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太平洋百貨淮海店即將閉店的消息在網上不脛而走。商場內部分專柜確實已被撤空,多家商戶表示確認年底前搬走。
太平洋百貨在上海瑞安廣場占據了地下兩層和地上6層共計8個樓面,一直以來就是上?;春B飞倘Φ睦吓瓢儇浬痰?。如今,這座曾經的地標性建筑或將黯然離場。6樓的一些柜臺已經清空。
日前,淮海路太平洋百貨淮海店即將閉店的消息在網上不脛而走。該店1997年開業,租約為20年,2017年將到期。記者走訪發現,商場內部分專柜確實已被撤空,多家商戶表示確認年底前搬走。不過,商場方面辟謠說,是撤是留還在談判,目前仍在招新租戶,具體結果9月見分曉。業內專家預判,時隔20年租約重簽,原本已顯頹勢的百貨或將面臨租金暴增、成本大幅上升的局面。
商場內顧客寥寥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淮海中路上的太平洋百貨,商場內正在進行“歡享清涼假期5折起”的整體促銷活動。雖然小到一支潤唇膏,大到一個旅行箱都有不小的折扣力度,但商場內顧客寥寥。在服裝、床品等專柜,長時間都無人光顧,營業員靠在一邊無所事事地刷著手機,唯獨飲料小站和食品專柜還算有些人氣。
記者走訪了整棟商場,從四樓開始,撤柜的痕跡漸漸凸顯。在四樓女裝Etam旁,原先的Mind Bridge專柜被噴繪彩布嚴密蒙了起來,只有在側面還能看到一張樸信惠代言的品牌海報。而在這家Mind Bridge正對面的另一家女裝專柜,也是一副撤離的景象,衣服、衣柜和衣架大部分都已經撤走。
附近的營業員告訴記者,“這兩家都已經撤走了。”當記者問及會不會在重新裝修后搬回時,工作人員回復說,“不是重新裝修,不會再回來了。我們自己租約也快到期了,預計年底前也會搬走的。”
最空曠的要屬六樓區域。六樓中間區域的Jeep、LT·GRFF等品牌已經全部被拆空,只留下柜子和logo,而四周的商鋪也有一半空空。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也隨機采訪了各樓層其他仍然在正常營業的商戶,無論是化妝品還是其他品類,多家店鋪的營業員不約而同地對于網傳的撤離淮海路傳聞予以了肯定,“對啊,商場年底要關了?,F在合同到期的租戶就不再續約而陸續退出去了,估計再過幾個月撤掉的店鋪會越來越多。”在周大福專柜,工作人員還表示,“我們8月份租約到期,可能不等到年底,到8月就會搬走了。”
不過,記者也發現,即便傳言紛飛,依然還有新租戶剛剛搬進來。在地下二層,一家名為“果跡優選”的果品店鋪掛出了“開張期間特惠,全場水果八折”。店員告訴記者,這家店就是前兩天剛剛開業的。“太平洋百貨天天打電話給我們,聯系入駐事宜,表現得很積極。”對于網傳的撤離淮海路一事,該店家表示一無所知,“不太可能吧,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而且我們簽了一年的合同,真要關店的話怎么還會招租呢?”
