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與購物中心的商業模式本質都是基于需求的匹配邏輯。購物中心通過對目標客群需求的把控,結合消費者的訴求匹配綜合消費模板,通過商戶匹配消費者的需求,是資源匹配的邏輯。而Shein通過數據手段從社交媒體篩選出Z世代客群喜歡的標簽,然后通過標簽去匹配產品模板,是生產匹配的邏輯。二者商業模式均基于對客群需求的把控,從而布局資源或生產要素實現需求匹配。
如果詢問一個美國年輕人,為什么選擇Shein,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便宜且時尚。作為中國企業,Shein深諳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真諦。Shein產品設計到生產,僅需要三天,單日上新可達1000件,上新速度是Zara、H&M等快時尚品牌一個月的水平。如此快的上新速度搭配難以拒絕的價格,讓年輕的消費者很難不心動。但Shein之所以能夠一以貫之執行低價與快速的策略,其戰術信心還是源自其對Z世代客群需求的研究把控。
隨著商業市場的發展,Z世代的消費力及購買力急速提升。購物中心與Shein這樣快時尚品牌一致,望著日益長大的Z世代客群,期待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白月光。實際上,購物中心能否對Z世代客群的需求進行精準把控,并快速做出反應,是未來運營時代成敗的關鍵因素。
▲ Shein便宜且時尚的策略在國內同樣適用——2021年成立的成都本土“大牌折扣品牌”奧特樂,主打高品質低價格的零食、美妝等商品的集合店,吸引成都年輕人前往打卡消費,在短時間內開出41家門店;根據奧特樂CEO陳誠介紹,幾乎所有門店在開業當月即實現盈利,實現了既叫好又叫座的經營效果。圖片來源:奧特樂品牌公眾號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了解年輕人,必先融入年輕人的生活、使用年輕人喜歡的語言、參與到年輕人的日常生活里。從明白這個道理到商業模式的應用改變,Shein經歷了三個階段:
找到我——社交互動,同時種草消費
Shein對Z世代的了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發展階段來看,Shein自身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周期。真正讓Shein脫穎而出的,是以社交媒體為主戰場,在提升自身影響力的同時,通過數據實現了Z世代客群需求抓取、Z世代客群營銷以及行業競爭。
需求抓取:Shein通過對Z世代客群社交媒體的分析,抓取到Z世代客群最新的時尚訴求,通過系統賦能生產端,實現快速生產資源匹配。
客群營銷:通過支持KOL及KOC,以種草的方式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做軟性營銷;KOL甚至粉絲量更小的KOC每月可以獲得Shein寄送的免費單品,實現轉化成交之后還能獲得10%-20%左右的傭金。
行業競爭:根據社交平臺查詢的搜索量等關鍵數據(如blushmark),Shein可以通過社交平臺上的數據來研究競爭對手,并且針對性的做出改變,從而確保自己的領先地位。
根據騰訊TMI研究所出具的報告,Z世代客群在社交媒體上獲取消費信息的比例已經趨近于購物平臺,相比于更硬性的購物平臺營銷渠道,Z世代客群日常使用的社交平臺更具效率,需求反饋也更加真實。作為消費需求的供給方,購物中心可以以社交平臺作為接近Z世代客群的渠道,通過社交平臺實現需求抓取、客群營銷。
了解我——最深的了解,是能“玩”到一起
明確了以社交媒體作為狙擊Z世代的主戰場,那么如何分析Z世代的需求呢?Shein在社交平臺上做消費者研究及營銷時,更關注可傳播的圖片內容。Shein會捕捉到Z世代客群轉發量最多的圖片及服裝款式,并且將其作為設計服裝的依據。從Shein發表文章的統計數據來看,Shein在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上發表的95%以上的推文為圖片,發文題材主要為寵物(60%)和女性(22%)。
無論是需求抓取,還是客群營銷,Shein在社交媒體上抓取的是“可引發最多分享”的內容,讀懂Z世代客群,會發現他們的“消費”與“分享”早已深度綁定到了一起。Shein通過可引發分享的互動內容,實現了與Z世代客群“玩到一起”的營銷效果。
