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座城市生活氣息的最佳方式,就是逛一逛當地的菜市場”。近幾年,菜市場開始迎來全面的復興,如今的菜市場已不僅僅是一種經濟形態,更是一個城市地標、一個社交場域、一個舒壓空間、一種生活方式。本文,飆馬商業地產將為大家盤點全球最美的菜市場,一起看看這些菜市場是如何“出圈”的吧。
臺南新華果蔬市場
臺南新華果蔬市場位于中國臺灣省,是菜市場與公共綠地的融合,這座露天市場被《聯合報》稱為“臺灣最美的果蔬市場”,因其獨特的建筑設計和優美的環境,市場成為了當地的旅游熱門打卡地,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覽。
在建設空間設計上,項目將市場與公共綠地完美融合,摒棄了傳統菜市場簡單金屬棚的形式,屋頂打造為被草地和花田覆蓋的公園。建筑呈現為一個簡單的開放式結構,起伏的綠色屋頂猶如延綿的山丘,屋頂的東側角落是一塊種植著繽紛植物和花卉的階梯狀區域,屋頂從該側向下延伸至地面,使游客可以輕松到達建筑頂端。在建筑的側面,一個簡單的四層結構容納了市場的行政辦公室和展覽中心,后者可用于展示當地的農業產品。
屋頂下方是簡單但功能完善的市場空間。結構朝四面開放,高低起伏的天花板可帶來充足的自然通風。屋頂上的泥土和植物具有調節溫度的作用,使這座被動冷卻的建筑即便在臺灣的炎熱夏季也能保持舒適。市場內部根據干濕分離、生熟分開等原則劃分,經營空間和展示區域井然有序,大大提升居民購物體驗。
在業態功能方面,作為臺南食品供應鏈上的重要樞紐,市場承擔著果蔬等農產品的批發和銷售功能,為當地居民和商家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果蔬產品選擇,滿足了日常生活和商業經營的需求。
當然,除了基本的交易功能外,市場還被設計成為一個可用于聚會和社交的目的地。人們可以在這里交流互動,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活力,使市場成為社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借鑒點:項目將市場與公共綠地完美融合,摒棄了傳統菜市場的建筑形態,將建筑本身打造成為一處高架平臺,不僅提供了欣賞當地風景的機會,其自身也造就了景觀的延續性。同時,提供果蔬等農產品的批發和銷售以及聚會和社交功能,使市場成為社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波蘭自然主義集市
波蘭自然主義集市位于毗鄰華沙的一個小鎮,當地社區有集市貿易傳統,多年來一直提供廠家、農民直銷的廉價、優質食物及物品。但原本的集市存在衛生狀況差、缺乏基礎設施的問題,布沃涅公社決定對其進行改造更新。
改造后的集市是公園和集市兩種社會功能的集合空間。既滿足日常街頭貿易和集市活動需求,休市時又可作為公共活動空間,如公園、兒童游樂場、滑板愛好者聚會場所等,增強了空間的利用率和社區的活力。
在建筑設計上,多功能的白色屋頂可反射陽光并避雨。屋頂和亭子周圍設計了帶有松樹、多莖鵝耳櫪、山毛櫸和榿木的自然綠島,樹木長大后可為鳥類和昆蟲提供食物和庇護,也為露天貿易站提供遮蔭。此外,鐵線蓮和紫藤、多種花卉草甸、灌木和果樹沿籬笆圍墻種植,增加了生物多樣性。
此外,廣場光滑的混凝土面層沒有路緣石,無論是步行、坐輪椅還是滑滑板都可以在市場上安全自由地移動,方便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體現了設計的人性化和包容性;各種街道固定裝置如白色的圓形信息板、自行車架、巨石、鳥類和昆蟲屋及社區共用桌椅等點綴其中。在極具特色的有機屋頂下,還設有帶木雕動物造型搖椅的游樂花園,為集市增添了藝術氛圍和趣味性。
在商業運營上,集市主要供農民自己出售商品,以農副產品為主,包括新鮮的蔬果等。集市的運營模式較為靈活,以當地農民和小微型廠家、個體戶自主經營為主,這種模式保留了傳統集市的特色,促進了當地農業和小型商業的發展,同時也為居民提供了購買當地生產的新鮮食物和特色物品的渠道。
