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一線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關閉了蘇州唯一一家門店。因為業績嚴重下滑,自去年年底,LV關店大戲陸續在中國上演。
業內專家認為,LV如此快速的關閉二三線城市店鋪,是奢侈品慣用的開源節流手段,因為隨著人力、房租等成本上升,過多的門店無疑會占用過多的運營成本。
LV在華一年關閉7家門店
據報道,在LV官方網站,蘇州泰華商城LV專賣店的服務電話還在,但是已經無法打通。LV官網服務熱線的工作人員表示,這家位于蘇州滄浪區人民路的專賣店已經關閉,如果想要購買LV產品,可以到附近城市——無錫、上海的專賣店,或者通過電話購物的形式。
據了解,兩年前LV開通了O2O在線購物服務模式,消費者在其官網上瀏覽選定好產品、記清楚產品貨號之后,撥打客服電話咨詢訂購。接下來LV客服會發來支付短信,消費者可以通過銀聯在線支付。產品統一從上海總部發貨,從下單到送到北京消費者手中大約需要兩天時間,免收快遞費,且線上線下的產品價格完全一樣。
LV客服之所以極力推薦消費者嘗試O2O在線購物方式,是因為其實體店數量在急劇縮減。自去年底,LV便開始在中國上演關店狂潮。據媒體調查發現,一年間,LV已陸續關閉廣州、哈爾濱、烏魯木齊、上海、太原、天津、蘇州7家品牌專賣店。據LVMH最新財報顯示,集團宣布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放慢擴張速度并關閉不合理的門店,其中,中國LV門店在今年年中以前關閉近20%,而除北京、上海、杭州三座城市外,其他城市LV門店可能最多只有一家。據了解,目前北京共有4家LV門店,分別位于金融街、王府井、北京SKP和國貿商城。
今年業績增幅為八年來最差
對于關閉中國地區店鋪,LV給出的解釋是,由于租約到期和關閉經營不善的店鋪。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造成LV在華大舉關店的直接原因是業績持續下滑。
LVMH集團最新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三季度集團整體銷售收入為91.38億歐元。雖然以LV品牌為主的時裝皮具部取得31.06億歐元收入,但該部門前三季度實際收入增幅從去年同期的16%暴跌至1%,表現為八年來最差,從而導致LVMH集團實際收入增幅從去年同期的18%跌至4%。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專家分析,首先是中國奢侈品市場進入下行期。咨詢公司貝恩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年度報告》稱,201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八年來出現首次下跌,較2013年下跌1%,銷售額降至1150億元。其次是海外旅游、海外網購分流了中國市場份額,據亞馬遜統計,去年1-9月,中國消費者在亞馬遜美國的海外訂單量同比增長了近10倍。相關統計顯示,接近半數的中國旅游者會選擇在境外旅游時購買奢侈品。
據獲悉,LV的speedy 30購物袋在中國售價約1100美元,而在英國只需要800美元左右,法國也僅需820美元,即便是在美國,也僅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與英、法兩國產生300美元左右的差價。
正因國內外LV零售價格有巨大差異,使得中國消費者紛紛選擇境外購買或者海外代購方式,而設立在大城市一線商圈的LV店鋪則更多地扮演著品牌展示的角色。
關店是奢侈品慣用節流手段
業內專家認為,LV如此快速的關閉二三線城市店鋪,是奢侈品慣用的開源節流手段,因為隨著人力、房租等成本上升,過多的門店無疑會占用過多的運營成本。從去年開始,有95%的奢侈品牌主動選擇策略性關店,這是品牌謀求新布局的前提,雖然奢侈品在華未在電商渠道有太多動作,但這是趨勢,哪個品牌都不能回避,未來O2O業態將成為主流。
相關資料顯示,2015年LV業績出現急速下滑,使得品牌開始停止在華二三線城市繼續擴張,并推出在中國市場整合門店策略,該策略主要包括關閉中國香港、內地二三線城市門店,做大一線城市門店或將一線城市門店轉移到核心商圈。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作為奢侈品消費大國,卻依舊承受著全球最高的奢侈品價格。不僅是高端奢侈品在國內外定價差距大,輕奢品牌更是有高達40%的價格差。近期,德勤咨詢公司發布關于全球各個國家奢侈品價格研究分析顯示,中國依然是全球奢侈品物價最高的國家,有23%的奢侈品牌在國內的標價比國外貴16%-25%。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是受匯率以及品牌區域化定價策略的影響。然而,隨著全球奢侈品價格愈發透明,未來奢侈品集團必須考慮如何進一步縮小各地區之間的價格差異,實現全球價格一體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