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馬云說電商時代已經過去?
2016年雙十一破了1207億,如日中天的表現讓大家難以接受電商的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這樣的表述。但是請不要只關注高漲的營業額。從增長率來看,14年較15年的增長率是63%,而今年的只有32.3%,增長率已有所下滑。逍遙子在15年末已經在提倡“出淘”,淘寶天貓平臺本身、大量商家積極響應尋找淘外渠道。電商也好,門店也罷,這場名為新零售的自我更新已經是相當緊急的事情了,至少阿里已經開始行動了。
那讓我們來看看為什么馬云會說電商時代已經過去?技術總歸要消失或者普及,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過去電商從無到有,未來會再從有到無;互聯網也會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再到無的過程。只不過“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被淘汰,像電報一樣進博物館;一種是被普及,像水、電一樣不以為然而又必不可少。我們會覺得標榜自己用電的企業可笑,但不會覺得標榜自己設立電商事業部的企業可笑。但是這兩者在將來又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回顧下通訊技術的發展史,人類真正的通訊技術是由電報開始的,電報從發明到普及用直到被無線電技術替代用了80多年,無線電技術從發明到普及到促生廣播電視業再到其重要性被互聯網代替用了70年。而互聯網從誕生到現在業已經有56年的歷史了。在這100多年的歷史中(1838年電報發明),有太多的企業,太多的渠道,太多的商業模式消失不見了。
消失的膠片行業,讓沒有過錯的柯達破產;消失的等離子電視讓日本電視企業蒙受巨大損失。如果悲傷的例子難以接受,我這里再提供一個讓人興奮的例子,從PC時代堅持到今天的企業大眾點評。其PC時代的估值,在各基金的投資討論會上至多不過7000萬美元,只能稱之為不錯的公司。在其業務內容和模式幾乎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眾點評的估值已經達到了幾十億美金,名副其實的獨角獸。新技術的發展可以毀滅一切也可以成就一切!
二、未來幾十年必將是電商的紅海時代
線下零售業不會被電商行業全部取代,兩者將會共存是大部分人的共識。電商行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當零售業各個品類電商滲透率到了一個極高值(阿里的數據最清楚這個極值在哪里)之后,零售業中線上和線下的銷售額布局將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個布局一旦形成,也可以預言電商行業就此進入紅海。此后,電子商務里每一分利潤都意味著必須要贏得慘烈的市場競爭,并且競爭對手不是渠道效率低下的傳統零售業,而是渠道效率同樣高的線上其他企業;或者是在電商爆炸時代存活下來的最有競爭力的線下企業。
2007年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美國電商滲透率報告
三、從渠道效率出發看馬云的新零售
技術突破會產生效率極高的新渠道——互聯網就是一個較之前效率極高的渠道,伴隨而來的是舊渠道上的商業模式衰弱并最終穩定,當互聯網普及到所有人都掌握的程度時,所有的競爭者的渠道效率是一樣(昂貴)的。這樣一來,原本電商企業的高增長率就會下降,變得不再好做。
渠道效率指的是每一元產生的渠道營業額的多少:獲客成本*轉化率*渠道平均客單價=渠道效率(也可以表述成:流量*轉換率*渠道平均客單價/流量獲取成本)。商業模式的效率則可以簡單的表述為流量*轉化率*渠道平均客單利潤/所有成本。
我們的的商業文明發展到今天,渠道從原來的門店和貨架變得多種多樣,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幾乎到了所有場景中的信息獲取渠道都可以作為零售渠道使用。新零售就是要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產品和發展階段,效率更高的渠道,它們一定是多維復合的。
全場景全零售渠道布局圖
如果大家對渠道效率理解還那么抽象,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幾個案例來加深大家對渠道效率和新零售模式的認識。2105,上海南京路上,投資2000萬元的首家“雅戈爾之家”,正式開啟了雅戈爾“千萬級”多品牌時尚體驗店的投資計劃。在此之后,每個新開出的雅戈爾體驗大店都是上千萬元的投資。在開設線下體驗店的同時,雅戈爾還花大成本收回了代運營的電商平臺,轉化全渠道訂單,門店和線上同品同質同價。與之配套的是全新的會員制,將在門店、網點消費過的客戶和將來的潛在客戶都建立起聯系,建立社交平臺,潤物細無聲地植入雅戈爾的企業文化。去年1月,官方微信一個月內粉絲突破了18萬,帶動了門店1億多元的銷售額。
