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孔慶平徹底謝幕中海,“郝時代”下中海將朝向何處?

來源:觀點地產網       作者:觀點地產網       時間:2016-01-21

    這一年多來,中海的人事變化成為這家房企最精彩也最容易失控的一面。正當總裁陳誼辭職事件引發的震蕩余波尚未散去的同時,另一則更為低調的消息又勾起行業對中海過去輝煌時光的懷想。

  1月20日,中國建筑發布公告,因年齡原因,中海前任主席孔慶平不再擔任中國建筑副總經理職務,同時,曾肇河、陳國才也因年齡原因與個人原因不再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特別強調三人去職后,曾肇河、陳國才、孔慶平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當中,最惹業內人士關注的就莫過于兩年前剛剛卸任中海主席之職的孔慶平了,而正是他任中海地產主席期間,帶領著中海進入千億房企俱樂部。

  無為而治的孔慶平

  可以說,孔慶平的職業生涯全部奉獻給了中海。

  據查詢,孔慶平于1957年生,其持有哈爾濱建筑大學工學士學位及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并為英國特許建造學會的資深會員。

  孔慶平于1982年加入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1987年派駐香港,1997年擔任中國建筑當時的附屬公司中國海外建筑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自2001年起為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于2005年3月22日起,獲委任為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主席并繼續擔任行政總裁,2007年6月孔慶平不再兼任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職位。

  于2013年8月5日孔慶平除了擔任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的主席以及中國建筑若干附屬公司的董事外,也為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主席兼非執行董事,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有限公司的榮譽主席,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裁,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及其若干附屬公司的董事。

  2013年8月6日,孔慶平不再擔任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職位,并由此卸任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主席職位。

  獲悉,當時中海地產公告披露,孔慶平因在公司控股股東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有任職,且其內部分工有調整,及考慮公司更長遠發展支持年富力強者之上位,實現集團董事局新老順利交替,決定辭任執行董事一職,同時因此卸任公司主席職位。孔慶平與董事局并無不同意見。

  孔慶平雖然辭去中海董事長頭銜,但仍有中海母公司中建股份的副總裁和中建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的身份。

  翻查其過往履歷,孔慶平從1987年就來到中海發展,憑借豐富的企業事務、建筑工程及物業發展管理經驗,帶領中海逐漸從一個建筑承包商向房地產商轉型,以承建、地產、基礎投資這三駕馬車,保持了中海的高速發展,也給中海系打上了深深的孔氏烙印。對于孔的離任,中海董事會使用了“卓越領導和歷史性貢獻”這樣的詞匯來高度評價。

  可以說,孔慶平一手打造了中海這艘房地產業內極具影響力和口碑的企業,中海備受業內人士推崇的財務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工程水平等,也和孔慶平的主導大有關系。

  盡管孔慶平在離開中海時對外自謙,稱“自己在中海地產任職期間一直都是無為而治,很多工作基本由其他管理層去做”,但事實恐怕也并非完全如此。

  一組最簡單的數據或許可以說明問題。

  2005年,孔慶平正式上任中海地產主席之時,該公司的年銷售額為95億港元,而2013年其離任時,當年中海的年銷售額為1385億港元。按此計算,在孔慶平擔任中海地產主席的9年之間,其成長了1358%。

  同時,中海的毛利率水平十多年保持在33%-35%之間,在業內也是較高水平。

  種種數據,足以說明為什么中海前任主席孔慶平兩年前宣布退居二線,如今更是徹底退休一事,會如此受到行業的關注。

  接任者郝建民和中海系整合

  接任孔慶平中海主席職務的,就是此前的執行總裁郝建民。

  從郝建民的簡歷來看,其和孔慶平的職業軌跡,幾乎一模一樣。

  據了解到,郝建民亦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1987年其加入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1989年被派駐到中海。1997年,郝建民也開始擔任中海附屬公司董事之職,之后一直在中海的管理層擔任職務,直至2013年接任中海地產主席職位。

  但和前任不同的是,孔慶平成為中海主席之時,其只需專心帶領中海發展即可,而郝建民走馬上任之時,還收到了孔慶平的一份臨別大禮。

  2013年8月5日,中海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的控股股東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筑),擬將旗下中建股份房地產事業部、中國中建地產有限公司及中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運營的房地產發展業務注入中海地產。

  2015年3月24日,中海發布公告表示,其控股股東中建股份擬將其持有的30個相關物業項目正式注入中海地產。中海地產為此次收購共支出338億元。

  至此,中海以及母公司中建系之間的房地產業務整合,歷時20個月宣布落定。

  但事情遠遠不止這么簡單,在中建股份將地產物業注入中海之后,人事、管理、架構等調整才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

  事實上,當時便有業內人士預言,中建央企背景濃郁,而中海地產很早就已經市場化,整合起來難度大于一般民營企業。

  中建集團對于旗下房地產業務的整合早有想法,并一度展開行動,但無奈中建各工程局、院等“實力型諸侯”,并不愿意讓出房地產業務,導致雖成立了中建地產平臺,卻也一直無法推進中建的房地產業務順利整合。

