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新零售到底是什么?近日,阿里研究院發布的《新零售研究報告》似乎給了大家一個答案。
圖片來源互聯網
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傳統零售和電商之間的界限仿佛變得模糊起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眾多商家都在摸索著如何打造自己的新零售模式。有人說,新零售就是線上線下融合,也有人說,新零售只是個概念,成熟范例難覓。那么,新零售到底是什么?近日,阿里研究院發布的《新零售研究報告》似乎給了大家一個答案。
消費者驅動的新零售時代
現在國內零售市場最熱的詞是什么?當然是新零售。自從馬云在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棲大會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之后,整個零售行業都開始探索如何走新零售的道路。
阿里研究院發布的《新零售研究報告》中提出,新零售是指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富基融通創始人顏艷春對此表示,在他看來,新零售是下一代零售,它不僅僅是創新的零售,也不僅僅是線上線下的融合,它并沒有固定的模式,所有的傳統零售都正在面臨零售業更細分化的革命性的格局。“我認為,競爭的本質永遠關乎效率和成本,零售的本質永遠關乎顧客和商品。把握到這兩個本質的企業才是下一代新零售的王者。”
顏艷春表示,在新零售的概念提出后,以前人們還會說傳統零售和電商之間的區別,未來電商也會變成傳統行業。他認為,如果說第一次零售革命是實體店連鎖革命,第二次零售革命是電商革命,那么現在面臨著的第三次零售革命就是消費者驅動的革命了。“新零售時代是消費者驅動的時代,為什么現在零售企業都在擁抱線下,阿里巴巴也正在大規模地擁抱線下,因為實體店是消費者情感連接和情感宣泄最重要的場所,是沒有辦法取代的。”
《新零售研究報告》也認為,新零售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以心為本,即通過數字技術創造力的千變萬化,無限逼近消費者的內心需求,最終實現“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并圍繞消費者需求,重構人、貨、場。
報告認為,過去消費者的需求主要是對商品的價格和功能訴求,追求性價比、產品功能、耐用性等等,對于服務體驗的訴求并不高。然而,現在消費者除了對商品有了更高的功能訴求,需要它們在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個性化的專業功能外,對服務和內容的訴求也不斷增加,如個性化服務、文化認同、社交體驗等等。
顏艷春認為,現在是消費者主權的時代,即SOLOMOME (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mobile移動+personalized個性化)時代,這代表著消費者的平等意識、自由意識的覺醒。“這一覺醒就逼迫所有的零售物種都要以它為中心來驅動整個世界,”他說。現在消費者已經不再完全受商家的主導,而是更相信自己圈子里的好友、同事、親友、專家、同行或網友提供的各類消費建議,每一個消費者都能和素未謀面的消費者相互交流,形成消費社群,分享他們的消費主張。“眾包購物”打破了制造商、零售商與消費者之間存在的邊界,消費者完全擁有了選擇讓自己愉悅的零售商或品牌商的權力,而不再是零售商或品牌商給消費者做決定。
“共享商業”是發展趨勢
在消費者主權的時代,新零售的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子?顏艷春認為,共享經濟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競爭的本質是效率和成本,而共享經濟能通過共享采購、共享物流、共享經營這套新的‘打法’把成本降到最低,效率提到最高。”
“我們現在正從電商經濟時代走向共享經濟這個未來。現在已經有一些企業在嘗試共享經濟,如Uber,但它只是把個人的閑置資產進行共享。如果要實現新的B2B的共享經濟,是需要把企業級的閑置資產、過剩產能即大量的碎片的客流、物流、資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共享出來,重新定價,形成一個新的市場。”顏艷春認為,現在實體店有大量閑置的資產,包括客戶、商品、庫存,但從競爭的角度來看,實體店競爭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傳統的層層分銷模式是有效的,但在互聯網存在的當下,這種模式已經瀕臨瓦解。”
在顏艷春看來,目前的新零售時代主要有三個代表,即日本7-11、匯通達還有盒馬鮮生,它們也是共享經濟的代表。以盒馬鮮生為例,它只關注自己周邊5公里內的客群,無論是在門店購買,還是APP線上下單,均能保證“5公里范圍,半小時送達”。與其他生鮮商超不同的是,盒馬鮮生不接受現金付款,只接受支付寶付款,就可以將5公里內支付寶的用戶都連接在一起。利用其高效率的配送系統,會讓5公里內的客群慢慢養成在這里消費的習慣。“你說它是個實體店,好像不是;說它是個電商,好像也不是。”顏艷春表示,盒馬鮮生是一個徹底的全渠道商店,和同樣“消滅5公里”的沃爾瑪完全不一樣。
至于日本7-11,8000名員工創造了百億利潤,庫存周轉只有10天。顏艷春認為,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日本7-11是實體便利店業態,應該算到傳統零售渠道里去,但它實際上踐行的是產業互聯網的概念,是個產業互聯網公司。“日本7-11利用產業‘路由器’,將18000個夫妻店、170個地方加工廠和140個地方物流公司連接起來,搭建了共享經濟平臺,徹底做到了‘去中間化’,形成了價值洼地。此外,日本7-11除了其最早的500家門店外,后來新開的都是加盟店,倉儲、配送也都不是自建,實現了輕資產模式。”不過,顏艷春表示,中國7-11目前還在試驗階段。
匯通達則專注于農村市場,做了農村的家電產業路由器。有別于其他“電商下鄉”自建站點、自建物流體系的思路,匯通達堅持農村電商的本土化戰略,牢牢把控住鄉鎮的消費供給終端——鄉鎮夫妻店,并用“5+服務”提高其經營能力與服務能力。“匯通達模式”就是把農村、鄉鎮的夫妻店資源,鏈接到匯通達的平臺上。每個村都建立信息點,幫助小老板在前端獲取顧客,同時在后端,可以得到優化的供應鏈,匯通達會當天為小店配貨,這樣小店就不需要準備很多貨了,只出樣和售賣產品就可以。匯通達將簡單的農村家電批發模式改成了共享采購模式,不過顏艷春認為,這種模式目前還沒有做到完全的“去中間化”。
顏艷春表示,要想成為未來共享經濟的零售業“獨角獸”,需要有兩大組織特征,一個是輕資產模式,一個是賦能式組織。他認為,對于現在的零售企業來說,輕資產模式是根本,它們要賦能老店,而不是一味地開新店。“與此同時,要記住所有革命的目的都是效率加成本,要將冗余成本擠干凈,實現對外賦能、對內賦權,這樣才能實現指數型增長。”
來自:中國商報(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