下降的較為明顯,分別下降了32%、58%、60%。其中阜陽、江陰2014年沒有購物中心開業,2015年分別有28萬平方米、26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開業。

2.華南區:佛山購物中心開發超過廣州和深圳

2015年,華南區購物中心開發熱點主要集中在佛山、廣州、南寧、深圳、桂林和福州等城市。區域內總開發面積達798萬平方米,其中開工面積達309.3 萬平方米,開業面積達488.7萬平方米。其中佛山購物中心開發面積居華南首位,總面積達95萬平方米,略高于2014年的85萬平方米,超過了廣州和深圳一線城市。

其次為廣州和南寧,開發面積分別為83萬平方米、81萬平方米。深圳、桂林、福州購物中心開發面積在55-75萬平方米,其余城市均低于40萬平方米,如下圖所示:

如下圖所示,2015年,華南區以南寧購物中心開工規模最大、增速最高,面積達5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66%。其次為佛山,開工面積達43萬平方米。

其中河池、海口、江門、三明、南平在2014年沒有購物中心開工,2015年成為華南區主要開發城市。

如下圖所示,2015年華南區以廣州購物中心開業規模最高,達到83萬平方米;佛山、深圳、福州的購物中心開業規模均不同程度比2014年要高,且深圳購物中心開業規模增速最高,開業規模達51.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176%。

其中以中山購物中心開業規模遠低于2014年同期,同比下降了66%;而桂林、莆田和柳州則在2014年沒有購物中心開業。

 

3.華中區:開發熱點集中在長沙、武漢和信陽

華中區購物中心開發面積達579.5萬平方米,其中開工面積達301.9萬平方米,開業面積達277.6萬平方米。總體略高于2014年同期水平。

如下圖所示,2015年,華中區購物中心以長沙、武漢和信陽為開發熱點,并只有15個城市有購物中心開發。以長沙購物中心開發規模最大,達150.5萬平方米,遠超排名第二的武漢104萬平方米。信陽、襄陽和洛陽購物中心開發規模在40-60萬平方米,其余城市均在30萬平方米以下。

如下圖所示,2015年華中區僅有8個城市有購物中心開工,以長沙購物中心開工規模最大,達7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329%。其中排名第二的信陽在2014年沒有購物中心開工,2015年開工面積高達60萬平方米。

從增速來看,以襄陽最高,購物中心開工規模達39萬平方米,增速高達1047%。常德、平頂山、衡陽則在2014年沒有購物中心開工。

如下圖所示,2015年華中區僅有9個城市有購物中心開業,以武漢購物中心開業面積最高,達10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11%;其次為長沙,開業規模達77.5萬平方米;其中以洛陽增速最高,購物開業規模達2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1050%。贛州、襄陽、許昌、永州在2014年均沒有購物中心開業。

4.華北區:天津購物中心開發規模遠超其他城市

2015年,華北區購物中心開發規模達到538.05萬平方米,較2014年減少了約110萬平方米。其中開工面積達77.9萬平方米,開業面積達460.15萬平方米。

如下圖所示,2015年華北區購物中心開發熱點主要在天津、北京、青島、淄博、和濟南等城市。以天津購物中心開發規模最大,約96萬平方米,其次為北京,購物中心開發規模達64萬平方米。太原、東營、石家莊、秦皇島等城市開發規模均低于35萬平方米。

如下圖所示,2015年華北區購物中心在2015年的發展較為低迷,僅有5個城市有購物中心開工,北京、天津等經濟強市均沒有購物中心開工。

以濟南開工規模最大,達4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了7%;青島有6.6萬平方米購物中心開工,同比下降了67%。棗莊、煙臺、濟寧均在2014年沒有購物中心開工。

如下圖所示,2015年華北區以天津購物中心開業規模最大,約96萬平方米,其次為北京,達64萬平方米。其中以青島增速最大,開業面積達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1216%。

太原、東營、秦皇島、青海、晉城在2014年均沒有購物中心開業。

5.西南區:開發規模主要集中在重慶和成都

2015年,西南區購物中心開發總規模為495.76萬平方米,遠低于2014年的650萬平方米。其中開工面積達108.2萬平方米,開業面積達387.56萬平方米。

如下圖所示,2015年西南區購物中心僅有10個城市進行開發,開發熱點集中在重慶和成都兩個城市,分別達204.4萬平方米和183.5萬平方米。其余城市均低于25萬平方米。

