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商場倒閉與客流百萬之間 其實只差了這一點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時間:2016-05-27

  核心提示:國內越來越多的商業地產覺得自己在茍延殘喘,曾經風光的大型購物中心為什么會變得這么難?
  互聯網時代,隨著購物移動化、物流的便捷,商業地產傳統的運營方式正在被顛覆。招商難、業態單一、客流少……刀刀要人命。當你以為購物中心只能倒閉時,卻總有些購物中心突出重圍,動輒月均客流就過百萬。

  明源君認為,所謂的飽和都不是絕對的,裝滿石子的瓶子還能再裝沙子,細分很重要!明源君今天要說的突圍之路就是:通過主題的打造創造需求,讓你的購物中心成為地標!

  商業地產太慘了,轉型走的往往還是死路!

  國內越來越多的商業地產覺得自己在茍延殘喘,曾經風光的大型購物中心為什么會變得這么難?

  有網絡就能買東西,何必要到商場來。電商沖擊下,人們消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消費者的支付手段、消費場景、消費目的都在轉變;

  網購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做的東西都一樣。商場同質化嚴重,沒有自己的競爭力;

  購物中心飽和或過剩,有的城市商業地產人均面積超過7平方。數據顯示,2015年,一線城市的商業空置體量達342.9萬平方米,平均空置率達7%;二線城市商業空置體量1918.8萬平方米,平均空置率達21%;三線城市最為嚴重,商業空置體量1089.2萬平方米,平均空置率高達28%。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很多購物中心都在想盡辦法轉型和創新,做法無外乎以下幾種:

  提高體驗類商業項目,提高電影院、餐飲、兒童游樂場、減肥美容等的比例,將消費群吸引到線下;

  豐富業態,引進書店、展覽等新鮮業態,吸引客流。

  重新裝修,升級硬件設施,改變定位。

  這些做法最初能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感,但極易復制,很快大家就會發現,各個購物中心又變成“千店一面”。那么,有沒有一種模式,能讓你的商業中心有極高的辨識度、難以被模仿,使客流不請自到呢?

  明源君認為,當前房地產是一個細分的市場,商業地產當然也需要細分,其中一種方法就是:讓購物中心有自己的主題。

  三家讓人驚艷的主題購物中心的成功秘籍

  下面明源君舉幾個例子,告訴你主題式購物中心怎么做,做主題式購物中心怎樣不被模仿。

  一、上海K11藝術購物中心,藝術變成滾滾財源

  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如今在內地如雷貫耳,位列上海購物中心之首。但你知道嗎?今天的K11是由2002年竣工的新世界百貨裙樓翻新而來。

  改造前的新世界百貨早就淹沒在淮海路商圈中:

  1、店面老舊、引進品牌檔次低;

  2、業態單一,布局、動線混亂,客流少;

  3、空間利用不足,非核心區域空置率高。

  2012年,新世界百貨翻新變身為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翻新后,商鋪租金增長了70%,辦公樓租金增長了30%,人流量自試營業以來平均每月高達100萬次。

  這些驚人的數據是怎么做到的?

  1、主打“當代藝術”主題,舉辦藝術展覽等體驗式項目,增加消費客群,為商圈提供業態補充。

  K11將核心目標客群鎖定為25歲到38歲之間的“三有”(有經濟能力、有文化、有追求)人士。定期舉行藝術展覽、藝術工作坊、藝術家沙龍。讓大眾消閑或購物的同時,可欣賞到不同的本地藝術作品及表演,培養市民對藝術的欣賞。消費者可以在商場的3000平米的藝術空間欣賞當代藝術展,在負二樓學習烘焙,上素描或陶藝課,看樂隊演出,在三樓體驗生態農場,吸引客流進入高層區域。

  舉行爆炸性藝術展覽,吸引人氣同時賣衍生品。最出名的當屬2014年的莫奈展,展出了40幅莫奈真跡以及12幅雷諾阿等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觀展人數總計達40萬,單日最高達6000人次。為了看到莫奈真跡,甚至有人專從外地飛到上海。到了周末和節假日,展館還要限流。展覽期間,K11營業額增長了20%。