積極轉型自救
目前還在招新租戶“正好由于我們六樓男裝品牌在調整,所以看上去有些空,其實沒有網傳的那么夸張。”對此,太平洋百貨的相關發言人表示,網傳的照片主要是淮海店六樓區域,目前正好在品牌更新和調整,所以有一些貨品被撤柜,“調整也是考慮到男裝經營情況不是很理想,但調整之后還會有新的品牌入駐進來。”
據了解,淮海路太平洋百貨1997年開業,租約為20年,2017年將到期。對于租約即將到期的說法,該發言人表示,撤離淮海路一說并不屬實。“目前還處于商議之中,很多細節還在談判。是撤是留,現在都無法下定論,具體結果應該會在9月份之前出來。”此前,上海太平洋百貨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露,“租約到期后是否還租下去?如果要租的話,租金要重新談;如果不租的話,新天地方面不會再另覓下家,而是打算將物業收回,自己做商業。對我們太平洋來說,肯定還是想繼續開下去的。”
而太平洋百貨的其他門店,目前均在正常營業中。面對市場沖擊,太平洋方面表示,也在不斷借鑒購物中心業態,積極轉型自救,通過增設餐飲區域、提高餐飲比例或引入兒童教育及娛樂等商戶來聚集人氣。
例如,旗下徐匯店整個8樓將改裝出新,增加餐飲比例。事實上,這并不是上海太平洋百貨徐匯店第一次進行業態調整了。早在2005年,商場8樓就是餐飲樓層,但在隨后的2006年-2013年更改為兒童百貨零售?,F在商場再次將整個8樓調整為餐飲業態。
再比如,太平洋不夜城店也已向購物中心業態轉變,引進了眾多餐飲及其他商戶。“現在不夜城店不僅加大了餐飲比例,還開出了健身房,越來越吸引年輕消費群體。”
對于百貨公司生存環境日趨嚴峻,太平洋方面表示,未來發展不會單純停留在百貨業態上。“如果淮海路店能夠續租下去最好,不然,我們會另外在上海物色合適的物業,開設新的商業項目。可以肯定的是,新的項目會偏向購物中心化。雖然不會像港匯廣場那樣全部出租出去,我們會在項目中開設自有品牌的主力百貨店。新的項目可能會在2017年、2018年出現。”
記者了解到,太平洋百貨所在的物業方為新天地商業公司。對于租約到期后的未來走向,截至發稿時,該公司仍未正面回應記者提問。不過,該公司總經理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淮海路太平洋百貨所在物業未來將會發生較大變化。
“市場變化實在太快了,可能兩三年又會呈現出不同的東西來。”該負責人曾透露說,“新天地北里、南里均已啟動改造升級。未來,淮海路太平洋百貨這一塊會有很大的變化。等瑞安廣場里面的太平洋百貨租約到期之后,我們就會把這部分的零售商業面積收回來,由我們自己來做。”
據業內分析,瑞安廣場內這2.5萬平方米的零售商業面積如果歸入上海新天地旗下,由新天地自己來操盤,今后可能不會再考慮面向百貨類租戶了,估計主要傾向于開設主題型特色商場。
百貨業式微
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百貨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百貨店聚客能力落后于其他渠道,市場份額從2005年的20.5%減少到個位數,企業經營業績也在持續下滑。究竟何種原因導致百貨零售業面臨如此困境,業內專家認為,百貨零售業自身經營成本的上升導致利潤的壓縮,而成本的上升主要表現在勞動力、門店租金方面。
對于百貨行業而言,租金上漲是不得不面對的一大問題。百貨行業的物業租金都是10年或15年一簽,有些甚至更長。而十多年前,中國百貨業發展處于早期階段,一般的商業地產項目招商并不容易,很多都以低價出租。但近幾年,眾多商業企業面臨租約重簽之際,就會碰到租金暴增、成本大幅上升的局面。
此外,百貨零售業的經營模式也較為落后,“一方面,從消費者體驗來說,大而全的商場顯然選擇性更多,消費者可以得到更多體驗;另一方面,百貨公司自身運營模式沒有充分發揮優勢,反而參照購物中心模式來運營。同時,沒有做好客戶服務。”業內專家指出,國外有許多很成功的百貨公司,他們具有很好的運營模式,“國外的百貨公司往往有很多自有品牌,其中不乏非常獨特的商業品牌。有的百貨公司旗下還有很多全新的設計師品牌,他們會專門扶持其中的一些,以做到人無我有。比如英國的liberty 百貨,他們的商品都非常吸引人,既有一部分買手,也有一部分特購,還同時將VIP的客服做得很好,贏得了很多消費者。”
專家認為,在VIP客服方面,擁有自身優勢的百貨公司可以做得很好,因為它的經營格局不像購物中心那樣分散,可惜的是,他們沒有把握和發揮好,而且經營業態較為單一。
專家還表示,當前上海零售業競爭日益加劇,電商的沖擊也是其中一大原因。但分析后可以發現,電商分流的主要是中低端消費,主要涉及標準化產品。“最核心的因素還是整個商業面積供過于求,因此,如果運營沒有特色,自然會遭遇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