借鑒點:項目將公園和集市兩種不同社會功能的空間集合,既滿足日常街頭貿易和集市活動需求,又滿足公共活動需求,增強了空間的利用率和社區的活力。同時,在運營模式上保留了傳統集市的特色,以當地農民和小微型廠家、個體戶自主經營為主,促進了當地農業和小型商業的發展。
荷蘭Markthal市場
荷蘭Markthal市場,作為荷蘭首個室內市集,結合居住和購物模式,搭建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商業空間”,集文藝空間、生活市集、展覽空間、創意工作室等為一體,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消費選擇,自2014年開業以來,便受到全球各界的關注,年均吸引參觀游客達4.5-7百萬人次。
在建筑方面,整個建筑采用了拱形獨特造型,且Markthal繽紛菜市場的巨型壁畫——“Horn of Plenty 豐足的號角”,面積11000平米,拼貼超過4000種不同顏色的壁畫,是現今荷蘭最大的藝術品,獨特的造型和壁畫讓其成為地標性建筑物,帶來大量的客流。
在功能方面, 由買菜延伸出住宿和停車的剛需,打造“農貿市場+公寓+停車場”的功能結構,滿足生活剛需。
在業態方面,招商類目豐富全面,引入了原料、佐料、加工副食品、餐飲、廚具……包羅萬象,食品從荷蘭奶酪、意大利冰激凌、日本壽司到中國食品,應有盡有,滿足全世界人民的喜好。
此外,Markthal 還承擔了健康飲食和鹿特丹城市歷史這兩方面的文教角色。在普通銷售攤位的旁邊,有兩個展示中心,一個與健康飲食有關的教育、信息和創新的文教中心The World of Taste,另一個是致力于向游客展示城市和飲食的歷史和其發展的The Time Stairs。這個多功能的空間,讓食品生產商與消費者有直接溝通的窗口。
借鑒點:項目作為全球首例市場與住宅相結合的建筑,搭建了一個集文藝空間、生活市集、展覽空間、創意工作室等為一體的全新“藝術商業空間”。同時,憑借其獨特的建筑設計和豐富的商業業態以及多元化的文化活動,使得鹿特丹繽紛市場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為室內菜市場打造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波羅海車站市場
波羅海車站市場位于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市中心,靠近波羅的海車站,市場從1993年運營至今。
在建筑設計上,項目充分尊重和保留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元素。建筑外觀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塔林的傳統建筑風格,同時融入了現代建筑的簡潔與大氣。市場內部的裝飾和標識也采用了當地的文化符號,營造出濃厚的地域文化氛圍,使市場成為展示當地歷史文化的窗口。
在功能空間設計上,波羅海車站市場不僅是一個單純的購物場所,還具備多種功能。除了常規的商業攤位外,還設置了休閑區、餐飲區和兒童游樂區等。休閑區提供舒適的座位和免費的無線網絡,供顧客休息和交流;餐飲區匯聚了各種當地美食和特色小吃,滿足顧客的味蕾;兒童游樂區則為帶孩子的顧客提供了便利,讓購物變得更加輕松和愉悅。
在業態方面,波羅海車站市場擁有豐富多樣的商戶群體,涵蓋了當地的農民、手工藝人、批發商和零售商等。商品種類齊全,包括新鮮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奶制品、面包糕點、手工藝品、服裝服飾、家居用品等,滿足了不同顧客的需求。
在運營管理方面,采用了專業的市場運營管理團隊,負責市場的日常管理和維護。管理團隊制定了嚴格的商戶準入制度和管理制度,確保商戶的經營行為合法規范,商品質量安全可靠。同時,市場還定期舉辦各種促銷活動和主題活動,如美食節、手工藝品展覽、文化活動等,吸引了大量的顧客前來購物和參與,提升了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借鑒點:項目充分挖掘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元素,營造出濃厚的地域文化氛圍,使市場成為展示當地歷史文化的窗口。同時,在空間設計上打造多元化空間功能,使菜市場不僅是一個單純的購物場所,更是休閑、游樂、社交的生活空間。此外,豐富的業態和各種主題活動更為項目增添了一份活力。