  因此,在中海宣布要與中建進行地產業務整合之時,已有分析人士表示,收攏三國四方的中建諸侯,需要一個更有掌控力的人物出現。

  自謙“無為而治”的孔慶平看起來并沒有成為這場大整合的直接推動者,而是選擇隱身二線。

  在和中海管理層此前的多次接觸中,郝建民給外界留下的印象是不多言,白凈,氣質儒雅內斂。

  但從這兩年來看,在中海及中建整理一事上,郝建民的“霹靂”個性得到更多的展現。

  曾有中海內部人士如此對外表示,“2013年底到2014年初的中海地產和中建地產合并事宜,內耗也甚是慘烈。”

  不過,在這場“慘烈的內耗中”,郝建民中海地產主席之位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反而是從中建地產過來的總裁陳誼、此前和郝建民資歷差不多的原中海各大區負責人先后離場。

  截止1月19日中海宣布總裁陳誼辭職,這一年多來,中海陸續離開的高層包括包括原集團副總裁、營銷公司董事長曲詠海、中海宏洋助理總裁范逸汀、執行董事郭勇及闞洪波等。

  而有內部消息透露,和陳誼一起從中建入職,目前擔任財務總監的肖喜學也已經提出了辭職,獲批以及對外公布只是時間的問題。

   “郝時代”下的內憂外患

  對于一家處于激烈競爭行業中的企業,人事動蕩、管理層不穩定對于公司所帶來的影響是劇烈的。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曾經發展好于蘇寧的國美,正是因為管理層的內斗喪失了后來的發展,蘇寧把握機會反超成功;國際知名汽車制造商大眾集團在經過8年最美好的時光之后,2015年也因為人事動蕩而“禍事”頻發,埋下內患。

  其實,就在內地房地產行業里,也不乏這樣的先例。

  最近的一則或許就是金地。2010年,金地曾發生過一次極大的“人事地震”,并引發了圈內的轟動。當時,曾為金地“三駕馬車”的集團副總裁、上海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漢忠和和金地集團總裁張華綱,相繼離職。

  而這次人事地震極大的影響到了金地后來的發展和業績回報。

  據統計,2010年金地銷售283億元,2011年金地完成300億目標,2012、2013和2014年,金地的銷售金額分別是342億、450億和490億元。

  雖然此時的金地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長幅度,但這幾年和曾經被業內人士并列提及的另外三家企業萬科、保利和招商相比,不管是在銷售金額還是企業規模上,金地的發展顯然受到了較明顯的影響。

  或許,我們不得不承認,中海近年的發展出現了停滯放慢的勢頭。

  2013年,郝建民接任中海主席之時,公司銷售金額為1082億元,按照觀點地產新媒體當年報告統計,銷售金額排在全國房企第五名,碧桂園和恒大在其排名之后。

  而2015年,從目前已經得到的數據顯示,恒大銷售金額已經突破2000億元,中海排名降至第六,僅比后一名碧桂園銷售金額領先不足百億元。

  這樣的比較或許還不夠直觀。在觀點地產新媒體此前做的2015年地產行業區域城市調研中,中海部分區域城市銷售增長遇阻發展變慢的情況更為明顯。

  據了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華東是中海銷售的主戰場。在南京和杭州,中海曾和萬科、保利不分高下,但2015年中海在南京和杭州兩個城市的銷售業績,已跌出前十,而萬科在杭州排名第三,保利在南京排名第四。

  至于在其他包括京滬廣深、成都、重慶等在內的內地樓市重點城市中,中海最好的成績是在北京,銷售排名第七。

  顯然,出現這樣的情況并非沒有原因。近日有分析就指出,中海目前的發展放緩,或者就與郝建民上任之后的組織改革有關,將此前中海實行多年的區域管理制度改為了總部集權的垂直管理。

  據悉,2008年之前,中海采取的是“總部——分公司”的兩級管理模式。2008年以后,中海地產開始實施區域管理制,將全國市場劃分為華北區、華東區、華南區、西北區等幾大重要區域,區域公司得到總部較大的放權。

  按照區域劃分,時任總裁的郝建民直接管理的是華北區,而其他幾個大區,特別是華東、華南區則不在郝建民的直接管轄內。

  分析認為,郝建民接任之后,要將中海分散的權利收回到主席手中,對過往管理架構的調整就志在必行。因此,其上任后中海把公司分為了三大塊組織體系,即銷售公司、工程公司和地產運營公司,三家公司各司其職,由總部直轄。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彼時對于中海管理架構的調整,曾有業內人士評論,“這表明它將追求更快的高周轉模式,工程的進度效率、質量因此得到提升。中海的營銷費用一直較低,這次改革,可能使其加大營銷力度。”

  但如今看來,事實似乎并沒有朝當初預想的方向發展,反而由于團隊重新組合的原因,引發了很多人事動蕩與變化,而這樣的苦果在2015年充分顯現。

  事實上在房地產行業內,有部分市場人士就認為總部集權的組織架構并不有不利于企業快速發展,該部分人士認為“中央集權管控模式難以完全有效管控地方的各個開發環節和流程。傳統上的嚴格審批制度效率較差,審批流較長,大量審批都要歸于集團,集團忙不過來,難以滿足日益激烈的競爭下需要快速和靈活多變的要求,過分風險控制和中央集權導致地方沒效率,錯失戰機。”

  現在,隨著前主席孔慶平的徹底“歸隱”,中海新一代掌門人將如何在“內憂外患”之中再現曾經的美好時光,顯然仍然是個不小的挑戰。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