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社區商業的魅力從何而來?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商鋪及零售服務部主管朱兆榮認為,社區型商業只要把握50%的吸引力與50%的凝聚力,就可以。
都說商業地產不景氣,一些大型的購物中心里冷冷清清,毫無人氣,但反觀一些社區型的商業經營得卻是紅紅火火,譬如廣州的西城都薈、番禺奧園廣場、上海的紫荊廣場、北京家樂福四元橋以及深圳蛇口花園城等。“小而美”的社區商業它的魅力又是從何而來?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商鋪及零售服務部主管朱兆榮認為,社區型商業只要把握50%的吸引力與50%的凝聚力,就可以表現出魅力十足。
鋪位劃分和車位配置有學問
社區型商業的體量原本就不大,在劃分單個鋪位的時候,切勿將單個鋪位都劃分得過大。鋪位大,店家就少,影響業態的豐富性和多樣化。朱兆榮透露,都說“體驗”是實體商業的利器,那么停車場恰恰是自駕型消費者進入實體商業的第一個體驗,充足的停車位、順暢的停車動線、便捷的付費系統、清晰的標實都能為商業地產加分,而“平易近人”的停車費更至關重要。
培養習慣消費和了解周邊市場需求
對于凝聚力的培養朱兆榮認為,首先要培養習慣性消費。社區商業的特色活動很重要,能夠大大提升親民指數,聚集人氣。社區商業的定位必須以周邊需求為導向。再看看業態配比,如今的商業地產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區商業的餐飲比例達到了30%-40%,美容美發、電影院、小型超市以及早教中心似乎成了標配,而傳統吸金大戶——— 服飾類業態暫時退居了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