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不少投資者都將目光放到了海外,在海外商業地產市場上經常能看到中國投資者活躍的身影。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海外市場目前都值得熱捧?
澳大利亞依然火熱
據外媒報道,在上一財政年度中,中國投資者首次成為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最大的海外投資方,以124億美元的投資額獨占鰲頭。
澳大利亞的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的年度報告指出,中國投資者預計在澳大利亞投資277億美元,其中有124億美元投資在房地產行業,是美國在澳大利亞房地產投資額的兩倍多。
盡管該年度報告中,中國成為澳大利亞房地產最大的投資商,但美國、英國和日本的累積投資額比中國要高。報告并沒有給出各國投資的明細表,但透露出交易數量從2013-2014財政年度的11668件上漲至23054件,而交易額也從172億美元上升至347億美元。此外,經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核準的投資中,可能低估了美國投資的數額,因為相比之下,在現有的貿易規則中,美國在澳大利亞投資的門檻比中國投資的門檻更高一些。該年度報告表明,住宅物業方面的海外投資最高上漲了30億美元,而商業地產投資也從348億美元上漲至399億美元。
澳大利亞政府針對海外投資者購買澳洲物業設立的新收費標準也即將完成,該制度顯得更為嚴格,甚至已經要求一名中國買家出售其非法購買的價值4000萬美元的豪宅。該標準將對所有購買100萬美元以下物業的海外投資者征收5000美元的申請費用,物業的價格每超出100萬美元,就要多掏1萬美元的費用。這一規定也可用于追溯海外投資者的住宅和農業物業等投資。若海外投資者違反此規則,澳大利亞政府將對其處以罰金,最高可達所購買物業價格的25%,并強制要求其出售違規物業。
美國市場或提振
據美國媒體報道,有專家認為中國股市的頹勢可能會提振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全球房地產服務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的數據表明,2015年中國投資者在美國購買了86億美元的商業地產,其中還不包括中國投資者同樣投資巨大的房地產項目開發。盡管在美國地產投資方面中國依然排在加拿大之后,位居第二,但在短短的一年里中國的投資額幾乎翻了兩番。隨著中國經濟和股市的跌宕起伏,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
“來自中國的經濟波動是新的常態,我們越早習慣越好。同時,一定的經濟波動并不是壞事,因為全球性的不穩定往往導致更多的海外資金流入安全的地方,特別是倫敦和美國。”世邦魏理仕美洲負責人斯賓塞·利維說道。
由于近期稅法的變動,美國如今對海外投資者而言是個頗具吸引力的地方。2015年12月,奧巴馬總統簽署法令,廢棄了1980年的《外國投資房地產稅法案》(FIRPTA)中對外國養老基金的稅收規定。此外,這些基金如今可以購買高達10%的美國上市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而不是在之前稅法的約束下只能購買5%。
“目前中國經濟的波動已經凸顯了中國投資者在美國和其他地方投資多樣化的重要性。”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薩姆·川登教授說道,“不過,這一波動當然也提高了中國政府對資本流出和回流進行至少暫時性政策干預的可能性。”
有專家認為,如果中國經濟的增長沒有那么迅速,也沒有創造大量的資本,那么中國可供出口的資金就不足。在美國經濟復蘇尚不穩定的情況下,中國在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方面的投資對美國而言都是個福音。
雖然中國投資者購買紐約市的華爾道夫酒店或者舊金山的標準石油大廈這類新聞可以搶到頭條,但實際上2015年很多中國投資者的目標都集中在倉儲部分,甚至將寫字樓擠下了投資對象第一名的寶座。
“倉儲已經重新被視作一種資產類型,但其發展趨勢取決于工業和零售業基礎投資的上升。”利維說道,“此前,在年度報告的封面上出現曼哈頓的寫字樓顯然比一個倉庫要強,然而現在情況反過來了。”
當然,不管是什么行業,什么樣的項目,人們都能看到中國投資者的身影。中國投資者群體正在不斷擴大,而他們2016年在美國的投資能力還有待觀察。
英國市場遇冷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有地產代理商的調查表明,由于油價疲軟和股市的動蕩,目前海外投資者已經從英國的商業地產市場中撤出。
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的數據表明,2015年的最后三個月,海外投資者對英國的商業地產需求連續第二個季度放緩。在此次撤出市場前,海外投資者對英國不動產市場的興趣已經連續兩年多處于增長非常緩慢的狀態。
RICS表示,英國商用物業的價格,如寫字樓、商鋪、倉儲等,由于數量有限,被廣泛視作需求強勁的資產。在去年對第四季度倫敦的商業地產進行的調查中,81%的代理商認為“一定程度上價格過高”,而在第三季度時有77%的代理商這樣認為。
對商業地產的強勁需求推動了全球各大城市商業地產價格的上漲。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為不動產是金融風暴的避風港,而且回報率也比債券類資產要可靠。
倫敦吸引的主要是亞洲和中東地區的投資者。行業追蹤機構真實資本分析公司(RCA)提供的數據表明,去年倫敦的商業地產成交額為405億美元,占據全英國商業地產交易額(727億美元)的一半多。
盡管海外買家變少了,但其余投資者的強烈需求、有限的供給、以及經濟的持續復蘇將繼續維持商業地產的價格。
“從目前來看,房地產行業似乎要與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分離開來。”RICS的首席經濟學家西蒙·魯濱遜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低利率環境“給那些價格有些彈性的樓市提供了進一步的便利,同時也表明更容易受到貨幣政策轉變的影響。”魯濱遜說道。專家預計,從市場角度來看,英國央行至少會在2017年以前將基準利率保持在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