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占全國人口達53%,而購物中心占比僅16.5%,可見,購物中心渠道下沉仍存在巨大發展空間。
但如何在三四線城市照樣做到風生水起呢?四會海倫城市廣場三年攢下一套運營秘笈,簡而言之,就是“入鄉隨俗”。
肇慶四會的海倫城市廣場,開業三年共經歷了3次調整,幾乎是一年一調的頻率。其通過品牌商鋪的人氣、營業額,以及市場調查等數據分析,汰換不符合當地消費者口味的品牌,調整業態比例,尤其著重家庭消費體驗業態。
不僅如此,四會海倫城市廣場還具備超前的商業眼光,帶來不少創新業態和品牌。醫院、診所、大型兒童游樂設施、經絡館等,這些業態在三四線城市極為罕見。
如今整座商場,從原先以“買買買”為主的傳統零售購物中心,進化成融合零售、餐飲、娛樂和親子教育等功能多元的一站式生活體驗中心,創造出開業三年實現盈利的奇跡。而這成績,主要還是來源于其對“人性”孜孜不倦的探究。
如何適應消費需求升級?
商業體的運營,說到底是“人”的運營。對四會海倫城市廣場而言,每一次調整,都是為了迎合日益“挑剔”的消費需求。
第一次調整,是在開業第一年。作為四會首座一站式購物中心,其在開業之初便引進多個“四會首秀”品牌,但這并沒有帶來預期的市場反響,部分品牌不屬于消費者需求的范疇,因而不惜打破最初5:3:2的業態黃金比例,對品牌組合進行優化調整。
第二次調整,在開業第二年。這是在第一年調整的基礎上,新增了健身體驗、家庭娛樂和親子教育三大業態。
第三次調整,則是針對餐飲、女裝業態進行微調。餐飲方面,增加了休閑餐飲、東南亞菜系,汰換不符合當地口味的餐飲品牌;在服裝零售方面,引進多個女裝品牌,形成品牌集中化效應。
這三次調整,為四會海倫城市廣場攢下不少“經驗”。
在三四線城市,消費者以當地人為主,傳統型的家庭消費占據主流;白領時尚消費階層還處于萌芽階段,占比不高;零售和餐飲業態深受消費者喜愛,而體驗式業態的需求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牌清單
調整后的四會海倫城市廣場,在業態比例規劃上,百貨零售占比為46%,餐飲美食占比30%,休閑娛樂占比18%,生活配套占比6%,引進品牌約有150家。
相比開業初期,調整的重要舉措主要在于,增加健康與家庭消費體驗的業態比重,引進健爾美俱樂部、童夢樂園、智趣樂園、愛巴瑪等品牌;并改善對客流有較大提升作用的餐飲和娛樂比例,對云味軒、爵士堡迪等不適合當地市場的品牌進行自然淘汰,調整后,客流同比增長26%。
而這三年的不斷探究,四會海倫城市廣場也摸索出,在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牌名單。
零售方面,市民最關注的有家樂福超市、國美電器、周大福、六福、卡賓、普普風、勁霸、3D、以純、班尼路、大東女鞋等;
餐飲方面,市民最關注的是肯德基、必勝客、五湖四海、蝦鍋王、小橋喜宴、點心皇子等;
休閑娛樂業態方面,關注度最高的是大地影院、健爾美俱樂部、智趣樂園、多多愛等。
三四線城市商業的運營策略
肇慶四會,多年來蟬聯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稱號,全市GDP年均增長13.1%。但多年以來,四會的商業主要是以玉器專業市場、分散性商業為主,缺乏一站式體驗的中高端集中商業,因而海倫城市廣場的進駐,可謂是填補了市場空白。
而在中國,類似肇慶四會的三四線城市數量并不少。有數據指出,三四線城市占全國人口達53%,而購物中心占比僅16.5%,因此,購物中心渠道下沉存在巨大的商業發展空間。
針對三四線城市的商業運營,四會海倫城市廣場有這樣一套運營策略:
在招商策略上,鞏固具有持續生命力的主力店,根據生活體驗中心的定位和市場需求,不斷進行業態優化及調整,增加健身美體、兒童娛樂、家庭體驗類業態,同時不斷完善項目的配套功能,滿足顧客消費需求,并持續引進符合市場需求的知名品牌。
在營銷策略上,推廣日趨精準化,緊密貼合當地市場,人氣活動更加接地氣,不斷策劃當地市民喜聞樂見的營銷活動,如IP展等,創造熱點引爆人氣,因為只有龐大且穩定的客流,才能保證商戶持續經營的信心與盈利水平;
同時不斷以持續性的顧客體驗活動,穩固目標顧客群體,提升項目美譽度,牢牢樹立起海倫城市廣場在四會的商業領軍地位。
在營運策略上,不斷規范現場管理的流程化與系統化,建立起責任明確、流程順暢的營運體系,針對商戶進行經營輔導、商戶資源共享,保持密切溝通和提升服務質量,引導商戶持續經營;同時,對成本實施有效的管控,降低營運成本。
穩固的主力店、體驗業態品牌不斷優化;人氣保證、對商戶進行細致管理、經營輔導;以及對成本有效控制,是四會海倫城市廣場開業三年得以盈利的保證。
文章來源:贏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