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系便利店年內新增門店數創新高、本土便利店競相開店的背景下,中國便利店市場必然將迎來新的高潮。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消費者加速轉向便利店,市場呈現快速增長。2015年底,中國的便利店數量達到8.3萬家左右,為日本的1.5倍。中國便利店企業在大城市推進壟斷優勢。此外,中國大型便利店企業也可能出現重組。雖然日本企業在服務和備貨方面占據優勢,但是中國當地企業也在不斷改善經營。
今年年初,我們還在感嘆身邊多家7-ELEVEN悄無聲息關閉,如今,半年過后,劇情似有反轉。
不經意之間,7-ELEVEN又悄無聲息地開了出來。這個在華擁有2240家(包括香港)店鋪的便利店,看起來正在把當初丟掉的版圖,一點點撿回來。
不同于7-ELEVEN的悶聲開店,同樣出自日本的羅森則高調了許多。在此前召開的中國零售商大會上,羅森再提萬店計劃。
羅森中國區總裁三宅示修明確表示:“到2025年,我們在中國市場計劃完成1萬家店的開店目標。”
其實,羅森的萬店計劃由來已久,但由于此前一直未打開局面,羅森一度放緩了在華擴張速度,預計于2020年完成的萬店計劃也不得不推遲至2025年。重提這個外界普遍認為激進且不太實際的目標,這從側面說明,羅森已斗志重燃。
去年年初,羅森在中國的門店數量為500家,去年年底門店數量達到652家,凈增加152家。
根據羅森方面的消息,羅森今年的店鋪數量有望達到920家,這意味著今年的凈增加門店數將達到268家,創出新高。
同樣有可能在今年創下在華新增門店數新高的還有另一個日系便利店品牌全家。據日本媒體介紹,已在華運營約1600家門店的全家,今年的開店目標是凈增273家。
在低迷的零售市場里,便利店正竭力扮演著一抹亮色。過去一年里,平均每天都有3家新的便利店開業,這個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發。
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披露了一份基本涵蓋中國全部標桿型及龍頭便利店企業的調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銷售總額同比去年增長10%以上的便利店占38.1%,同比增長1%-10%的占35.7%,持平的占14.3%,同比下降1%-10%和同比下降10%以上的分別占4.8%和7.1%。總體來講,2016年上半年便利店的銷售總額比去年有所增長。
再看上半年同店可比銷售的增長情況,同比增長10%以上的占23.8%,同比增長1%-10%的占42.9%,基本持平的占23.8%,這意味著,超過總調研樣本50%的企業可以保持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
與此同時,尼爾森日前披露的一份數據提到,便利店的滲透率已從去年的32%上升到38%,增長速度遠超大賣場(2%)和超市(1%)的滲透率回升速度。
據推算,今年中國便利店市場規模將達1000億元。業界普遍流傳的說法則是,便利店的春天將在2018年全面到來。
然而,對于很多人來說,春天來得不一定這么容易。
眼下,除了外資便利店品牌的跑馬圈地,本土便利店品牌也同樣在不遺余力地擴大勢力范圍,此外還有家樂福、華潤等傳統商超的拍馬趕到,也有天虹商場這樣的跨界玩家殺入。而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與發力,就意味著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都看好這個行業,就意味著這個行業離白熱化不遠了。”有資深人士表示,也許在所謂春天來臨前,就會先有人掉隊,或者被其他大品牌吞掉也說不定,“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門店盈利困難、公司整體盈利更難依舊是行業的一個痛點。”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早期的中國便利店行業不是靠管理驅動來賺錢的,而是靠商業模式、靠大環境來取勝,但在未來,當大環境、國家政策、房租成本、人口紅利等都不再成為便利店企業的利好情況下,便利店企業的核心只能是經濟化管理、開源節流、小心謹慎應對顧客需求、精益求精等。”這意味著,真正的勝利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