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是指以促進某一產業發展為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產業園區能夠有效地創造聚集力,通過共享資源、克服外部負效應,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
在開發模式上,傳統房企追求“快拿地、快開發、快銷售”的短平快操作模式,這與“產業地產發展需要較長的周期”,“開發難度也大,且涉及融資、開發、服務、招商、產業培育等因素,要求較高”的事實相悖。房地產與產業地產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傳統房企的高管只適應于房地產的開發模式,自然無法快速匹配產業地產的開發模式。對于轉型房企而言,多年房地產運營模式、績效制度、激勵制度根深蒂固,而產業地產需要長時間的專業運營,原有的制度并不適合產業部門人員的付出和發展。如此這般,自然無法贏得市場的認可。
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現在園區經濟效應已引起越來越多人關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產業園區的未來發展,當然要適應我國戰略轉型的要求,而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摸著石頭過河”了。無論是新建產業園區,還是現有產業園區“二次創業”,都應該著眼于長遠,著眼于未來。
本文,飆馬就為大家分析產業園區開發難題及破解對策。
產業園區開發難在哪?
1、難在定位和產品設計。
萬事開頭難,對于園區開發來說,開頭的定位和設計至關重要。園區不像住宅,普通購房者的需求其實比較雷同,只要分出高中低端需求,再考慮個性化需求,而且有大量的研究都集中于住宅領域,研究得很透徹了,開發商已經“唯手熟爾”了,而園區開發則不同,作為2B的產品,可以說不同行業,生產不同產品,就需要不同的園區建筑,標準化產品有沒有?也有,但不多。園區開發商中,聯東的園區標準化比較強,但即使有30多年的豐富經驗,發展到現在,也走了很多彎路。可以說標準化產品,表面上似乎比較容易,但實際運作起來,沒有豐富的經驗,是玩不轉的。
聯東:北京藍貝科技園
2、難在融資。
產業地產開發周期時間較長,后期資金投入對產業地產的開發有很大影響。隨著住宅、商業等傳統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加大,市場發展放緩,房地產開發商的注意力開始向方興未艾的產業地產轉移,這必然導致產業地產的競爭加劇。同時,土地獲得成本增加、國內地產開發商的資金實力有限,特別是在宏觀調控下銀行貸款收緊的情況下,融資成為產業地產開發中日益重要的間題。
3、難在招商。
當前中國的各類園區15000個,各個園區都存在著不同的競爭關系。吸引企業,不僅需要良好的政策、各類的優惠,更需要良好的產業環境,企業入駐一個園區,往往首先要選擇城市,其次就是選擇園區的聚集產業,一個互聯網企業,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入駐醫療產業園的(當然,如果是醫療大數據產業園則另當別論)。
4、運營難。
園區開發完,招商超過80%。似乎就是萬事大吉了?完全沒有,實際上難題可能是剛剛開始。開業的熱鬧往往不能掩蓋后期存在的問題。中國有大量的園區都處于不景氣的狀態,企業來來去去。開始的時候,企業看中了園區的優惠政策或者產業環境,但很快有園區打著更優惠的政策,更好的產業環境,于是本來入園的企業,又搬出了園區,此類情況,數不勝數。
如何破解產業地產的開發難題?
可以用三個詞來總結,認清形勢,選好路徑,做好事情。
1、認清形勢,就是要對國家、地區的政策、法規以及發展規劃等,要有清醒的認識。
比如目前國家提倡新基建,那么園區的定位,完全可以新基建為核心,但不能一窩蜂的進入某個新基建的領域。一方面要對整個形勢進行研究,國家的新基建總投資計劃是多少,就是這個市場總量有多少,一方面要研究目前有多少園區在做新基建,分析清楚餅有多大,有多少人來分?其實還有一方面很重要,就是新基建究竟能分多少領域,哪些領域還是空白,還是藍海?自己的園區能不能進入這片藍海?
2、選好路徑,要學習先進的經驗,可以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
國外可以學習硅谷、倫敦金絲雀碼頭,緯壹科技城,國內的比如浦東新區、蘇州中新工業園,也可以學習聯東、華夏幸福、宏泰、億達等園區開發企業,當然不能盲目迷信海外的先進經驗,因為中國發展到現在,很多產業已經發展到國際的前列,有些產業即使略慢于其他國家,但也要考慮產業園建成后的整體形勢,總之一方面選擇的路徑要適合自己,另一方面就要適當超越當前的形勢,避免園區建成了,已經落后于行業了。在這技術快速迭代的時候,園區產品要有一定的靈活性。
3、做好事情,具體到做事的層次,都是繁復而重要的,魔鬼在細節,但細節又是太多而不能一一提及。
在經營中,物業管理、園區人氣打造、產業形態的構建,都非常重要,一些不經意的小事,比如稅收的賬也是很重要的問題,現在開發園區,往往和當地政府簽一個很詳細的稅收方面的合同,如果園區在開發完成幾年內不能為當地政府貢獻一定數量的稅收,當地政府就可能收回園區(有可能給一定的補償,但微乎其微)。所以園區開發者必須算好這個賬,稅收問題有時會非常復雜。比如某企業從A城區的B產業園遷移到C產業園,但稅收并沒有轉移,C產業園所在地的政府,可能會因為某企業的稅收不能進入它的小區域,而不作為C產業園貢獻稅收,C產業園由于沒有詳細計算,造成稅收不達標,最后幾乎要被收回土地使用權。凡此種種,都要有仔細的統籌和計算。
破解產業地產開發的難題,以上三個詞也就夠用了,但簡單的三個詞,蘊藏著非常豐富的內容,開發商轉型開發園區,一定要有詳細的調查研究,切不可因為園區的產品表面上比較簡單,而輕視它。
【免責聲明】本文由產業地產智囊整理編輯,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