迎合我——先測試,有效果再放大
從客戶分享的需求,到實際落地轉化通常有較大的鴻溝。如何從眾多Z世代客群感興趣的內容中篩選出真正可以落地的內容呢?Shein參考了互聯網常用的A/B test,在較小的范圍內進行消費者購買意愿的測試:
需求篩選:通過Z世代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內容提取產品模板。
小單測試:Shein將流量匯聚到自己的平臺上,然后通過小單快返的方式做消費者需求測試。
調整供應:根據測試結果做合理的市場預判,進而調整供應鏈的生產節奏。
一方面,Shein通過測試的過程持續不斷地給消費者提供新鮮的消費內容;另一方面,經過測試后的產品可以更加放心地推廣,降低了供應鏈的壓力。對于購物中心來說,品牌招商亦是一個資源匹配的過程,而相比快時尚品牌,購物中心品牌招商的容錯率更低。購物中心可以借鑒Shein小單快返的測試邏輯,通過線下快閃空間形式做小范圍的品牌經營測試,一方面,持續不斷的為項目提供新鮮感;另一方面,也能夠篩選出市場表現真正優秀的品牌進駐。
購物中心運營本質,解決的是流量分配問題
購物中心運營,主要是維持空間運營與流量運營的平衡。線下經營中,購物中心擅長流量分配。一方面用收益換流量(主力店),通過付出裝補及其他優惠條件吸引富有特色內容的店鋪進駐,使其成為吸引消費者的核心引擎;另一方面用流量換取收益,將無法帶來流量但卻需求流量的零售、餐飲等業態引入,帶來收益,以此實現收益的平衡。疊加空間維度后,空間的設置、場景的布置及活動也會促進流量吸引。購物中心對于場內運營的方法已經爐火純青,在此不過多贅述。
在線上,雖然購物中心逐步重視社交互動,但更多的還是使用科技提升消費體驗,促進流量的轉化。我們看近幾年的焦點項目,大部分的社交體驗依然停留在內容體驗層面,對線上互動吸引及宣傳仍欠缺手段。這些手段從Shein的客群運營上亦可借鑒參照:
流量中心化策略——先將蛋糕做大,再合理的分配
想要蓄水,首先需要一個池子。這個池子可以是微信公眾號平臺、可以是獨立APP、也可以是購物中心的會員系統,流量池即是品牌本身。流量池的目的是將零散的流量匯聚到一個統一的平臺上,然后再在平臺上實現流量的再分配。如果形成自己的流量池,購物中心的好處:
提升品牌:實現更多的品牌曝光量,提升的是整個集團的商業品牌力。
形成互動:流量的聚集可以形成較為可觀的客戶基礎,通過引導可以實現流量的“分享”及“互動”。
提升議價:更多的外部流量導入可以提升對品牌方的議價能力,可以引入更有趣的品牌,實現更多的租金收入。
對于流量池的運營,首先是要實現流量的絕對中心化,即外部流量可以實現導入,逐步聚集,形成自己流量池的影響力;其次為流量池的擬人化IP運營,流量池向外傳達的理念,表現出的人格及互動性非常重要。
建立社媒矩陣,每個矩陣單元分工明確
Shein運營期間,不會專注于布局一個社交平臺。實際上Shein會根據每一個社交媒體的屬性來制定在每個社交媒體上的執行策略。例如Instagram用戶分享的內容更年期,話題更關注時尚影響力,Shein會更側重在Instagram上做商品穿搭與帶貨分享;在Youtube上,更側重KOL帶貨及內容產出;在Twitter平臺上僅做品牌新聞發布及熱點同步。
對于購物中心來說,首先是需要形成自身社交媒體的操作矩陣,并且每個矩陣單元達到什么樣的目的要非常明確。
▲ 市場主要宣傳渠道特色分析
分享內容原則——新鮮、好玩、不油膩
總結Shein在社交媒體上的發文規律,會發現從Shein百元穿搭挑戰,到媒體上#SHEIN的話題,其主要目的還是盡可能的“引發互動”。線下購物中做線上經營內容可能需要抓住以下幾個核心篩選原則:
要好玩:要有趣,要和別人不一樣。
可互動:分享可互動的內容,讓我可以“玩起來”。
不油膩:沒有功利心,以朋友的身份,在我喜歡的平臺,說我想說的話。
Shein的快速崛起的背后,反映出了商業運營的本質:速度與關系。誰能夠對消費者做出最及時的反應,就能夠贏得他們的青睞,并且對于在信息快捷的網絡環境成長起來的Z世代而言,對于速度有更高的要求,這就對新商業品牌創造了更大挑戰機遇,怎樣最大化消除消費者所見和所得的時間差,就越來越成為勝出的關鍵。良好關系是了解彼此最及時和最深度的方式,任何商業運營的精進起點都源于對消費者的更深洞察和理解,而移動互聯網的存在又為這種關系構建提供了便捷途徑,讓彼此隨時觸達和互動變得可能,也讓關系的保持和提升不再局限于交易場景和商品載體,需要運營者回歸“以人為中心”進行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