如下圖所示,2015年西南區僅有3個城市有購物中心開工,主要集中在成都和重慶,較2014年分別同期增長了76%、206%。其中德陽在2014年沒有購物中心開工。

如下圖所示,2015年西南僅有9個城市有購物中心開業,仍然集中在成都和重慶兩大城市,重慶以178.7萬平方米的開業面積排名第一,同比增長了54%;其次為成都,開業面積達109萬平方米,較2014年下降了15%。其余城市均低于25萬平方米,其中以麗江最少,僅有0.26萬平方米。

二、2015年國內典型城市購物中心開發情況

在2014至2016年間,全球在建購物中心面積最高的20個城市中,中國城市占據13席。上海、成都和深圳位列全球三甲,其在建面積分別高達330萬平方米、320萬平方米和260萬平方米。預測,從現在到2025年,還會有7000家購物中心建成開業,屆時中國大陸的購物中心將超過1萬家。

2015年年末的促銷季是開業高峰期,占全年開業量的近一半,其中12月的開業數量達到頂峰。由于東西方以購物為需求的傳統節日基本集中于年末,因此新增的購物中心大多計劃在這一時期入市開業。

如上圖所示,2015年,國內購物中心開業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少數三線城市。其中上海購物中心開業數量居全國首位,達30個,其他一線城市均有6-9個購物中心開業。其次為蘇州、天津、成都和廣州。

1.一線城市:上海購物中心開發面積遠超其他三城市

2015年,北上廣深4個城市僅有上海和深圳有購物中心開工,開工面積分別為31.5萬平方米和22萬平方米,其中上海在2014年有112.8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開工,從2015年的沉寂來看,很大程度上是上海寸土寸金的地價導致,商用土地價格直逼銷售價格。

從開業情況來看,2015年以上海購物中心開業規模最高,達到209.76萬平方米,遠超過其他3個城市。北京、廣州、深圳落后二線部分重點城市購物中心的開業規模。

(1)深圳:購物中心空置率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

未來兩年深圳即將入市的大型購物中心體量近200萬平方米,其中超過六成的項目體量在10萬平方米以上,受到整體經濟下滑影響,項目面臨招商運營管理以及如何打造差異化等難題。

2015年深圳購物中心空置率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至6.2%。2015年全市中高端購物中心首層物業的平均租金仍同比小幅增長。

整體而言,深圳中高端購物中心首層物業平均租金同比略增0.5%至人民幣909元每月每平方米。

2016年深圳計劃開業的商業項目共有21個,商業總體量近120萬方。其中體量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項目有聯投東方park、深圳卓悅匯、天逸時代廣場等。

(2)廣州:優質商業存量將達到411萬平方米

2015年的最后一天,凱德商用首入廣州的項目——凱德廣場·云尚開業,是凱德商用扎根廣州的首個項目,坐落于廣州白云新城。同一天位于番禺的永旺夢樂城也正式迎客——電商沖擊之下,不少房企商業布局的步伐不是在減緩而是在加快,計劃開的購物中心也是不減反增。

截至2015年底廣州主城區(不含從化、增城、花都、南沙)優質商業的存量達到3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廣州核心商圈(體育中心、珠江新城、越秀商圈)優質商業首層平均租金輕微回落0.5%至1385元/平方米/月。展望2016年,隨著天環廣場、K11、天匯廣場等多個項目的面世,屆時廣州優質商業的存量將達到411萬平方米。

(3)上海:中小體量商業約占一半,開業多集中于12月

2015年,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MUJI全球最大旗艦店以及上海大悅城的開業都引起了業界較大的反響,但縱觀整個商業地產行業,相對而言,上海這一年的商業情況并沒有成都、蘇州熱鬧。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上海預計新開商業項目高達88個,天匯廣場、上海中心大廈、禹州商業廣場、世紀大都會、青浦區虹橋會展中心、百聯崇明商業廣場、龍湖虹橋天街、新華聯國際中心等商業項目將于今年開業,總商業面積502.8萬方,相較2015年,新開商業項目數量和總面積明顯增多。與此同時,小體量商業項目也在逐漸增多。

(4)北京:以社區型購物中心為主

2015年北京共有6個新購物中心入市,新增供應達64萬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新項目以社區型購物中心為主,定位針對中產階級及周邊的家庭型消費者,包含眾多快時尚品牌,較大比例的餐飲、兒童業態。

截至2015年底,北京中高端購物中心首層平均固定租金同比下降1.6%至846.7元/月·平方米。租金水平主要是由新興區域內低于平均租金之新項目所拉低,呈現結構性小幅下降。而受益于銷售額增長、租約更新及租戶調整,核心子市場內成熟項目的租金仍見穩步增長。

2016年北京將有約73萬平方米的6個優質商鋪物業項目入市,新增供應均位于新興區域且定位于面向大眾市場的社區型購物中心;同時,中長期內,新增商鋪物業市場將由新興區域的發展所推動。

