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隨著社區商業的興起,核心商圈不再是消費者的唯一選擇。市民真正最經常消費的地點,還是家門口的社區型商業。
在經濟新常態下,隨著消費升級、電商沖擊和移動互聯的快速發展,實體商業的傳統形態都在尋求轉型和新的發展契機,社區商業就成了新的戰場。城市零售邊緣崛起,出現了“集聚—擴散”的趨勢,眾多的企業開始“微”化,落位社區商業。
社區商業需求旺盛
隨著社區商業的興起,核心商圈不再是消費者的唯一選擇。購物中心、主題Mall固然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名片,但市民真正最經常消費的地點,還是家門口的社區型商業。
社區商業是城市商業的基礎。中國商報新聞出版總社社長魏穩虎表示,社區商業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社區商業的發展將極大地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足不出戶即可解決日常消費問題,是決定生活品質和營造人氣的很重要因素。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社區商業消費已占其整體商業構成的60%至70%。
中國商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安惠民表示,社區商業是滿足居民基本消費需求的重要渠道和載體。
隨著傳統商業競爭格局的加劇,城市級商業風險也在增大。反潮流的社區商業已經興起,所有社區住戶都跳不出“生活最后一公里”的圈子,商家與顧客擁有無縫對接的近距離優勢,使社區商業更易衍生出符合主流趨向的一站式消費模式。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對實體零售商業的沖擊已成不爭的事實,一些業內人士并不看好實體店的發展。對此,北京時代商聯總經理高京生表示,互聯網并沒有顛覆產業鏈,變化的只是下訂單的方式;同時,互聯網也并沒有改變業態的組合方式,變化的只是供應鏈的通訊方式;所以,未來社區商業在線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差異化是關鍵
中國社區商業工作委員會主任董利在“零售變革大潮下中國社區商業創新與未來”的主題演講中強調,社區商業是民生行業,是我國經濟轉型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在新常態下,零售企業必須重視并進行創新和變革。從現狀來看,多數城市的社區商戶需要品牌化升級。
目前,各城市街區家庭式、夫妻老婆店及個體創業單店居多,即使是一些加盟品牌,自身在經營上的積累也并不厚實。
據記者了解,日本會有一些生存了幾十年的老餐飲、老食品及老專賣店永續經營,除國情原因外,更重要的可能是經營的內涵和品質已經足夠深厚。
線下零售“千店一面”的基本格局不會在驟然間徹底崩塌,但會出現“裂痕”,冰消雪融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
北京億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高銘認為,社區商業的同質化競爭過于激烈,做的人多,但回報率小。未來社區商業的發展,要努力做到差異化共存,構建自己企業的特色。
業內人士表示,不同于城市級購物中心,社區商業的核心特質是必須要打造家的感覺。社區商業就是一個社區大家庭的客廳,而家庭對于社會來說,最重要的是溫馨和暖人。
超市發市場部負責人趙萌認為,企業的發展要與時俱進,同時要有自己的特色。超市發針對不同的社區群體,對超市進行有針對性的定位,但其宗旨不變,就是要將生活超市精致化,同時極力培育親情服務文化。“對社區店來說,得罪了一個顧客,比大賣場要嚴重很多,顧客可能真正影響一大圈人。服務雖然很多是常規理念,但要做好卻絕非簡單之事”。
趙萌還表示,超市做高端,不代表不盈利。要把握好“度”,做接地氣的生活超市,美而有“益”。
倍全創始人吳少斌則強調社區商業生態不是一個人、一個企業就能構建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全國各地優秀伙伴的認可與支持。他表示,倍全作為商務部“互聯網+流通”的典型示范企業,有義務與全國的優秀企業共建、共享、共贏社區商業的未來,重塑社區商業生態。
未來社區商業也將迎來新一輪的品牌升級,從初期、原始、簡單、粗放式經營,向品牌、品質、健康及科學化經營深入,從而也將更加貼近消費者。其實從社區商業的夜市可以看出,先關張的都是那些大眾經營戶。
業內人士認為,社區商業之所以能成為傳統零售業的“藍海”,關鍵在于它回歸了最本質的消費需求,其消費的便利性是中心商圈所無法比擬的。
加快跨業態融合
2015年以后,中國的老齡化速度進一步加快。據中國國務院老齡委預測,至202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2.48億;2030年超過3億人;2050年超過4億,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30%,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國家。
在此,社區商業的特殊產業之一就是社區養老。
對于未來社區商業的發展及規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社區商業研究中心主任陳立平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社區商業是居家養老的基礎,其發展可促進業態的融合。如大力推進和探索醫商結合、醫養結合的跨業態融合的模式。
互聯網+也為老齡化社區商業提供了多種便利,社區超市、便利店、藥店APP可以為有輕微活動障礙的非健康老人提供商品、餐飲和基本服務。還可以維系跨越時空的親情照料等。
根據這樣的市場趨勢,未來社區養老的模式也逐步成型。即在一個區域內,以養老機構為中心,配備為老年人服務的店面、優質的老年大學、專門為老年人設置的醫療機構,甚至還有讓老年人孫輩入住的幼兒園、兒女能夠購買的房產等。這時候,完全以老年人服務機構為中心就形成了一個商業圈。
同時陳立平認為,社區商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各級政府從財政、稅收上要加大對社區商業的支持力度。此外,擺脫單純依靠居委會管理的模式,推進社區商業自治組織的建設,加大社區商業組織的創新。
業內人士也提醒,社區商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強有力的規劃,在現有規劃體制下,社區商業街鋪大量充斥市場,導致供應嚴重過剩,比起購物中心有之過無不及。
但同時社區商業的發展模式也變得越發清晰。經過數年的模式探索和產品研發,社區商業的投資模式、業態規劃模式和運營管理模式已打造成型,這也為社區商業的下一步大面積鋪開準備了條件。
來自:中國商網-中國商報(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