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稀缺的“神話”,將會被供需失衡漸漸打破!
01
土地是不是稀缺的?是,但要有一個前置條件!
這個前置條件就是-----人!
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幾乎沒有什么東西會存在巨大價值,包括土地。
而一個人滿為患的地方,別說土地了,就是買一碗泡面,也會比其他地方貴。
中國樓市的風險很少會來自人們涌入的城市,因為購房的需求量大。
大量的需求在那里擺著,如果沒有政策上的干預,這些城市的房價一定不只是現在能看到的數字。
當然,如果房價依然是瘋狂的上漲,風險也會越來越大的,因為大量房產的目標客戶就是普通大眾!
那么,中國樓市的風險究竟來自于哪里呢?
供應與需求的錯配!
從目前的樓市現狀來看,很多城市樓市的困境就來源于忽視需求下的加大供應量。
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現實,土地所謂的稀缺,在城市版圖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是根本不存在的。
因為當城市版圖不斷擴大后,人反而就變得稀缺了。
一個城市究竟有沒有強勁的需求量,來承載不斷擴大的城市版圖呢?
房屋租賃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
1、租房周期如果變長至少能說明兩個問題:
一、人口流入減少,或者出現流出。
二、城市中的常住人口,自有住房率達到了一個高點。
2、住宅的租金呈下降趨勢。
這就說明租房市場競爭太激烈,出租房屋的多,而租房的少。
3、商鋪租金大幅下降,出現大面積空置現象。
說明創業環境堪憂,哪怕對周邊人口都會失去吸引力。
商業,尤其是小買賣對于一個城市的人流吸引力是很大的。
從外地來的普通人,到一個城市最先選擇的就是服務業或者自己干點小買賣。
從這點延伸下去,商業蕭條,商鋪大面積空置,也就沒有了從外地流入的普通人的生存空間。
02
如今的樓市,很多城市將因為人口的稀缺,擴大版圖將不得不面臨停滯。
也就是說,未來這些城市的樓市,將走進存量房時代。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房企。
目前監管部門對于房企呈高壓態勢,上市、銀行貸款、非標(保險、信托、基金)、發債等融資端收緊。
同時還給房企們帶上了“三條紅線”的緊箍咒,預售款、拿地資金來源監管加強。
這全方位、立體化的全面打壓,勢必會造成大量的中小房企挺不下去,從市場上消失。
這個擠水分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有一些一線房企也將遭到滅頂之災。
這種情況下,能拿地的房企將會越來越謹慎,不約而同地紛紛向熱點城市集中。
而像一些供大于求的城市,外地房企會呈現大量退出的情況。
這也倒逼這些城市不得不走到存量房時代。
未來的土地格局,將會出現越來越集中的走勢,集中度高,競爭就激烈,競爭激烈,拿地成本就高,拿地成本高房價就會進一步上漲。
就在這兩天,深圳一天賣地340億的新聞刷屏,這其實就是一個苗頭。
所以,如果熱點城市在土地市場不做出深化改革的話,房價只會越來越高,這也將成為熱點城市一個巨大的風險來源。
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熱點城市對于外地人口的吸引力在哪里?
有無限的商機,有大量的就業機會,有很好的城市資源等等。
但如果因為房價過高,最終換來一場空,熱點城市的熱度也終將會慢慢散去。
如今城市的重心都放在如何搶人,包括一直高大上的上海,現在也開竅了。
但如果沒有更好的留人措施,那就會在激烈的搶人大戰中被逐漸淘汰。
現在就是一個人口流動的高峰期,但高峰總要過去的,也就是說,搶人大戰最激烈的時期還沒有到來。
到了那個時候,才是普通人的紅利。
從這個角度來看,城市的人口不可能無限的增加,當熱點城市的人口過線時,其他城市的機會才會真正出現,當然如何吸引熱點城市外溢的人口,這些城市也是要下苦功的。
而在人口過線之前,這些城市的樓市就會進入一個或長或短的存量房時期。
03
進入存量房時期,會是什么樣子呢?
看看鶴崗等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現狀就知道了。
當然,這其中一定會有一些城市會逆襲,而另一些城市就會越來越鶴崗化了。
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升級版就是商業枯竭。
所以,未來進入存量房時期的城市,一定要做的就是保住商業!
這一點尤為重要!
單單依賴房地產的老路子肯定是走不下去了。
從改變營商環境開始,避免眼高手低、抓大放小,從扶持小商業、小買賣、小作坊開始,讓整個城市的商業環境暖起來,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了。
如何服務好商業,不但要考驗當地政府的執政思維,對于固有的執政意識也是一個沖擊。
把扶持轄區商業作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既能引導好角色轉換,也能切實的讓星星之火能有燎原之勢。
這將會成為城市能否突圍的重要砝碼。
很多人都在這個時候去爭搶熱點城市的房產,筆者認為,這反而不是購房的最佳時機。
沒有只漲不跌的房子,這句話在熱點城市也同樣適用。
因為樓市的加速分化,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釋放的大量貨幣,這都造成了熱點城市樓市的火熱,但越是火熱的時候,越應該保持相對的冷靜,因為高點往往就出現在火熱的時期。
有一點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即使是熱點城市,也不是所有區域,所有房產都具備高價值,因為一個城市的大部分房產還是要面對普通老百姓的,這些房產是高凈值人群看都看不上的,這也就注定了有價值的房產始終是少數的。
當面對大眾階層的房產,大眾都買不起的情況出現時,房價其實就很危險了。
文章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