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在今年1月初正式落地青島,“產業小鎮”的規劃布局概念正在顛覆以往民眾對于健康、教育、科技的認知,把先進的產業要素與日常居住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聯動的發展效應。綠地集團這樣的全新模式,為青島市在特色小鎮的探索和推進過程中,提供了有章可循的樣板項目。
經歷此前對于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的戰略產業布局,基本上這個投資450億元的產業集群的規劃輪廓,已清晰可見。無論是緊扣國家政策推行特色小鎮建設的戰略層面,還是其具體到投資價值、項目定位、幸福宜居的落腳點上,均體現了綠地的資源集聚實力。
如果從項目發展層面來看,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更像是一個集產業、人才、投資、居住、服務于一體的創新生態系統,這是驅動城市、區域邁向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而在綠地集團打造的這樣一個全新模式中,如何發揮小鎮的那個“特”,就顯得尤為重要。
激發新動能的“綠地方案”浮出水面
先看在特色小鎮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浙江模式,小鎮所展現的形態既不劃歸政府的行政區劃單元,也不屬于標準產業園的編制,而是在主打新興產業的基礎上,將經濟、科技、文化、旅游等功能植入,并賦予宜居功能。就表現來看,它更像一個綜合型的發展平臺。
張玉良掌舵的綠地能夠用近20年的時間鉆研特色小鎮,并通過實踐形成一套先進的產業打造體系的模式,放眼全國,很難見到第二家企業能夠有如此的堅持與耐心。
透過近20年產業小鎮的實踐之路,綠地在不斷積累各領域產業資源的同時,正在將浙江模式發揮到極致,它所圍繞的健康、金融、教育等方面打造的產業生態系統,正在為青島等更多的城市,提供新興產業布局與激發新動能的“綠地方案”。
即:以所在城市為基礎,將落地的項目群與自身承載的產業資源相融合,讓項目、人才為產業提供堅實的發展保障與廣闊的運營空間。
此外,就是小鎮規劃的目的性,是否適應新時期的發展,是否符合老百姓的需求。
綠地打造特色小鎮,就是要“去地產化”
在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之前,青島已經在外圍區市規劃了一批特色小鎮的建設。但涉及到具體的小鎮產業屬性,大多還是家電、制造、電商、文化、航空、太陽能等一些耳熟能詳的的常規產業布局,并沒有與新時期老百姓的主流消費需求所掛鉤。
此前,我們在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的開篇提到過,中國經歷的改革開放40年,具體來講就是經濟、城市建設取得更大成就,老百姓從只顧溫飽到向往品質生活的富足,基本上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即:“吃住行游養育”。
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規劃圖
如今“吃住行”的需求已經基本能得到滿足,城市城鎮化的腳步越來越快,可以說圍繞“吃住行”投資打造新平臺的時期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就是要打造高品質的生活平臺和項目,也就是詮釋后面三個字“游養育”。通過旅游度假休閑,健康養老提高生活品質,教育則是根本,從少兒開始,一直到中學、大學,可以說,這三個字代表了國內最大的消費市場。
那么怎么搶占這個風口,讓市場認同?這就涉及到戰略層面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張玉良率領的綠地集團很早就洞察到了,并率先提出了特色小鎮建設的“綠地方案”。經過近20年的實踐深耕,綠地集團于2017年開始全面實施特色小鎮戰略,以康養、教育、酒店、科創平臺、零售商貿等產業項目構成小鎮的多元生態圈。
用張玉良的話來說,綠地的特色小鎮就是要“去地產化”。而位于青島市城陽區的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就是詮釋這個戰略的最好注腳。
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完美詮釋三大驅動力
投資450億元的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此次圍繞“打造民眾高端生活”的主旨,為青島帶來了健康、教育、科研產業資源矩陣,驅動城市創新與服務配套的不斷完善,提升所在地的投資價值,最終達到成熟產業助推城市發展的完美融合。
健康產業有中國科學院大學青島附屬醫院、國科健康管理學院、頤養護理示范中心、綠地國際健康管理中心、綠地頤養居酒店、康復護理公寓等健康產業大項目的整體建設。
教育產業有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國科大護理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青島)青少年素質拓展基地等覆蓋全年齡的優質教育配套集群。
科研產業有國科大(城陽)創新創業基地、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等科創項目擔當。
此外,還將配套人才房、品質生活示范區等。
值得一提的是,圍繞這三大產業項目集群,綠地集團還將擬建綠地全球貿易港青島中心,打造集進口貿易交易中心、進口貿易總部基地、高端酒店、酒店式公寓和高端住宅為一體的產城融合項目,與上述產業集群充分融合。
完美詮釋了特色小鎮背后的生產、生活和生意這三大驅動力。
多城布局,綠地小鎮建設的“青島嘗試”
近年來,綠地集團正在整合全國優質資源做中國最好的產業小鎮,布局勢頭迅猛。從寧波杭州灣小鎮、山東雪野湖小鎮、上海長島小鎮到南京慢城小鎮、鄭州白寨鎮綠地風情小鎮、河北文化藝術小鎮、四川國際康養特色小鎮、佛山高端農旅小鎮等,綠地正在不斷儲備其特色小鎮的大盤項目,現已覆蓋上海、鄭州、西安、成都、南昌、南京等一二線重點城市。
從效果來看,以綠地打造的蘇州花橋產業小鎮為例,2016年就已貢獻GDP37億元,年納稅額6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2萬個。
在綠地打造小鎮之前,花橋鎮只有5萬人口,而綠地的產業小鎮建設運營后,所產生的極強的產業集聚效應與人才吸引力,讓花橋鎮總人口在隨后幾年的時間就增至30萬人左右,其中,小鎮的社區內就住了近8萬人(入住率約90%),約占花橋鎮總人口的25%。
小鎮是要吸引精英人群前來,才能夠很好的發展,所以小鎮一般離大城市不能太遠。從綠地蘇州花橋小鎮的位置來看,充分享受上海、昆山的輻射。
進入2019年確認的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則是綠地集團在青島踐行特色小鎮戰略的新嘗試。
其實,特色小鎮的本質還是在于居住人是否宜居宜業,所以關鍵還是特色,唯有精耕細作,放得根深葉茂。
下一步,依托于綠地集團在基建、健康、金融、教育、科研及消費等領域的積累,確保為其布局的特色小鎮帶來相應資源對接,帶來匹配的項目與人才,進而引領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走向成功。
而以健康為核心,教育、科技、宜居、消費賦能的青島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1+4"產業新體系,令人憧憬無限。
文章來源:鳳凰網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