2.二線城市:購物中心開業情況要優于一線城市

2015年二線重點城市中,以長沙購物中心開發總面積最高,達184.5萬平方米,其次為成都,購物中心開發總面積為183.5萬平方米。

從開工面積來看,2015年,二線重點城市中蘇州、天津、武漢和鄭州沒有購物中心的開工。以長沙購物中心開工面積最高,達103萬平方米,遠超其他城市購物中心開工面積。其次為成都,購物中心開工面積達68.5萬平方米。

從開業面積來看,2015年,蘇州和重慶購物中心開業面積最高,分別達136.5萬平方米和135.7萬平方米。天津和武漢購物中心開業面積在105-110萬平方米;從整體水平來看看,2015年二線城市的購物中心開業情況要優于一線城市。

(1)成都:多為龍湖、中糧、銀泰等“大腕”型開發商

2015年,成都商業地產仍然可圈可點,以遠洋太古里為代表的9家購物中心亮相成都,不乏龍湖、中糧、銀泰等“大腕”型開發商。成都新增所有商業項目體量較2014年有所增加,但市場去化表現卻有所放緩,租金平穩上升。主城區新增的大型優質購物中心項目:龍湖金楠天街、中糧大悅城、恒大華置廣場以及萬科鉆石廣場、銀泰城、凱德天府等都在其中,租金表現平穩,較2014年同期小幅上升1.43%至718.47元/平方米/月。

成都區域內計劃于2016年開業的商業項目數量有19個之多,其中包括三座萬達廣場以及銀泰in99、新城吾悅廣場、星匯廣場、天來國際廣場等等,總供應商業面積將達到近180萬平米。

(2)長沙:逾七成購物中心布局地鐵沿線

2015年長沙經歷了一場商業中心開業潮,包括德思勤城市商業廣場、華潤萬象匯購物中心、海信廣場等。這些新開業的商業中心布局較為分散,分布在長沙市東南西北各個區域。并且新開業的商業中心大多具有較為鮮明的特色與定位,差異化特征較為明顯。

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長沙新增的優質商業物業面積逾70萬平米,接近此前長沙已有優質商業物業的總體量;其中,超過七成集中在地鐵沿線,可以預見長沙未來的商業物業將會帶著濃重的地鐵氣息。

(3)武漢:多中心化布局的態勢更加明顯

2015年,武漢商業地產多中心化布局的態勢更加明顯。2014年開業的宜家家居、武商眾圓廣場、永旺金銀潭店的選址布局額頭灣、青山、金銀潭等非傳統核心商圈。2015年,擇址郊區的宜家匯聚、永旺夢樂城武漢經開店也相繼開業,兩者借助吃喝玩樂購一站式業,以及地鐵、環線等交通便利,吸引大量消費者。

3.三線城市:購物中心開發情況低于同期水平

在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市場漸趨飽和、競爭激烈、成本攀升的背景下,三四線城市凸顯新的發展空間和機會。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占全國城市人口的53%,而購物中心占比僅16.5%,加上方興未艾的“造城運動”,購物中心的渠道下沉極具想象空間。

2015年,三線重點城市以溫州購物中心開發總規模最高,達45萬平方米;其次為珠海、海口、洛陽和南通,開發總規模在25-37萬平方米。其中貴陽、臺州和金華均沒有購物中心進行開發。

從開工面積來看,2015年三線重點城市購物中心開工規模遠低于二線城市,略遜于一線城市。三線重點城市中,海口以25萬平方米的開工面積最高。

從開業面積來看,2015年,三線重點城市中,雖然以溫州開業規模最高,但也僅達到45萬平方米,其次為嘉興,購物中心開業規模達26.3萬平方米。其中常州、貴陽、金華、臺州和揚州均沒有購物中心開業,占到重點城市的近一半,從這一點來看,三線城市還是遠落后于一二線城市。

(1)新開項目聚集三四線城市,蘊藏更大商機

2013年之前,我國購物中心主戰場在一二線城市,但現在,一二線城市商業已現飽和或過剩,而三四線城市的商業還有機會。而在很多三四線城市,購物中心數量太少,消費模式急需升級換代,部分三四線城市的中心城區擁有40萬~50萬人口,機會更大。

同時,三四線城市的租金回報比一二線城市更高,三四線城市不僅可以在中心地段,而且土地相對便宜。因此,很多商業地產開發商將目光投向三四線城市,在三四線城市上馬新項目。