  購買了價值2000萬港幣的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的藝術品,布置在各個樓層的空間中,延長客群在商場內的停留時間;在客流不易達到的地方設置藝術展覽點,不動聲色的引導著客流動線。并且,K11的藝術品并非罩在玻璃柜里,而是將藝術品變為親近實用的物品,供顧客休息或把玩。

  2、招商方面,藝術主題與熱愛藝術的品牌搭配,實現雙贏。

  商場主題和品牌定位契合度高,深度合作后可以幫助品牌進行傳播。品牌則為商場設計專屬定制產品作為回饋,二者達到共贏。

  從餐飲到服飾,上海K11里有20%的全新品牌,很多是首次登陸中國,增加新鮮感。

  為眾多國際一線品牌構建獨一無二的概念店,將商業與藝術氛圍結合。比如Burberry沿襲倫敦攝政街上的旗艦店風格,Burberry則為K11提供特定款;MaxMara有一家自設的當代藝術博物館,二者長期進行藝術家交流活動,MaxMara專門為K11設計了定制系列。

  3、對外合作上,建立自己的藝術基金會,專業團隊運營藝術產品。

  其藝術家資源庫為購物中心的藝術展示提供了儲備,比如,基金會與巴黎的東京宮簽訂了合作計劃,包括多項藝術交流活動。

  4、改造產品,用創新減少成本。

  停車場設置在商場的最高層6-9樓,此處商業價值較低,改造成停車場在國內少見。將地下三層改造成本高、出租回報率低的區域改造為體驗式藝術展廳,增加客群和門票收益。

  二、誠品生活蘇州,書香與賺錢不矛盾

  去年11月底,臺灣誠品書店入駐蘇州,不再是純粹的人文書店,而是一個大型綜合體項目,總體量13.4萬方。蘇州誠品公共事務部主任顧嘉琪告訴明源君,誠品生活蘇州總體面積5.6萬平米,書店面積近1.5萬平米。其余空間則被餐飲、文創等占據,零售約占40%、餐飲約占25%。南北兩個樓是可供出售的住宅物業“誠品居所”,由裙樓連接。

  根據現代快報的報道,蘇州誠品開業一個月,客流量突破100萬人次。住宅部分“誠品居所”可售房源共有292套。南樓是大平層住宅,戶型為285平方米和363平方米,一共216套,銷售均價為6.5萬元/平方米,創下了江蘇住宅商品房單價之最;北樓是95-172平米的精裝公寓,產權為40年,一共216套,銷售均價為4.5萬元/平方米。而蘇州工業園區目前的平均房價不到1.5萬元,與誠品居所僅一湖之隔的“大秋褲”東方之門,其零售均價也不過3.5萬一平方米。據杭州日報的報道,無論是公寓還是住宅,在蘇州誠品開業時幾乎都已售罄。

  按照上圖銳理數據的成本測算,占地不到八萬方的“誠品居所”售樓盈利,已經遠遠超過投入。

 

  蘇州誠品是誠品集團第一次作為開發商來做商業地產項目,如何實現首戰告捷?從拿地到項目建設,誠品都有著獨特的模式:

  1、不做二房東,利用品牌優勢與政府談判,低價拿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臺灣誠品書店的盈利模式是靠書店品牌帶動做二房東,因為書店本身不賺錢,將商場的一部分轉租給其他品牌,例如時尚精品、高端餐廳。“誠品”這個品牌能帶來巨大客流,靠商場租金獲利,據悉,臺灣信義店的商場與書店的營收大約是七三開。但由于臺北中心區租金高導致成本環節難以優化,誠品一直在嘗試其他模式。

