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案例技巧

歐洲特色小鎮的發展與啟示

來源:旅游學刊       作者:飆馬中國       時間:2018-12-13 16:22

 

歐洲的特色小鎮均依托于獨具特色的產業基礎,并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傳統,突出地域特色,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和接待體系。歐洲特色小鎮的發展對我國至少有三點啟示。

 

一、歐洲城鎮化特點。

 

歐洲是現代城鎮化的發源地。伴隨工業革命的發展,其城鎮化率不斷提升,至二戰結束時已達51.3%。此后60 多年時間里,歐洲的城鎮化率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至2017 年達到74%,低于北美(8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80%),高于大洋洲(69%)、亞洲(49%)和非洲(41%),也高于全球平均值(54%)。據預測,2020 年歐洲的城鎮化率將達到80%。

 

在其城鎮化過程中,歐洲形成了大中小城市以及城-鎮-鄉均衡發展、分散分布的格局。根據歐洲村莊與小鎮理事會(ECOVAST)的調查,在其所調查范圍內,人口5萬以下的鎮共5790個。其中,人口在1萬到3萬之間的小鎮4580個,占總數的64.2%,所居住人口占總人口的13.3%;人口在3 萬到5 萬之間的鎮1210 個,所居住人口占總人口的7.7%;人口超過5 萬的城鎮1341 個,所居住人口占總人口的37.5%。總體而言,歐洲國家大城市相對較少,而小城鎮高度發達。據統計,全球26 個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城市中,歐洲僅有倫敦和巴黎位列其中。

 

以德國為例,歐洲諸多國家的城鎮化發展具有四個傾向:

 

一是力求平衡發展。

 

德國聯邦憲法第106 條規定,要追求區域的平衡發展和共同富裕。因此,德國所制定的城鄉建設和區域規劃政策均致力于在全境內營造平等的、良好的生活環境,縮小或避免地區差異,同時追求可持續發展。因此,德國的農村、城鎮和都市,基礎設施和生活水平并無太大差別。

 

二是形成分散格局。

 

二戰后至今,德國城鎮化水平從69%提高到96%,其城鎮化程度的提高是以中心城市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合理體系,形成若干功能互補的多極城市群,避免大城市的過度發展是其重要的努力方向。

 

三是遵循“小的即是美的”原則。

 

通過產業引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技術支持等方式鼓勵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產業,同時注重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據統計,德國共有2065 座城市,其中,82 個10萬人口以上的行政區內生活著2530 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30%,其余大部分人口分布在2000~10000人的小型城鎮里。

 

四是特色產業鎮。

 

德國形成了各種類型的特色產業鎮,包括不少企業鎮(companytowns),例如奧迪在英戈爾斯塔特鎮,有員工4.3 萬人,其稅收占當地稅收65%;大眾在沃爾夫斯堡鎮,有員工6 萬人,其稅收占當地稅收59%;西門子在埃爾蘭根鎮,有員工2.5 萬人,其稅收占當地稅收44%;等等。

 

 

二、歐洲特色小鎮發展。

 

在城-鎮-鄉均衡發展的背景下,歐洲形成了數量眾多而類型多樣的特色小鎮,且大多具有旅游功能。

 

從其產業基礎來看,大致包括三種類型:

 

一是以制造業或農業為主,兼具旅游功能的小鎮。

 

例如:奧迪全球總部和歐洲工廠所在地德國英戈爾斯塔特鎮;全球體育用品產業小鎮赫爾佐根赫若拉赫鎮,阿迪達斯、彪馬、舍弗勒等知名品牌聚集在此;法國雷恩鎮為標致總部;瑞士沃韋為雀巢總部,朗根塔爾鎮為紡織品產業小鎮,全球知名的藍拓和阿曼等公司成長于茲;法國格拉斯鎮以香水產業聞名于世,普羅旺斯則盛產鮮花;德國梅爾茲堡的葡萄酒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施華洛世奇仿水晶產品生產中心坐落于奧地利因斯布魯克近郊瓦騰斯鎮,建有獨具特色的水晶博物館;德國弗萊堡的布谷鳥鐘制造業久負盛名;等等。

 

二是以大學教育為主,兼具旅游功能的小鎮。

 

例如英國的劍橋鎮、德國海德堡市等等。

 

三是專門的文化旅游小鎮。

 