(2)大型開發商的進駐加速三線城市商業調整

2015年新開業項目中,一二三線城市占比分別約為18%、43%、39%,其中一線城市郊區項目偏多,整體租金水平下滑,空置率上升;二線城市核心區域比重較大,租金平穩,空置率略有上升;三線城市開業項目供過于求,消化期長,但在傳統商業過剩的情況下不乏寶龍、萬達、蘇寧、華潤等開發商嗅到商機,帶來星巴克、H&M等認知度高的品牌下沉至宿遷、贛州等地,其中萬達在2015年布局三線城市的比重已達到72%。這些大型商業開發商的進入將推動三線城市商業加速調整。

 

三、2016年購物中心發展變化趨勢

中國購物中心的供應量將從2013~2014年的360多個,增加到2016年供應600多個,數量幾乎要增加一倍。2016年購物中心開發將呈現以下趨勢:

1.購物中心經營者話語權越來越弱

越來越多的品牌采取收縮戰略,不肯輕易開店。渠道變革,不少品牌選擇自建渠道,自建網上商城,自開線下直營店。有開店意向的,由于新項目層出不窮,選擇余地極大而變得相當挑剔,相當難請,借機壓價、另加苛刻條件成為常態,總之,零供雙方的強弱之勢已然易位,購物中心經營者話語權越來越弱。

另外,由于數量太多,購物中心對外觀設計、內部空間、景觀打造、功能配備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裝備競賽”愈演愈烈。

2.購物中心越來越青睞新興餐飲品牌

2015年新開購物中心進駐的餐飲品牌數量前10名,分別為星巴克(41間)、肯德基(13間)、必勝客(11間)、外婆家(9間)、麥當勞(9間)、德克士(7間)、Zoo coffee(6間)、探魚(6間)、很高興遇見你(6間)小輝哥火鍋(5間)。

近年來,尤以外婆家、探魚、很高興遇見你等為代表的一批快時尚餐飲品牌發展更為亮眼。全國很多大型新開的商業項目都開設了不少新興的餐飲品牌。這進一步表明,未來新興餐飲品牌在購物中心有著蓬勃的發展。

3.購物中心走向集中和壟斷成為趨勢

目前,我國購物中心數量過多,布局不合理,供應速度遠超需求增長,依然是制約未來購物中心健康發展的最大瓶頸。

一方面,物業標準低劣、模式陳舊是我國很多購物中心先天缺陷,這與國際上標準化、高品質物業形成鮮明對比。那些低端購物中心物業,在與品牌化、資本化、連續化的購物中心競爭面前,顯然不具備對抗實力。

另一方面,開業的項目中有近一半處于虧損,整體成功率不足2成。大面積的不景氣,為行業領先者并購提供了契機,購物中心走向品牌化、連鎖化的趨勢不難想象,集中度進一步走高,甚至形成某種程度的壟斷也是大概率之事。

4.購物中心模式重構運營商將成主導

中國購物中心模型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即變局之下的發展模式重構。過去中國購物中心行業的中堅力量是房地產開發商,接下來運營商將會成為主導。

開發購物中心是中國購物中心發展的第一階段,這個時候的商業運營完全淪為附屬。到了第二階段,形成的局面是,無論是投資商和開發商,都需要由運營商做出全程籌劃,地產商、投資商都處在協同的角色。購物中心模式重構的過程,就是運營商從后臺走上前臺的過程。不再是表象的主導,而是實質上的主導。

5.“智慧化”將成購物中心標配

2015年5月,阿里喵街問世,該年底,萬達飛凡上線,此外,還有萬江龍智慧商圈以及大悅城等自建“智慧化”,我國購物中心以企業自主(中糧大悅城)、強強聯合(阿里+銀泰)、入駐平臺(喵街、飛凡+購物中心)三種路徑走向“智慧化”新時代。

2016年將是喵街、飛凡們的“攻城掠地年”,各方將在補貼、玩法上進行較量,以吸引商家入駐,這對那些“散兵游勇”的購物中心來說,也是聚客引流、提升銷售的難得契。

6.轉型艱難,百貨店化或是發展方向

我國購物中心發展失速,增長過快、數量過多帶來包括招商困難、同質化嚴重、專業人才匱乏等一系列問題,再加上經濟下行、電商沖擊、消費轉型,各種問題疊加放大,致使購物中心整體增長乏力、盈利困難,面臨嚴峻的轉型壓力。

在激烈競爭之下,購物中心早已是微利行業,擴銷增收、精細管理、節支控費也是能否盈利的關鍵因素,改變單一的盈利模式,甚至適應引入自營,都是提升購物中心回報值的努力方向。但這些都要求購物中心對業態、品牌、商家有較強的掌控力,能對各種資源實行有效整合配置,這也是百貨店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和運營手段。

來自:商業地產云智庫(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