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天津百貨倒閉只是全國的一個縮影,在上海、沈陽、成都等多個城市,都有之前響當當的百貨公司相繼轟然倒下,令人唏噓。
圖片來源互聯網
近年來,傳統百貨行業越來越不景氣,他們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雨飄搖之后,早已經和過去的輝煌告別,如今到了舉步維艱的局面。如何突破瓶頸,早日擺脫困境,是目前擺在他們面前最為嚴峻的問題。
以天津為例,近年來,已經有多家百貨商場接連倒閉。比如2014年,亨泰中心商場僅經營了8個月就宣布關門。進入2015年后,西南角勸業場、臺灣百貨公司的遠東百貨、百盛購物、南京路上的津樂匯百貨等被老百姓熟知的各大百貨業紛紛停業。天津百貨倒閉只是全國的一個縮影,在上海、沈陽、成都等多個城市,都有之前響當當的百貨公司相繼轟然倒下,令人唏噓。
那么,百貨行業為什么近幾年會突然變得如此脆弱不堪呢?有人說是因為電商的沖擊,這點不可否認。因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近年來中國電商發展迅猛,網購已經成為了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必然會帶走傳統百貨的客流量。
但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百貨行業本身。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傳統百貨商場進行大規模的由品牌商控制進、銷、存過程的“品牌聯營”模式。這種模式降低了財務費用和勞動力成本、沒有過期過季商品“去庫存化”壓力、提高了商場的市場適應性,可以根據市場變化隨時進行調整,也讓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大為增強。但是將經營風險轉嫁給品牌商的同時,也失去了構成業態本質特征的要素支撐,
此外,百貨行業這些年來依舊是千篇一律的裝修風格、雷同的打折促銷手段、賣場環境差,銷售人員接待意識不強等問題一直存在。這些都使得百貨行業一直停滯不前,無法跟上時代的變化。
前瞻產業研究院《互聯網對中國百貨零售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指出,百貨行業接下來需要作出如下調整。首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將互聯網納入到銷售模式中來。其次,采取自有品牌策略。換句話說,也就是讓百貨店擁有自主品牌。這樣做得好處是不但能夠保持各地門店品牌的一致性,而且能夠降低采購成本,同時也解決了商品品牌選擇受制于供應商渠道的問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同時,讓消費者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這在國外已經得到了認可,美國西爾斯百貨70%的商品為自有品牌,這成為了他們能夠順利運行下去的核心。
總體來說,百貨行業確實到了比較艱難的時間段。但只要能夠順利完成改革,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作者:董邱格(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