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數據表明電商、休閑娛樂類等新興業態增速繼續大幅高于傳統零售。
經濟和政策動態
隨著刺激措施效果繼續顯現,今年第二季度中國GDP增速與第一季度持平,達到6.7%。好于預期的經濟表現還是得益于強勁的投資,2016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然而,固定資產投資的分類數據顯示出一些令人擔憂的跡象。與國家宏觀刺激措施相關聯的非民間投資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大幅增長23.5%,而同期民間投資僅小幅微增2.8%,這與目前國家所倡導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馳。
得益于汽車和居住類商品銷售的復蘇,居民消費在今年上半年保持較快的增速,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提升,增長至73.4%。分類數據表明電商、休閑娛樂類等新興業態增速繼續大幅高于傳統零售。由于外部需求持續疲軟,進出口保持低迷。今年上半年凈出口拉低中國經濟增長0.676個百分點。
雖然在宏觀刺激措施下中國經濟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好于預期的表現,但是債務問題愈發突出。盡管不同機構估算的債務杠桿率數據不盡相同,然而債務總量在過去幾年內的急速增加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債務問題將會是中國經濟最主要的風險點之一。
甲級辦公樓市場:
由于租戶預算縮減以及P2P企業退租等原因,本季度市場總體需求相較前幾個季度有所減弱。在仲量聯行跟蹤的20個城市中,有10個城市的凈吸納量出現環比下降。但值得提到的是,一線城市的非中央商務區租賃表現活躍,諸多面積需求較大的租戶,尤其是制造、貿易、醫藥、IT等企業搬遷至租金相對較低的新興中央商務區,如北京(樓盤)的望京、上海(樓盤)的火車站與北外灘區域。在二線城市,由于新增供應量不減,空置率依然保持在高位。
與仲量聯行今年年初預計的一致,一線城市的租金表現在2016年將弱于2015年。本季度,受到需求減弱的影響,一線城市中上海、北京及廣州(樓盤)的租金環比僅有微幅上漲(漲幅均小于1%),深圳(樓盤)租金出現連續第三個季度的環比下滑。在二線城市,持續攀升的空置率水平對租金表現持續施壓,業主議價能力繼續轉弱,一些城市租金漲幅趨緩、或跌幅加速,尤其是在大連(樓盤)、重慶(樓盤)等城市,租金環比分別下降2.9與3.4%。但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中的一些非中央商務區受益于強勁的外溢需求,租金表現脫穎而出,如北京的望京區域租金季度環比上漲1.7%,上海火車站區域租金環比上漲2.8%。
雖然本季度一線城市需求有所減弱,但辦公樓市場良好的基本面使其持續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在上海、北京及深圳本季度均錄得大宗交易。其中買家主要為內資保險、人民幣基金以及企業自用買家,包括太平洋保險、華夏保險、上海瑞力投資、東方財富等。而境外機構投資者由于收益率的快速下降變得更為謹慎。我們預計國內大量的資本將繼續關注一線城市的辦公物業。同時,一些上市企業也正在這些城市中積極尋求以總部自用為主要目的辦公物業。而在1.5線城市,一些低估值的核心辦公物業預計將逐漸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優質零售物業市場:
2016年第二季度,仲量聯行監測的30個大中型零售市場中仍有一些項目出現推遲開業的現象,主要集中在商業項目扎堆而又缺乏必要的交通、住宅和辦公樓配套的區域,如寧波(樓盤)的東部新城等。大多數城市零售物業租金增長進一步放緩,甚至有個別市場出現租金下降的情況。
體驗式消費,包括教育、零售、服務、娛樂等仍然是商業需求熱點。不僅由于這些業態聚客能力強,具有電商不可替代性,而且這類業態對商業體量的要求也更高更大,符合未來商業地產將由一站式大中型商業項目主導的趨勢。其中,兒童業態炙手可熱。此業態雖然不一定能為商場直接創造豐厚的利潤,但往往可以拉動整體客流量和“全家性消費”。據上海市質協用戶評價中心的一項輿情監測顯示,新興購物中心、商場多數會開辟約15%的營運面積專供兒童消費。典型租戶有2016年開業的上海樂高探索中心和NBA Playzone等。此外,出于差異化戰略,新穎娛樂業態頻頻亮相購物中心。比如上海悠方購物廣場引進室內滑雪場,佛山(樓盤)佳盛購物中心開設室內馬術培訓基地,長沙梅溪步步高新天地的中國首家飛行體驗館,湖南首家高規格立體汽車展館等。
在競爭激烈和經濟增長放緩的雙重作用下,業主開始探索將表現欠佳的零售鋪面調整為更高效的非零售用途,特別是在商業地產面臨較大去庫存壓力的區域。例如,第二季度國務院宣布將允許部分商業用房將用途調整為居住。而在一線城市核心和非核心商圈我們看到一部分零售物業租賃給聯合辦公運營商。
(來源:觀點地產網)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