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間,實體書店正通過業態創新,開啟自救的革命。以“書店+”模式為核心,實體書店融合“書店+咖啡”、“書店+文創”以及“書店+線下活動”等多種元素,構建更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這一策略不僅精準地滿足了用戶需求,更是將顧客的體驗感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隨著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和網紅經濟的興起,一家家獨具特色的網紅書店如雨后春筍般在網絡上嶄露頭角。這些書店不僅成為了民眾閱讀的圣地,更成為了打卡拍照的熱門地標。然而,有一些書店如許知遠和其他兩位合伙人一同創辦的“單向空間”,之所以能夠穿越寒冬成為經久不衰的文化符號,不僅靠業態創新,也在商業場景設計中尋找著屬于自己的破局之路。
單向空間書店在全世界共有9家,其中北京2家,杭州3家,鹽城1家,阿那亞1家,佛山1家,日本東京1家,是一家集實體文化空間、全媒體原創內容出版、文化沙龍、文創禮品于一體的文化創意機構。本期我們為大家分享單向空間位于北京郎園Station園區內的分店。這里曾是上世紀60年代的北京紡織倉庫,如今已煥新為五環內城市文化交流的熱點社區。
單向空間北京總部的設計理念,致力于在現代敘事中保留歷史印記。園區內D3倉庫東南區域的兩層空間,經過精心改造,既保留了紅磚墻的歷史風貌,又通過大面積玻璃窗實現了空間的現代感,旨在打造一個思想文化與行動力交融的青年精神示范社區。
下沉空間作為核心區域,不僅為樓上留出足夠空高,還增添了空間的層次感和使用的靈活性,成為展示、閱讀、沙龍活動的多功能場所。
L形廊道上方的樓板被打開,裸露的鋼梁和歷史感的工業風相互映襯,而懸垂的沖孔鋼板書架既分割空間,又在視覺上保持連貫性。
穿過走廊,便是僅供員工使用的辦公空間。二層前段空間如同開放式露臺,提供了俯瞰一層的絕佳視角,展現了空間的功能性與整體性的和諧統一。
單向空間的每一處設計都旨在實現功能性與整體性的完美結合。從兼具收銀功能的咖啡吧臺,到直通二層的書墻,再到下沉空間的臺階設計,每一細節都體現了空間的靈活流動性和恒久可持續性。
在這個多元化和體驗至上的商業時代,實體書店的破局之路顯得尤為關鍵。商業場景設計的創新,成為了書店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點睛之筆。通過對空間布局、氛圍營造和服務體驗的精心設計,現代書店不僅成功轉型為集閱讀、休閑、社交于一體的文化綜合體,而且在商業模式的迭代中找到了新的增長點。正是這些獨具匠心的商業場景設計,讓書店不再只是交易的場所,而是成為了城市文化的名片,引領了新的消費潮流,為實體書店的未來發展開辟了一條充滿活力的新路徑。
文章來源:賽揚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