這是關于OTO模式的探索,對于全行業來說,所有的電商加上幫他們運送貨物的物流的總和都可以叫做OTO,而對于一個商業主體而言就是他們的線上和線下部分。案例中的雅戈爾充分的發掘了線上的銷售能力,那么對于線下店鋪的銷售要求就變小了,線下一部分銷售型店鋪就可以轉型成體驗店,體驗店因為其夸張的面積,和夸張的裝修效果對于提升品牌形象有巨大意義。而提升品牌形象無疑會提高線上店鋪和線下店鋪的轉化率,進而提升渠道效率,在大流量的背景下,營業額會有顯著提升。像雅戈爾這樣的公司,因為其線上和線下流量都很大,想要再獲得新客戶的獲客成本很高,通過占有更多的渠道,按渠道實時反饋的獲客成本來調整對各個渠道的投入,實實在在減少了獲客成本,提高了渠道效率。
線上線下結合模型
2016年9月7日,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接受了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理事會的調研訪談。在訪談中,劉德首次提出了“遙控器電商”一詞,并表示這是暨阿里式的自由市場電商,京東式的百貨市場電商,小米式的大型連鎖、專賣店電商后的第四種全新電商模式。可以這樣來理解遙控器電商,目前小米投資了許許多多的智能硬件生態鏈公司,這些硬件產品很多是可以通過MIUI、米家App互相連在一起,可以用小米手機來控制,如此一來這個手機就成遙控器了,未來如果有用戶買了小米的智能硬件,比如小米凈化器,當提示用戶需要更換濾芯時,用戶只需要在手機上一點擊,就能買回新的濾芯來更換了,這就完成了商品交易的全過程。另外,關于“遙控器電商”,劉德還做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暢想:比如,我們用電飯煲賣大米,一定比超市賣得好,超市賣大米一定比糧店賣得好,所以超市擠垮了糧店,將來飯煲會擠垮超市。將來,我們所有耗材類的產品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購買。所以說,遙控器電商可能是離人類最近的一種電商,它比所有的電商都要主動。
第二個案例中小米遙控器模式中,依然于其硬件的巨大銷量,通過物聯網獲得了巨大且幾乎沒有成本的流量,而我們知道在消費需求剛產生的階段,流量的轉化率是最高的,被點燃了興奮的消費者幾乎不考慮價格和風險。這種方式大幅度降低了獲客成本,提升了轉化力,是渠道效率的巨大提升。
四、從技術領域看新零售改革
馬云在云棲大會上指出互聯網時代,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商互聯網的沖擊。未來,線下與線上零售將深度結合,再加現代物流,服務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創新技術,構成未來新零售的概念。他對新零售的解釋只用了四個關鍵詞:線上線下的深度結合,現代物流,大數據,云計算。線上線下深度結合,是馬云提到唯一關于模式的探索,當然也是馬云最重要的觀點,另外三條則都是技術領域的。
現代物流業既能縮短傳統電商的收貨時間,也可以通過提高補貨頻率改善線下門店低庫存狀態下貨源豐富程度。這顯然能夠增加線上與線下零售業的轉化率,進而提升渠道效率。同時現代物流業能夠明顯的降低物流成本,減少了商業模式效率中的所有成本項,進而提高商業模式效率。
大數據可以說人類創造出來唯一種用之不竭,并且越用越高效的資源。通過互聯網產生的大數據,使商業主體對市場和消費者的洞察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我們能夠高效的找到精準客戶,并且是整個互聯網上的所有精準客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數據的增維和數據量的增加,客戶會越來越精準。而關于大數據的應用絕不僅限于電商企業,線下實體店的CRM系統,沃爾瑪的商場陳列也都是基于大數據的,只是在以前數據不夠多,維度也不夠多。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客人進到實體店里,銷售人員馬上通過AR設備知曉用戶的喜好,在向顧客推薦產品的時候會有多高的轉化率。總而言之大數據是提高轉化率的利器,當然也是提高渠道效率,和商業模式效率的利器,也是馬云最為重視的技術。
云計算是指利用互聯網整合服務器的計算能力。業界有一個笑話,如果你想再開一個百度,不說你買不買不起百度的服務器,恐怕你連百度服務器的電費都交不起。而云計算的出現,小企業也有了搜集和處理數據的能力。數據是越大越有價值的,大數據有增維和增量的內在需求。云計算相當于對小企業做出了邀請,讓他們也加入到數據分享的大家庭里來。那么云計算能夠極大的擴充數據維度和數據量,自然也能夠幫助大數據提高渠道效率,提高商業模式效率。云計算也是為大數據服務的。
五、其他新技術即將帶來的新變化
1.最引人注目是人工智能領域“深度學習”技術的出現。馬云說過他的愿景是讓世界上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都知道電商最關鍵的工作運營,前幾年對大部分人來說做好運營這個工作并不簡單。電商的運營技巧,可以成為一家小微電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是電商運營的工作內容中,最有代表性的工作是以下幾種:根據數據優化和挑選出爆款或者主推產品線;根據數據反饋調整廣告投放;根據數據反饋,調整產品店內展現;根據數據反饋,優化全店產品線。根據數據反饋。既然是根據數據反饋來行動,做的好與不好,無非兩點,一是分析是否正確,二是反饋和調整的頻率是否足夠高。在這兩點上AI做的一定會比人類好。順著馬云讓世界上沒有難做的生意的愿景,相信AI將來會取代傳統的電商運營。電商運營的工作將會回歸到商業本質。如有此回歸,電商和一般商業又有何區別?
