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93年發軔于貴州遵義的民營書店西西弗,2015年在全國一口氣新開門店20家,由此成為獨立書店轉型的一個值得分析的樣本。
2015年12月,隨著大悅城二期開業,西西弗書店正式進入上海。這也是去年全國新開20個門店之一。在圖書出版業復蘇的當下,保持強勁勢頭的西西弗,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實體書店轉型一個值得關注的樣本。
上海店的裝修充分體現海派特色。英倫風格的櫥窗里擺放著百代唱片、老上海月份牌美女圖、飛人牌老式縫紉機等復古裝飾。“這家店是西西弗書店2.0版本的最高版。在產品運營性和互動性上,也和以往有所不同。”西西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偉竹說。
人文社科類別的圖書選擇上,西西弗與衡山·和集等書店有較多相似。但也有諸如王健林、褚時健等當今成功人士的熱門傳記,以及奇幻、當代情感小說、孕婦保健等更暢銷實用的書籍。不過西西弗的魅力在于,當這些書出現時,并不會引起讀者心理上的明顯排斥。
“書不是隨便擺放的,而是由購買量、購買趨勢等大數據來決定位置。”金偉竹說。西西弗倡導大眾精品閱讀,圖書選取比例是10%,也就是每年從30萬本出版物中篩選3萬本。“買手團隊”也是背后功臣之一,他們專門負責根據各個門店讀者的興趣點來選書。
在實體書店轉型中,很多書店都借鑒了誠品書店的經營結構范式,也就是書店并非靠圖書,主是靠附屬混搭產品盈利。而在西西弗書店,書的空間占80%,咖啡館是15%,原創創意品牌不二產品為5%,這個比例始終不變。“空間體驗只是基礎,真正的體驗核心是產品運營。”金偉竹強調。他言談清晰、簡明、務實,諸如模型、系統化、標準化、藍海等詞頻頻蹦出,更像是在談論具有縝密流程的工業化產品。
1993年,西西弗發軔于遵義一個面積僅20平方米的地下室。經過多年磨礪,在貴州開了7家分店。2008年,西西弗走出貴州,把店開到重慶三峽廣場。別致的環境和自由的閱讀氛圍很快在當地積攢起口碑,這就是金偉竹所謂的“全新2.0模式”,是西西弗率先探索實體書店轉型的一次試驗。
2011年,全國實體書店跌入寒冬,不少行業翹楚都面臨關張窘境:北京的風入松書店停業,三聯書店退出廣州,上海書城淮海店停業。在此之前,實力雄厚的外資書店“貝塔斯曼”也宣布關閉在全國的連鎖店。
金偉竹說,每個購物廣場對客群的吸納是不一樣的,書店要據此精準定位。這是一個說起來容易,操作難度卻很大的事情。西西弗此后專門用了5年時間研發了208個課題,對購物中心書店形態進行專業研究,最后形成長達幾千頁的文字報告。“這是下了功夫的。”他說。另外,西西弗還注重研究書店的體系化和標準化機制,推動體系化和標準化發展。在此背景下,西西弗走上快速發展軌道,光是2015年就在全國新開門店20個。前后大概有超過700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場向他們拋來繡球。
大悅城除了降低西西弗的租金,還在商場內外進行廣告宣傳,并予以活動營銷等方式支持,“這些有針對性的支持,對西西弗業績的增長也是有實質性幫助,客流明顯增加30%至40%。”
高歌猛進中,金偉竹保持著冷靜。他說,實體書店發展中面臨成本解決的問題,對于書店來說入駐商場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未來書店是否做得更好,與后期企劃、運營的標準能力和專業能力等都有關,而這些也是決定書店發展的長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