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6年,國內首家VR主題樂園在上海開業(yè);4月1日,淘寶宣布新型的購物線上體驗--Buy+,戴上眼鏡,便可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地在商場逛街。
2016年2月,國內首家VR主題樂園在上海開業(yè);4月1日,淘寶宣布推出新型的購物線上體驗--Buy+,戴上眼鏡,便可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地在商場逛街。
隨著VR技術的不斷升溫,目前,除了游戲與醫(yī)療等行業(yè)正在普及以外,一些實體店也為增加消費者的體驗感,而開始引入這項技術。
那么,到底什么是VR?VR在實體商業(yè)中扮演著何種角色?將為實體商業(yè)帶來哪些影響?它到底又有哪些弊端和優(yōu)勢呢?
如今在網絡上,有很多關于VR的專業(yè)解釋。在這里,小編就不用那些專有名詞向大家介紹VR的含義。簡單來說,VR是通過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虛擬世界,并實現讓客戶產生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提起VR的一些小故事,一定是眾人所知在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了Oculus,從此點燃了VR技術的市場應用熱潮。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15年在VR領域的投資額已突破10億美元。其中,就包括零售服裝、家居等領域。
(圖片來源:互聯網)
這些品牌開始試水VR技術
VR作為國內新興的領域,很多企業(yè)想將這項技術加入自己的店面運營中,但往往因為價格以及技術是否穩(wěn)定的問題,在目前國內零售市場中,一直持觀望態(tài)度的原因,還沒有運用成熟的案例。比如,除了整體虛擬的系統(tǒng)以外,一個頭盔或眼鏡的顯示器就已經達到上萬元。
不過,在國內、國外特別是歐美的一些零售商和電商已經開始試水了。下面,請看看這些品牌試水的情況吧!
1. 淘寶的Buy+
這項體驗功能,淘寶預計在4月底正式上線。
將手機放在眼鏡的背部,進入VR淘寶版,戴上眼鏡。用戶即可隨意選擇逛街地點與場所。同時,這款VR淘寶版可以跨國體驗,在里面你可以在首爾明洞,也可以在紐約第五大道,還可以在國內的其他商場里身臨其境地購物。
2. 在TommyHilfiger店內觀看時裝秀
在紐約第五大道,美國休閑品牌TommyHilfiger的旗艦店中,顧客可以使用三星GearVR觀看TommyHilfiger的春夏時裝秀。他們可以通過VR技術,更能感受到衣服設計的效果以及品牌文化的傳遞。
據悉,TommyHilfiger的VR體驗在倫敦、莫斯科也已同步展開,并很快在全球各大門店推廣(包括:巴黎、米蘭、阿姆斯特丹、杜塞爾多夫、佛羅倫薩、蘇黎世及倫敦百貨公司Selfridges的專柜)。
3. RebeccaMinkoff與RiverIsland發(fā)布會沒有模特
2014年,RebeccaMinkoff與RiverIsland與Google合作,引用VR功能,向社會面市他們的新品服裝發(fā)布會。
RebeccaMinkoff將T臺秀提前錄制,觀眾可以直接下載視頻至手機端,戴上眼鏡,就可更換多種觀看角度,甚至還可以鳥瞰全場效果。這樣獨特又創(chuàng)新的服裝新品秀一推出,便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也讓在場的觀眾體驗了一次視覺上的動感盛宴。
4. 瑪莎百貨
2015年9月,英國老字號瑪莎百貨,在購物廣場的大廳中,擺放VR體驗館,顧客可以通過VR眼鏡,在原地逛完整個商場,喜歡哪個品牌,便可現場模擬試穿,同時虛擬導購員會相應給顧客一定的建議。這一體驗一經推出,便受到了顧客的廣泛認可和體驗。
5. 中國家居的VR體驗館
2016年3月,廣州的一次家居展覽會中也引入VR技術。展會上,所有進駐的家居品牌都可以讓用戶進入VR的視覺體驗情景。顧客可以現場定制家居在家中的擺放位置以及尺寸。
6. 宜家家居
2016年上半年,宜家推出IKEAVRExperience(VR體驗館),用戶可以在HTCVive中體驗宜家家具的效果。
模擬廚房內的一切物品都可以操作,比如用戶可以打開抽屜,拿出鍋碗瓢盆……還可以自行選擇家具各種材料。同時,也為兒童提供觀看視角,可以讓用戶以小朋友的視角體驗廚房的相關配置。
(圖片來源:互聯網)
VR技術運用到實體商業(yè)仍有弊端之處
VR技術雖然已經被一些商家運用到與顧客的線下互動中,但它畢竟是一種新興的科學技術,仍處于初級的發(fā)展階段,未能讓用戶達到舒適的體驗度。
像素過低,用戶觀看質量堪憂。
數據存儲量不大。
加載速度跟不上用戶的行為與視線的變化。
眼鏡或者頭盔很重,對人體骨骼發(fā)展并不利。
戴久了頭部會有眩暈的感覺。
這樣看來,只有解決了以上的一些劣勢,用戶與商家才能更好地實現產品線下和線上的體驗感。
(圖片來源:互聯網)
VR技術能否顛覆實體商業(yè)
對于顧客體驗來說,VR確實是對于實體店是一種顛覆性的創(chuàng)新,它既能為消費者帶來新體驗,也會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顧客的粘稠度。同時,未來的VR技術,對于大型的購物中心、百貨商場、零售品牌(包括服裝、飾品、書店、家居等業(yè)態(tài))、電影院或劇院等行業(yè)比較適用,而對于餐飲等行業(yè)并不適用,畢竟VR的本質是虛擬體驗,并非真實,而餐飲注重的是吃這一體驗。
但從VR技術層面上講,目前的技術還不足以長期支撐顧客對于線下體驗的滿足感。從投資資金與產出的角度來看,商家引入VR技術的成本過大,消費者到底是否買這個賬也是一個問題。再加上技術上的一些短板,會導致降低消費者體驗感的現象。
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VR設備加上內容服務和企業(yè)級應用,市場容量將超過千億元。如此看來,VR技術在實體零售的運用是可以預見的,但只有在技術性問題的解決以及價格降下來之后,在實體商業(yè)的應用優(yōu)勢才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