▲ 數據來源:誠品股份有限公司財報

  蘇州誠品打破了以往誠品做二房東的模式,自己兼做地產開發商。品牌創始人吳清友帶領團隊與多地政府進行談判,最終得到蘇州政府支持,將蘇州工業園金雞湖旁優質地塊出讓給誠品開發經營。吳清友則承諾將內地第一家門店開在蘇州。之后,蘇州圓融集團通過掛牌方式拿到金雞湖旁優質地塊,成交樓面價3717元/㎡(約為當年周邊同類地價的一半),并將股權100%轉讓給誠品集團,誠品自己開發運營。

▲(來源:銳理數據)

  2、  房產作為文化衍生品,用文化品牌帶動房產銷售,省去宣傳費用。

▲ 誠品居所接待中心

  誠品居所的價格在蘇州雖然很高,但誠品把原有的品牌優勢和房地產結合,提高了房產項目的知名度和文化內涵,比普通的項目更能吸引高端客戶。據杭州日報報道,蘇州工業園是蘇州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合作開發,外企密集,購買“誠品居所”的業主以臺灣、香港、上海、新加坡客戶居多,尤其是臺商,他們對誠品品牌的認可也是“誠品居所”熱銷的原因之一。

  3、用明星活動、文化類展覽講座吸引客流。

  長期舉辦各類演講、展覽,內容遍及藝術、文學、創意、旅行、戲劇等,如“康熙來了”十周年見面會、蔡國強藝術大展、開設云門舞集在大陸的首店。大陸文藝青年可以近距離接觸臺灣藝術家及明星。

  4、培植圍繞誠品品牌的多元業務。

  誠品旗下擁有誠品畫廊、藝文空間、誠品講堂、文創平臺、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誠品表演廳、誠品電影院、誠品行旅、誠品居所等眾多業務。以書籍為原點,誠品盡可能的去關聯整合共創,經過融合,輸出的都是“誠品style”的品牌。這些都可以獲得收益并反哺誠品。

  5、游逛式購買體驗刺激消費。

  在誠品書店的料理書籍旁通常會出現廚房和料理臺,消費者會在逛書店的期間無意識的購買商品。

  從K11和蘇州誠品的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對藝術、文化的投入可以轉化為土地的增值,從而實現投資回報。只關注商業數字,很難做到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硬件不是最重要的,對內容和軟件的持續投入和深耕,才是致勝的商業秘籍。也是很難逾越的護城河。

  三、北京住總萬科廣場,霧霾嚴重城市大搞綠色自然主題

  在北京,什么最難?當然是呼吸新鮮空氣了。于是,北京住總萬科廣場就打造了區域內最“綠色”生態購物中心與首家無霾商場。

  北京住總萬科廣場位于大興區舊宮鎮核心區,緊鄰地鐵亦莊線舊宮站,建筑面積6.3萬㎡,定位為精致生活引導者,5月1日開業當天客流量達13.6萬人次,營業額突破600萬元,累計會員數量突破18000人,開業店鋪141家,開業率98%,招商簽約率達到100%。

 

  在打造綠色生態購物中心上,住總萬科廣場用了下面幾招,大大超過同體量商場開業招商率:

  1、用新風除霾系統和室內動物園吸引客流。

  該項目最大的創新亮點在于覆蓋整個商場的新風除霾系統,霧霾天市民可以到商場呼吸新鮮空氣。除了能在商場內看到各區域的空氣指數,消費者還可以通過商場微信公號實時了解商場的空氣質量,在家就能決定是否要來商場避霾。

  打造空中動物園“V-ZOO”和屋頂花園,消費者在商場就親密接觸羊駝、孔雀、兔子等動物以及綠地、薰衣草等動植物,花園區域增添親子游樂中心,吸引家庭消費群體。

  商場外觀建筑設計靈感來自16世紀畫家彼得·勃魯蓋爾的名作《巴別塔》,室內裝修設計靈感來自劉易斯·卡羅爾傳世之作《愛麗絲夢游仙境》。憑借設計,北京住總萬科廣場在尚未開業之際,就已經奪得了多項大獎,吸引客流。

  2、招商上加大新品牌的比例,增加餐飲占比,引入兒童教育等項目豐富業態。

▲ 數據來源:贏商網

  近50%品牌為首次進入京東南區,引入兒童俱樂部、兒童教育培訓項目,填補了區域空白,提升區域消費者的生活水平,滿足生活需求。

  餐飲占比最高,實現100%明廚亮灶。解除消費者食品安全衛生后顧之憂。

  由此案例得出:創造需求,改變大家認為不能改變的,替消費者改善生活質量,就能抓住顧客的心。

  如何打造你自己的主題商業中心?

