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從“實體必死”到“電商終結” 故事為啥換了主角?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時間:2016-11-17

今年的第8個“雙十一”有點兒怪,差點把傳統零售業“搞死”的阿里巴巴,轉身擁住了實體店,曾預言“實體必死”的馬云,改口“電商終結”,講起了關于“新零售”的故事。

而幾乎同一時間召開的“中國連鎖業年會”,也在今年更名為“全零售大會”,稱中國零售業要全面進入跨界融合、創新升級的新階段。

本應對抗的兩方不約而同改了口徑,造了兩個新鮮的概念,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一、“新零售”VS“全零售”:講的都是實體店的故事

要分析變化,先來做個“名詞解釋”。

首先,“新零售”這個詞是怎么來的?

在百度百科上,這個詞條來源于今年10月13日馬云在2016阿里云云棲大會上的一番言論,“純電商的時代很快就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

而所謂的“新零售”,實際上是將線上“云平臺”與線下銷售門店或生產商結合在一起,同時結合新物流消滅庫存、減少囤貨量。說白了,就是互聯網電商要落回地面,打造實體經濟。

于是,我們看到,今年年初,國內第一家生于互聯網的百貨門店——銀泰下沙工廠店開業,取義“蟠桃”的淘品牌不斷入駐該店,截至雙十一,已有近40個淘品牌入駐。此外,就在今年雙11前夕,另一家近500平米的淘品牌集合店也將正式亮相,該集合店與天貓自動同價,貨品、價格、倉儲、物流、結算也實現線上線下完全融合。

種種變化表明,互聯網電商這一在馬云口中看起來是在“對中國傳統零售行業不斷鞭策、不斷倒逼其改革”的拯救者存在,實際是在主動向實體經濟轉型,線下的實體店成了新熱點。

反觀“全零售”概念的起源——中國連鎖業年會,舉辦17屆以來,一直是國內連鎖零售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行業盛會,其年度頒獎也被譽為“中國連鎖行業的奧斯卡”、“實體店的世界杯”。

因此,想探明傳統零售業的變化,只要看這個會議的風向,就足以說明問題。

以斬獲今年“中國零售創新獎”的國美電器為例,其依托線下實體店的核心競爭力,利用互聯網優化體驗,不斷增強綜合實力。

一方面,國美通過線下門店的新場景改造,通過烘焙課堂、智創空間、電競網咖、廚衛一體化等展示項目,從推銷商品轉變為展現商品價值,在消費者購物過程中形成互動,以真機實景的強體驗,增強消費者的互動體驗。

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對某一商品更容易產生關聯需求。而國美正是通過這種門店改造,提供廚房設計、家庭水處理系統、空氣凈化系統、地暖系統等整體設計方案,將門店變成了消費者的“第二生活空間”,也即真正的一站式購物體驗。

與此同時,通過立體化、多層次的服務延伸,國美的業務范圍從商業零售延展至服務平臺、服務提供商領域,國美的微店來購、國美管家、物流服務通過全時段、全流程的服務在更深層次上與消費者建立強鏈接,讓售前-售中-售后過程形成閉環。

以國美管家為例,借助國美云系統,國美管家與消費者之間進行“透明”溝通,實時了解用戶家電需求,提供家電維修、保養、清潔、更換、回收的家電全生命周期服務。此舉讓消費者感受到國美無時不在的貼心服務,在服務的輸送中產生了黏性鏈接。

這樣看來,無論是互聯網電商的“新零售”,還是實體零售的“全零售”概念,都是依托實體經濟為基礎,輔以互聯網思維,來實現更好的體驗。

那么,當原本抗衡的兩方,經過長期的扭打和反思后,找到了各自的優點和缺陷,決定以彼之長、補己之短時,到底誰能先行一步呢?

二、誰掌握著真正的優勢?