2.VR的商品化與空間攝像技術的出現。淘寶的VR首秀2016年6月30日上海舉辦的“淘寶造物節”上大放異彩。2016年11月1日淘寶VR應用BUY+上線。美國的Costco、Macy·s、Target、日本的松本清、東京宅、澳大利亞的澳洲牧場以及Chemist-Warehouse商店。希望大家不要把VR當成是一個好玩的小玩意,因為當年的廣播業就是這么看待電視業。如果用戶開始在VR投入大量時間時,不懂VR的我們要流失掉多少生意。
3.另一個曝光率很高的技術是AR,任天堂與谷歌合作的AR產品pokemon GO獲得了全球性的成功。Pokemon go的大熱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澳大利亞一個警察局“Darwin”被選為“Poke Stop”(地圖上能夠獲得精靈球或是精靈蛋的重要地點),結果為警察局帶了大批“訓練師”(游戲玩家),警察局不堪其擾,迫于無奈“求玩家不要再來”。大量的人流對于警察局而言不是好消息,可對于另外一些人呢?比如商場的經營者、旅游景區的運營者?大量的人流對于他們而言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而位于香港觀塘的 APM 購物中心實踐了這種線上線下的交互,他們花錢購入一批了游戲中的特殊道具“Lure Modules”,放置在商場內。玩家只要站在這些特殊位置附近,就有更大的機會捕捉到被吸引過來的小精靈。此舉為商場帶來了大量人流量,游戲道具的價格卻相當低廉。
這樣的游戲必然不是孤例,未來甚至還會產生像騰訊的英雄聯盟一樣有幾億玩家的AR游戲。不可否認AR游戲pokemon GO是線上游戲,但是由AR游戲pokemon GO帶來實體銷售業績是否算做電商呢?靠傳統的電商知識,商業主體可以使用這個渠道嗎?
4.寬帶技術升級。我們都知道谷歌母公的一家子公司Google Fiber致力于全美千兆網絡的鋪設,我國也在加緊無線信號從4G到5G的升級。我暫時不知道這樣的帶寬升級意味著什么。但無疑他一定意味著什么!因為在通信領域每次帶寬升級都有著深遠的意義:第一代是模擬技術;第二代實現了數字化語音通信;第三代是人們熟知的3g技術,以多媒體通信為特征;第四代是正在鋪開的4g技術,其通信速率大大提高,標志著進入無線寬帶時代。基于5G電商會發生的變化,想必也絕對不是抱著傳統電商概念不放的我們能夠應對的。
六、新零售背景下的幾個關注點
1.關注渠道效率變化。在一個渠道的流量增加成本過高時,勇于探索新渠道。(包括廣播這樣的老樹新花)
2.關注新技術。新技術會帶來效率極高的新渠道。
3.關注產品與品牌。渠道一致時,誰的管理效率越高,誰的產品越好,誰的品牌形象更好,誰才能獲得成功。輸出產品效率永遠低于輸出品牌。應當線上線下結合多渠道多維度的輸出品牌。
4.關注app運用。每一個成功的新APP一般都代表一個新的渠道。
6.關注社交。社交不像門店需要一個好的地理位置,也不像其他互聯網渠道,需要在人多的網站上懸掛一個好的banner。社交幾乎只看內容是否符合人的社交動因,符合的情況下,其渠道成本是非常低的。
(來源:創業心)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