此類包括:法國戛納(電影);瑞士達沃斯(會議、溫泉、療養、度假、運動);法國依云(療養);瑞典阿里爾德(藝術);蘇格蘭亞伯多爾(歷史);意大利諾爾恰(美食);德國巴登巴登(溫泉小鎮)等等。

 

從區位特征來看,這些特色小鎮又可分為城市依托型、網絡節點型和孤點分布型。其中:城市依托型特色小鎮,大多位于大城市1~2 小時交通圈內,主要承接大城市的人口和產業外溢,同時擁有適于產業、人才發展的良好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網絡節點型特色小鎮,大多位于交通發達的節點型城市,具備悠久的產業發展歷史和良好的自然資源條件,形成專業化的產業集聚地;孤點分布型特色小鎮,大多遠離核心城市,或擁有良好的自然、產業、人文等條件,或依賴于較強的IP 運營能力,引入各類電影、漫畫等文化要素得以發展。

 

總體來看,歐洲的特色小鎮均依托于獨具特色的產業基礎,并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傳統,突出地域特色,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和接待體系。

 

 

三、對中國發展特色小鎮的啟示。

 

我國原有的城鎮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城市大者恒大、小者減少而鄉村凋敝的格局。據統計,我國200 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從1990 年的9 個增長到2012 年的26 個,100 萬到200 萬人口的城市從22 個增加到39 個,而20 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從283 個減少到245 個。從人口分布來看,居住在20 萬以下城市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從1990 年的21.3%減少到9.8%。特色小鎮是介于城市與農村之間、兼具城鄉特點的一種過渡性居民聚集地,具有上接城市下連農村、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功能,是改變城鄉二元分割、構建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紐帶。

 

特色小鎮是一種產業與城鎮有機結合的空間發展模式。歐洲特色小鎮的發展對我國至少有如下三點啟示:

 

其一,科學規劃城鎮體系。

 

特色小鎮作為城鎮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其發展離不開整體的城鎮體系規劃。二戰后,英國政府借重建契機發起“新城運動”,以小城鎮的開發建設疏解大城市,此項工作持續了將近40 年。同樣,自20 世紀60 年代開始,德國政府加強了功能分區的整體規劃,建設互補共生的城市群和城市圈,將特色小鎮有機組合于其中,形成由11 個大都市圈構成的城鄉統籌、分布合理、均衡發展的多中心格局。當前我國正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對于特色小鎮的設計、建設和運營,應始終以此為根本出發點。

 

其二,我國當前所推動的特色小鎮建設與歐洲自然形成的特色小鎮存在一定差異。

 

目前我國各種類型的特色小鎮分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林業局等多個部門命名,其標準差別較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體系所推動的特色小鎮包括建制鎮和非建制鎮,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兩批403 個特色小鎮名單全部是建制鎮。不管是建制鎮還是非建制鎮,在特色小鎮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都應遵循一些基本規律。例如:應具備較強的產業基礎,圍繞某個特色產業(包括旅游業)形成聚集,并不斷延伸產業鏈;除產業功能外,特色小鎮還同時具有社區功能、文化功能和旅游功能,既要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也需要獨具特色的建設風貌、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要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完善城鎮功能,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短板,避免形成“空鎮”;要同時滿足當地人的生活品質和外來游客的體驗需求,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環境;等等。

 

其三,特色小鎮建設應避免一哄而上和急于求成。

 

歐洲諸多特色小鎮的形成與發展,大都經歷了系統的科學規劃和較長的歷史積累。而我國自2016 年開始的特色小鎮建設已經出現盲目跟風、遍地開花、大干快上、急于求成的跡象。一些地區將新規劃的產業園區、農業項目、教育項目、工業項目、安置項目、生態保護項目甚至房地產項目冠以“特色小鎮”的名義。這些所謂的“特色小鎮”,或者只是簡單的房地產化,缺乏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充足的人口支撐,從而有形無魂;或者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和持續的資金支持,從而難以為繼。因此,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相應的分區、分類、分階段建設標準和考核體系,對已公布的兩批403 個全國特色小城鎮、96 個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以及大量正在建設中的特色小鎮項目進行系統評估,對其產業內容、盈利模式和運營管理等進行綜合分析,統一實行寬進嚴定、動態淘汰的管理制度。

 

 

文章來源:旅游學刊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