要想辨明誰掌握著更強的優勢,首先要搞清楚零售業發展的必然性。

首先,所有的零售變革都離不開“供應鏈的后臺能力”這一零售競爭力的核心,在這一方面,擁有多年積累的實體零售有著先天優勢。

以今年雙十一為例,在雙十一剛開始2分53秒時,服裝品牌優衣庫成為今年全品類最快破億的品牌。然而,由于大多數商品都被秒搶,11月11日上午十點左右,優衣庫天貓官方旗艦店貼出告示宣告“雙11”活動商品已售罄。

有趣的是,這個早早售罄的品牌,卻憑借全國超過400家店鋪的倒流,最終成為銷量榜首。

無獨有偶,實體店擁抱互聯網的另一個典型案例,本土服裝品牌伊芙麗,在今年首次在全渠道進行商品打通、庫存打通,共有500多家門店參與門店發貨,其門店發貨提前3個月便已實現自由運轉。

這樣的供應鏈優勢,是沒有門店基礎的互聯網原生電商所不具備的。

另一方面,實體店的服務體驗才是“消費升級”的核心競爭力。

據《2016麥肯錫中國消費者調研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品類正從產品到服務、從大眾產品到高端產品轉變。今年以來,多項關于消費升級的政策相繼出臺,推動消費品品質和居民生活質量提升。消費升級逐漸成為多方共識。

如國美電器總裁王俊洲所說,零售商的商品經營能力,尤其是高端產品的選品能力、不同屬性商品的搭配組合能力,是零售商的核心競爭力。

在一點上,服務人員的專業度具有重要的地位。

與互聯網上臨時請來的客服人員不同,擁有門店基礎的實體店店長擁有更豐富的經驗,并且,前者的主要作用只是處理基礎性的質量問題,后者對商品具有更多維度的認知。

以“中國連鎖業年會”的“CCFA金牌店長”評選為例,十幾年來,這一評選因其權威性和嚴苛的金牌店長考察制度,受到了整個零售行業的高度認可。特別是今年的評選增加了“所在門店在業績提升、人員管理和顧客體驗方面有創新或突破、樂于分享經驗”的標準,體現出行業協會正積極引導中國零售行業向“體驗+服務”的方向發展。

這次大會上,國美共有6位獲得“金牌店長”的殊榮,其中,黑龍江黑天鵝家電有限公司道外店店店長呂曉玲,在國美黑天鵝擁有17年的工作經歷;另一位曾獲此獎的店長張曉云,從事零售行業15年,在她的帶領下,北京大中-石景山門店快速實現了體驗式改造,從視覺、嗅覺、觸覺方面重塑了賣場形象、商品設計、休閑區等板塊,形成了獨特的體驗式賣場氛圍,提升了用戶購物體驗的滿意度,2014年實現了門店銷售額同比上升23%的優秀業績。

這種由時間、經驗累積打造出的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其對公司發展戰略認識和把握的深刻程度,也是后來的員工很難復制的。

除此之外,實體店對產品的把控之嚴,也是互聯網電商所無法保證的,而這卻是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因素。

網絡上有段子稱,“買衣服的時候幻想著我是梁朝偉,沒想到穿上之后變范偉;我以為物流的速度是百米沖刺,結果卻是龜速版馬拉松”,說的便是互聯網電商最大的痛點。

以上原因,也就解釋了,為何互聯網電商充滿危機感地開始不惜重金打造門店,而原本的傳統零售企業只要進行互聯網思維的調整、改進就可以與前者抗衡。

這樣的優勢已然得到驗證,對比一組數據。在電商使出渾身解數刺激購物的同時,國美通過線下門店消費體驗,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經營策略,為消費者提供了全渠道、全場景、全品類的消費體驗,11月11日,國美線上、線下交易額同比增長146%。

更夸張的是,在11月4日至13日的國美“雙十一”活動期間,大中中塔全球體驗中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94%——成為了國美新場景改造門店里的“增速冠軍”。

反觀天貓,即使在巨額交易量的累積下,今年交易額的同比增幅也只達到32.35%,銷售額增幅有所下降。

說到底,互聯網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工具,當它剛開始出現的時候,不明所以、有些固執的傳統零售業,因為反應慢了半拍,似乎被甩在了后面,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線上線下的界限逐漸模糊,一切又要回歸零售業的本質。

從“互聯網+”到“+互聯網”,風聲過后,誰才是主角,正日益明晰——改造后的傳統零售業,正以更快速度地奪回它的市場。

(來源:財經國際周刊)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