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情懷遇上現實——老商場的生死局 !
曾經客似云來的黃金地段,如今門可羅雀;‘地標建筑’的稱號成了桎梏,‘老舊’標簽讓品牌望而卻步。十年老商場如何破局?
中國存量商業地產超300億㎡,其中15年以上項目占比超30% ;同質化嚴重、體驗感缺失、消費場景僵化 ;那么設計公司如何用「輕量化改造」實現低成本重構?如何用「精準IP」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重構人貨場的三大核心策略
1\ 視覺反差:打破人們對「老商場」的固有認知
- 策略:用「高飽和色彩+先鋒材質」制造記憶點
- 案例參考:上海「西岸夢中心」將廢棄電廠改造為藝術購物中心,裸露的鋼結構+巨型落地窗,工業風碰撞現代美學
- 設計要點:
- 在原有建筑結構中植入「沖突性元素」(如老外立面局部覆蓋LED燈帶)
- 重點區域設置「視覺焦點裝置」(如懸浮藝術雕塑、動態投影墻)
2\輕量化裝置:低成本撬動空間價值
- 材料革命:模塊化鋁型材、可折疊LED屏、充氣裝置
- 成本對比:傳統裝修改造約2000元/㎡ vs 輕量化裝置500-800元/㎡
- 功能延伸:
- 臨時展陳區:季度更換主題展覽吸引人流
- 快閃店鋪:品牌聯名期間快速搭建營銷場景
- 數據收集站:集成人臉識別、客流統計的智能裝置
3\IP孵化:從物業特征到流量密碼
- 挖掘在地文化:
- 案例:成都「東郊記憶」將老工廠改造成音樂文創園區,保留紅磚墻+鐵軌元素,打造「工業風音樂節IP」
- 創造體驗符號:
- 案例:廣州「正佳極地海洋世界」將商場中庭改造成「雨林漂流裝置」,年客流量增長40%
- 運營聯動:
- 與入駐品牌聯合開發限量周邊(如老字號推出「復古包裝禮盒」)
- 打造會員專屬活動(如「建筑探秘打卡賽」)
激活「場」的終極奧義——讓消費者成為參與者
1\ 動線設計:用「迷宮效應」延長停留時間
- 技巧:
- 瓶頸處設置「互動裝置」(如AR尋寶游戲)
- 中庭打造「主題打卡點」(如季節限定藝術裝置)
2\感官轟炸:多重體驗刺激消費欲望
- 嗅覺營銷:在特定區域釋放定制香水(如美妝區用花香)
- 聽覺設計:背景音樂按區域切換(餐飲區播放輕快爵士樂)
3\ 數據驅動:用「智慧裝置」精準服務
- 部署智能導購屏:實時顯示周邊品牌優惠信息
- 設置情緒感應燈:根據人流量自動調節燈光氛圍
給設計公司的行動清單:如何成為「輕量改造專家」?
1\ 建立模塊化設計庫:沉淀可復用的裝置設計方案
2\ 強化「商業思維」:學習基礎商業運營知識(客群畫像、租金測算)
3\打造IP孵化能力:與文創公司、新媒體平臺建立合作生態
結語:當消費者愿意在商場多停留15分鐘,消費概率將提升3倍。輕量化改造不是『打補丁』,而是通過精準洞察,讓老商場重新獲得與年輕人對話的能力。抓住存量時代的紅利期,用設計重新定義商業空間的價值!
文章來源:暢碩商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