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物流地產的新玩法:“物流園區+”要“+”什么?

來源:搜狐焦點產業新區       作者:搜狐焦點產業新區       時間:2017-01-17

“物流園區+”是以物流產業集群為基礎,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的市場運作,創新物流過程管理,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連接和優化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實體經濟運行效率,推動商品增值、組織變革和生態發展,形成以物流園區為基礎設施和關鍵要素的跨界融合新模式。概括起來,就是挖掘物流園區新的產業要素,創新物流服務過程,最終融合形成新的發展模式、聚合產生新的產業集群和生態。

 

“物流園區+”六大特征

 

“物流園區+”是以園區為支點,站在跨產業層面上發展范圍經濟的業務模式,是基于物流園區規模化、集約化優勢沿著價值鏈進行相關多元化的戰略擴張,是對既有商業模式的解構和創新。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和發展方式形成于物流企業規模擴張與競爭優勢形成的互動當中,形成于物流與供應鏈體系互動升級的過程中,形成于物流與制造業、農業、服務業互動發展過程中,形成于資源要素投入的優化配置過程中。具有如下六個顯著特征:

 

1、園區主導。

 

從物流產業鏈來看,物流園區所占資產投入比例最高,屬重資產投入,但盈利水平并不樂觀。發揮物流園區產業樞紐作用,象蜘蛛織網一樣,提高網絡經濟收益,通過物流業務專業化經營,開發多元化衍生服務,締造以物流園區為核心的更加豐富、綜合的生態系統。

 

2、效率驅動。

 

倉儲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物流園區是倉儲的主要載體和表現形式。“物流園區+”就是要發揮物流規模化組織化、集成協同作用,變革物流運作模式,形成“樞紐+通道”新的產業組織模式,通過發展物流樞紐經濟而實現產業增值的發展目標。

 

 

3、重塑商品。

 

運輸業是生產總過程的動脈。它既是完成生產的必要條件,又是使產品實現消費的必要過程。因此“位移、服務”也是商品。以成本最優化的方法,為商品提供顯著附加價值,同步實現商品交換價值,在服務過程中實現增值、增量、增利、增效。

 

4、跨界融合。

 

物流的價值就在于跨越組織邊界,貫穿人和技術資源,實現產品無縫增值和強化競爭優勢。

 

 

5、開放生態。

 

未來的商業是無邊界的世界。開放度決定企業行業命運。物流園區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生態系統,輸入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金和信息,輸出的是商品位移、時間和空間效用、競爭優勢,以及物流專有資產。

 

6、萬物互聯。

 

物流網絡、物聯網、互聯網三網合一的發展模式可以極大地推動中國產品智能制造、智能消費,促進商品間的互聯互通,形成萬物互聯、萬業互聯。以大數據帶動園區發展,提升物流服務價值,加快向“智慧供應鏈”邁進。促使產業融合和創新空間大。

 

 

“物流園區+”要“+”什么?

 

物流產業最大的機會在于發揮自身的網絡優勢、集成優勢、服務優勢,去提升、改造上下游產業,改變原有的產業發展節奏和規則。因此從這六個維度來提升園區自身價值顯得尤為重要:

 

1、物流服務。

 

打鐵還需自身硬,物流的本質是基于成本、效率兩個維度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商業模式逐步從標準服務下的降低成本擴展為成本約束下的價值創新。物流量的產生和增長的真功夫一定下在物流業務以外,一定來源于跨界服務的有力支撐。

 

2、“物流園區+園區”。

 

物流園區、從業者也有一個連接、聯盟的問題,要有開放的格局,創新的視野,推進物流園區跨地區、跨行業合作,建立園區互聯、規則共建、信息互通、信用互認、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協作機制,不斷提高園區業務的一體化、網絡化和規模化水平。

 

 

3、“物流園區+人”。

 

在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全方位滿足人的需求應作為“物流園區+”的重要內容。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物流復合型人才培養和服務體系。把園區打造成物流、供應鏈知識的配送中心和物流的黃埔軍校。

 

4、“物流園區+供應鏈”。

 

物流是供應鏈流程的一部分,供應鏈是物流企業沿著價值鏈進行毗鄰擴張的有效外延。

 

 

5、“物流園區+雙創”。

 

物流園區與“眾創空間”就像一個硬幣的兩個面,具有高度相同的運營模式和內在發展邏輯。物流園區為創新創業提供土壤、基礎設施和產業鏈的支撐,“雙創”又為物流園區發展注入新的活動,催生出更加豐富的生態。

 

6、“物流園區+生態”。

 

物流園區本身就是一個微生態。同時它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為供應鏈運轉提供環境支撐,帶動了區域產業集聚。多產業集群對于一個地方而言,在經濟上就像一個雪球,越滾越大,在這個集群中物流集群處于核心關鍵的地位。

 

 

文章來源:中儲會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