  說了這么多,有人會說,我沒有藝術積累,我也不是書店,怎么學習呢?

  下面,明源君就來說說,如何找到適合你自己的主題,把你家的購物中心打造成城市地標。

  一、從四個方向出發找到適合自己的主題:

  1、從自身原有優勢、固有品牌出發。例如上海K11和蘇州誠品;

  2、利用與外界環境的差異化進行反向主題設計,形成巨大反差,吸引客流。例如身處沙漠的迪拜造了一個海洋主題的Dubai Mall,內部有一個世界最大的水族館視窗、水下樂園、溜冰場、跳水飛人、圣誕雪人等與冰雪水有關的主題項目;再比如上面說到的北京住總萬科廣場,在霧霾環境里建造無霾綠色商場。

▲ Dubai Mall

  3、把當地的地理地貌、歷史典故變成商場主題。

  比如以大峽谷景觀聞名的土耳其則在伊斯坦布爾Levent金融區建造了一個Kanyon購物中心,其波浪式的建筑設計靈感來自大峽谷,消費者行走在每一層都能俯瞰峽谷中心的活動,有移步換景的效果。

  位于奧地利、意大利、斯洛文尼亞三國交界處的ATRIO,借由其位于三國交界的地理特點,在中央廣場安置了一幅170平米的鳥瞰照片,以1:6000的比例展示三國交界的地形圖。顧客可以在圖上行走,獲取“從一個國家走到另一個國家”的購物體驗。

  4、及時發現優勢項目,快速轉型并改造。

  比如深圳車公廟片區的東海城市廣場,最初定位是一家購物中心,幾年前遭多家商鋪撤場,一度瀕臨關門,后來開了幾家兒童培訓機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駐點,如今倒變成深圳知名的教育培訓式商場,定位搖身一變成為“一站式兒童成長體驗中心”。

  二、如何找到更精準的項目定位?

  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主題,只是第一步,現在城市分化嚴重,你所在的城市每個區域也分化嚴重,適合你的主題到底是否適合現在的區域,能開多大,還需要更精準的定位。明源君覺得你可以做以下幾件事情。

  1、調查該區域未來商業地產的供應量、業態規劃和設計。

  2、了解輻射區域內的顧客需求和消費水平。

  如項目所在區域老齡化嚴重,則不適合建造兒童主題商場;若建在高校附近,則適合文化藝術類主題,但因學生購買力低,不宜定位高端業態,可以引進密室、鬼屋等新奇業態。

  3、招商品牌與主題的契合度。

  如果以兒童為主題,則要圍繞兒童為中心,引入兒童游樂、培訓、書店、攝影等相關業態。若以年輕人為為定位,則吸引潮牌入駐。

  4、預留調整空間,適時調整。

  業內觀點認為,每個商業項目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來調整。比如開業以來,上海K11的品牌調整幅度在10%-15%左右。

  三、主題運營有兩種方式

  1、自營。這種方式適合自身的文化、旅游、教育等相關資源比較豐富的,可以自組團隊進行設計建設及運營。現在很多地產公司玩跨界,跨界不能只是玩玩,能反哺地產才是事半功倍;

  2、合作。當規劃的主題是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時,可以與相關團隊合作或者聘用顧問。目前有一些專業功能性主題體驗館比如飛行體驗館等,可以直接合作引進。

  最后,明源君想要強調的是,主題式商業地產的打造并不是純粹為了吸引購物人群,而是培養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改造他們的消費習慣,這樣才能不可取代。誰能夠參與構建當地的文化,誰就能顛覆市場。

來自:明源地產研究院 謝晨星(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