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尚未完全企穩回升;熱點城市密集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部分觀點認為未來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業內并購的浪潮已經來臨,寡頭時代即將到來,小型房企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筆者認為優秀的小型房企不會消失,反而會通過適當的自我調整,在市場上做優做強。
接下來,想談兩個問題,一是小型房企為什么不會消失;二是小型房企通過怎樣的調整才能立足于市場。
小型房企不會消失
關于小型房企為什么不會消失,主要有三點原因:
首先,市場經濟的規律告訴我們,小型房企是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茂密的森林不光有老虎、獅子,還有數量龐大的鳥類與昆蟲,它們共同組成一個完善的生態體系;我國日漸成熟的房地產市場不僅僅需要體量巨大的千億級房企,還需要管理靈活、決策迅速的小型房企。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大型房企可以靠著充裕的現金流量、較低的開發成本在市場上攻城掠地;小型房企也可以發揮獨特優勢,專攻細分市場,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比如,有的小型房企專注于特定區域的養生、養老、休閑地產,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有的小型房企專注于景觀絕佳的小型地塊的高端開發,去化速度和利潤率都比較理想。
其次,歷史數據表明,小型房企的數量呈周期性變化,與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行情波動存在正相關關系。當市場出現低谷時,小型房企會通過業務調整,規避行業寒冬;當市場逐漸繁榮,大地回春,小型房企則呈燎原之勢,數量猛增。
另外,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成熟的市場總是處于完全競爭的狀態,不會排斥優秀的小型參與者。不論是汽車行業、金融行業,還是服裝行業,不同品牌、不同規模的商家共同參與,整個市場才能穩定、繁榮。目前為止,所有調控政策均未明確體現政府管控小型房企發展的意圖;同時,畸形的寡頭市場也不利于政府對整個行業的調控,所以在我國,地產寡頭時代過去沒有,未來也不會有。
小型房企如何才能立足于市場
關于小型房企通過怎樣調整才能立足于市場,做優做強,筆者歸納為以下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適度、適量、適合”的拿地策略,避免與大型房企正面競爭,力求做到少拿地,拿好地。對于大體量、不成熟、開發慢、去化難的土地,哪怕是成本再低,也要拒絕;對于核心城市的優質地塊,尤其是小面積優質稀缺地塊,一定要積極爭取。比如,有的小型房企低總價拍得熱點城市的核心袖珍地塊,通過準確定位、快速開發,房源部分出售,部分自持,取得了很好的利潤。有的小型房企通過在知名景區、交通樞紐附近開發特色地產項目,并針對特定區域的特定群體進行營銷,雖然項目規模較小,但是差異化優勢明顯,業績較為理想。
另外,行業并購不僅僅是大型房企間的游戲,小型房企也要積極尋求并購商機,探索多元化拿地方式。比如,多家小型房企可以聯合起來對單個項目進行并購,這樣既能把握市場機遇,低成本獲取稀缺土地資源,又能減少資金壓力,規避項目風險。小型房企還可以通過展示自身獨特優勢,在特定區域與大型品牌房企聯合獲取土地資源,共同開發。
二是堅持“小而精”的產品開發理念,與大型房企差異化競爭。積極借鑒國外成熟市場精品小型地產項目的開發經驗,準確把握細分市場的需求特征,在項目設計、建設、業主使用及服務運營等方面作到特色鮮明、創新實用,力求對目標消費群體產生強大吸引力。比如,有房企開發熱點城市的小型高端低密度景觀社區,通過補貼商家的方式,在小區內先行引進知名品牌的餐廳、便利店、洗衣房等配套設施,保證了業主的生活品質,潛在客戶排卡積極;有房企在其開發的中檔商務辦公樓旁配套建設便捷酒店和快餐消費賣場,服務辦公樓入駐人群,去化作用明顯;有房企通過簽約專業性知名品牌物業,提升了整個項目的品質,在區域內競爭優勢大增。
三是堅持“現金為王”的財務運營理念。在行業低谷期盡量保證公司流動性充裕,積極拓展不同的融資模式,多渠道爭取中長期信貸支持,這是企業穩健運營的根本保障。小型房企可以積極與地方性、區域性金融機構開展合作,靈活運用各種信貸政策,為自身的發展準備好充足的過冬口糧。
四是堅持“錙銖必較”的成本控制理念。在機構管理上適度調整人員規模,對于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的非核心部門主動推行外包;在工程建設、營銷推廣等各項環節上精細考核成本,避免浪費,積極探索整個項目的低成本推廣路徑。有的小型房企積極借鑒熱銷樓盤的經典戶型,通過后期的調整優化,節約了不少設計費用。有的小型房企為控制營銷費用,通過針對特定人群的線上推廣或者線下口碑傳播,以小博大,去化速度得到了保證。
五是堅持“靈活多變”的經營理念,積極探索聯合開發、項目代建、輕資產輸入、小型PPP等開發形式;根據市場行情合理制定銷售策略,準確把握銷售節奏,保證企業利潤最大化;同時,對于非核心利潤項目要積極退出,及時變現,避免浪費企業過多資源。
最后,在全球主流觀點看多中國未來經濟的大背景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優質小型房企作為行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會戰勝市場,逆流而上。
文章來源:觀點地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