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商業地產整體供應過剩但購物中心競爭卻日趨激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的購物中心還受到來自另一不可忽視的壓力——互聯網的沖擊。
國家統計局在去年10月公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速——6.9%,這是自1999年以來,我國的GDP增速首度破7。隨著房地產市場整體進入“白銀時代”,根中原集團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全國重點城市商業營業用房銷售均價在2013年之后增速放緩。中原集團研究中心在去年10月份發布的商業地產半年度報告中預測,雖然新開工面積有持續回落的趨勢,但市場整體的供應情況依然是嚴重過剩。
全國重點城市商業營業用房新開工面積有持續回落的趨勢,但購物中心之間的競爭卻日趨激烈。根據仲量聯行的數據,中國已建成的購物中心已達8300萬平方米,但購物中心的數量依舊在不斷增加。在其統計的包括北上廣深、成都、西安、廈門等20座城市中,自2011年至2017年,這些城市的購物者中心面積持續擴大。
與此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雖然自2009年以來,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年增長,但自2010年以后,該項的增長率開始出現下降。2013年全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1%,2014年這一數字下降至12.0%;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可以得知,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5%,對比2014年全年的增長率出現了明顯下降。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商業地產整體供應過剩但購物中心競爭卻日趨激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的購物中心還受到來自另一不可忽視的壓力——互聯網的沖擊。
網購的勃興使購物中心雪上加霜?
CNNIC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4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底提升了2.1個百分點。中國網民數量越來越龐大,電子商務同時也得到長足的發展。
2014年,網上購物銷售額占中國總銷售額的近10%,預計截至2017年,網上購物銷售額將占中國總銷售額的16%〔數據來自艾瑞咨詢〕。仲量聯行在《中國城市60強》報告中說道,中國電子商務發展與全球其他市場最大的區別在于:中國消費者以非??斓乃俣绒D向網上購買服裝,服裝的網購銷售額已占其總銷售額的25%,與此同時,餐飲娛樂類租戶將逐步成為購物中心的主力租戶。然而,網購的影響不單單只是這一方面。
仲量聯行在2015年第三季度廣州房地產市場的報告會上表示,廣州的零售物業整體租賃需求出現分化,其中優質品牌租賃需求保持平穩,而中低端無品牌商鋪租賃需求則出現明顯下降趨勢。仲量聯行華南區研究部總監接受采訪時分析道,中低端無品牌從購物中心呈退出趨勢最原因的原因來自于電商的沖擊,價格對比之下,消費者更青睞于在網上購買價格相對便宜的同類商品,業績的不景氣使得中低端無品牌無法承受購物中心昂貴的租金壓力。
電子商務的發展給實體購物中心的影響仍舊持續。阿里研究院高級專家郝建彬發表于《阿里商業評論》的文章中提到,未來幾年,我國電子商務應用總體規模將保持高增長態勢,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43.8萬億元。同時,在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自2009年以來持續下降的情況下,網絡零售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百分比連年上升,2014年這一數字已達到10.0%,從阿里研究中心公布的預測數據可以得知,到2020年,中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將突破10萬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將達到16.3%。
零售業進入移動時代?
截至2014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增加5672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根據艾瑞咨詢的統計,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在這一年首次超過PC端互聯網用戶數量。
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基數,也對購物帶來了影響。根據ChinaSkinny的調研,國內三分之一的購物者會在店內使用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上網查詢商品資料,16%的購物者最終會在店內完成制服購買。
另一方面,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為移動端銷售的快讀發展奠定了基礎。艾瑞咨詢的研究報告稱,2014年中國的線上購物重量中33%來自移動端購物,同比增長14.5%,其預測到2018年,62%的線上購物將通過移動設備完成。
明天地中國房地產觀察在其所發布的報告《中國購物中心報告:展望2020》中表示,移動技術讓消費者得以將互聯網帶入購物中心,從而打破電商和傳統零售業之間的壁壘,因此,有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在移動設備的技術上開始了一系列嘗試。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購物中心競爭劇烈、互聯網影響的大背景下,購物中心開始尋求出路。仲量聯行稱,中國零售業正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大量購物中心興建的同時,中國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發展模式也迅速接納,不斷加劇的競爭壓力,迫使購物中心開始探索差異化策略,開發商們試圖借鑒世界其它地區的發展經驗,尋求新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