瑞典馬爾默市場
位于瑞典南部,是該國第三大城市馬爾默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前身是一個舊貨運站,承載著城市的工業歷史記憶,后經改造更新成為了瑞典“最美菜市場”。
在建筑設計上,設計師巧妙地將原有建筑的紅磚墻保留,使其具有濃厚的歷史感,同時在旁邊使用同色調的耐候鋼模仿原有建筑山墻輪廓進行擴建,既拓展了空間,又完整保留了原有的工業特征,整體呈現出簡潔明快的工業氛圍 。
在空間布局上,內部空間設計簡潔,以凸顯食品為核心。天花板、建筑結構和指示牌等多采用黑色為主色調,讓繽紛多彩的食物蔬果顯得更加新鮮誘人。市場大廳的西面設有一個公共廣場,可容納戶外攤檔和舉辦各類活動;南部還有一個額外的戶外座位區,專門為種植食物而設計,增加了市場的戶外功能和休閑氛圍 。
在業態方面,以食品為核心業態,聚集了大約 20 個商戶和餐館,為顧客提供豐富多樣的美食選擇。同時,市場內的商戶和餐廳經過嚴格挑選,每個候選人都必須對自己的技藝充滿熱情。
借鑒點:項目通過保留舊貨運站的建筑元素,讓人們在享受現代商業服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工業歷史底蘊。通過合理的內部空間設計,打造了多元化商業空間,增加市場的功能和休閑氛圍。此外,在業態上,以食品為核心業態,且每個商戶和餐廳經過嚴格挑選,為消費者呈現出最優質的商品與服務。
案例總結:
如何打造出“最美菜市場”?
策略一:融入藝術創意元素、符合目標用戶定位的場景設計
在當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為了吸引年輕一代消費者,場景設計不僅需要具備視覺吸引力,還應符合目標用戶定位。如,通過融入藝術創意元素的場景設計,能夠為年輕消費者提供獨特而豐富的購物體驗,滿足他們對美、互動和社交的追求。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市集的吸引力,還增強了品牌的文化價值和社區歸屬感,使其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首選目的地。
策略二:設置多元化的商業空間
設置多元化的商業空間是提升菜市場對年輕一代消費者吸引力的關鍵。如今的菜市場已不僅僅是一種購物場所,更是一個社交場域、一個舒壓空間、一種生活方式。因此,通過合理的內部空間設計,打造了多元化商業空間,增加市場的功能的同時為市場提升市場的活力和知名度。
策略三:多業態融入讓功能配套更加齊全
相對于傳統菜市場單一的業態,多元化業態的融入讓功能配套更加齊全,它保留了樸實的柴米油鹽的日常煙火氣,又滿足了新生代文藝、酷潮的消費個性,極大地平衡了多元客群的差異,使“菜市場”不再是單純售賣生鮮菜品的場所,而是傳遞飲食文化的紐帶,是連接新社區生活的紐帶。
策略四:多元化的主題活動
根據不同的節日、季節或熱點話題,舉辦主題活動。例如,結合當地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元素,舉辦文化活動,讓年輕人在購物過程中感受文化氛圍;在特定節假日舉辦主題活動,增加節日氛圍等等。通過多元化的主題活動,帶動周邊社區的參與度,提升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結語:事實上,在當下時代,市場的內涵已悄然發生轉變,其不再僅僅局限于農貿產品的交易場所,更逐漸演化為重要的社交空間。因此,在改造進程中,應突破傳統菜市場的固有思維模式,遵循商業項目的運營理念進行規劃與打造。唯有如此,方能構建出契合現代消費者多元需求的現代農貿市場,使其在滿足購物需求的同時,成為人們休閑社交的理想之選。
【免責聲明】本文由商業地產智囊整理編輯,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