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挖掘目標客群的人格化特征。
購物中心對目標客群的傳統劃分方式是性別、職業、年齡、家庭狀況等,基于這些維度進行業態和活動的常規配置。
然而隨著需求的多元化,對目標客群的細分和解讀方式應該更偏向于人格化,并進一步挖掘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訴求。
第二,找到一個打動人心的人格化符號。
購物中心人格化,有利于拉近與顧客之間的情感紐帶。只有形成差異化的魅力人格,才會產生情感連接。這剛好是目前國內大多購物中心缺少的特質,因為它們走量而不走心,導致購物中心與顧客之間,缺少信任的情感紐帶?! ?/p>
選擇個人化符號的過程是對市場通盤考慮、市場切分、未來趨勢判斷的過程,常常需要另辟蹊徑。
以大悅城為例,它選擇的是引領年輕人消費趨勢,并衍生出前沿、時尚、新奇的人格屬性,影響力一旦形成不但能夠吸引有嘗鮮嘗新、創新欲望的消費人群,更能夠高效地吸納相關的商戶、合作商等多方面的資源,對于資產價值的整體提升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三,全面性、持續化的人格演繹。
再確定人格之后就要想方設法將其外化出來,同時要兼顧全面性和持續性。通過個性鮮明的形象、活動都可以將個人外化出來。
如大悅城從LOGO、建筑上體現對時尚、多樣、前沿的外化;K11則通過建筑、空間設計凸顯對小資生活方式的外化。各種具備強視覺辨識力的設計都能與人形成一定的情感連接。
強的視覺辨識力只是開始,更重要有獨特的內容創造能力。而借助外部IP來強化購物中心本身的人格屬性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聰明的選擇很關鍵,梵高藝術展和選擇哆啦A夢兩個不同的IP活動,同樣都有廣泛的受眾和影響,要選取符合購物中心本身人格的那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資產管理時代,最有價值的資產將不再是絕佳地段的建筑和物業,更加不是花費巨資簽下強勢品牌多少年的租約,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IP。
一個有生命力的IP構建,需要在購物中心品牌初創期對業態組合、品牌組合、活動組合乃至于選擇外部IP活動都精心選擇、持續傳遞、全面輸出。它是抵達鐵桿用戶的連接器,需要以人為中心,只有在受眾心中產生情感共鳴,并樂于分享這種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