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成功是商業項目的資產價值得以兌現和提升的重要保障,無論是新商場開業,還是在運營項目的持續提優,如何積極有效的引入、保持有競爭的活力品牌都是運營的首要任務。對于購物中心,引入品牌合作是一個B2B的模式,合作條件的達成本質上是一場具有博弈性質的談判,信息和資源日益透明的趨勢下,策略性促成招商成功也尤為關鍵。今天的分享來自睿意德一位招商同學,這些聚焦于如何通過談判策略達成有效招商的思考,或許帶來一些不同的視角和啟發。
什么是談判?
“談判”一詞往往讓人有博弈的感覺,因為存在不同立場和角色的目標,在最終條件的達成上往往具有挑戰和壓力。在招商過程中,商場預期高租金,各個業態的品牌則在自己的成本和利潤空間下,計算著可承受的租金標準,當然也是希望租金與扣點越低越好。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如果沒有中間代理機構角色的介入,很容易洽商失敗,違背了“將合適的品牌引入到合適的位置”的招商初衷。
談判的本質是一種交流的過程,是信息發送方使接受方理解并采取某種行為的過程,其中包括信息傳遞、信息影響對方、對方采取應變的雙方交互和反復的過程,階段性的目標是讓對方按照己方所期待的方向決策或行事,談判的最終目標是雙方達成一致而合作。讓我們看一下談判力公式:
談判力=知識*談判技巧
可見招商不是“對縫兒”,是策略的達成,其中既需要商業和招商的相關知識,也需要策略技巧對促成結果的加持,對于招商人員來講,這其中既有控制商場方不客觀預期的策略,也伴隨著應對品牌方因存量供給大而更強勢的引導策略,所以本質上招商是一個多方談判,促進成交復雜策略結合的把控過程。比如在引入國際品牌與中檔品牌時,就存在不同的判斷。國際一線品牌雖單價昂貴,但很多時候并不會付高租金,甚至還會向項目方要昂貴的裝修補貼,所以很多業主引入這些品牌是“形象至上”,就像是找了一位光鮮照人,能賺足面子卻不一定持家的漂亮太太;中檔品牌雖看起來不耀眼,但可為業主創造較高租金回報,就如同持家的主婦,雖不美艷,卻能夠做出實在貢獻。了解這些后,才可在業主目標和品牌開店計劃方面進行針對性引導和撮合。在實體經營和品牌開店趨于謹慎的時期,以往看似常見的品牌也會提出裝修補貼的預期,這在具體招商過程中,就需要建立同一品牌在同城市類似區域、以往經營情況的對標,以便幫助業主推進決策。
經營環境正逐漸發生巨大變化。盲目地食古不化、照搬舊例,成功率只會一再的降低。在國內,原創品牌仍然稀缺,常年來商場一直面臨品牌資源相對稀缺的招商難和同質化的問題,遺憾的是很多業主方是在地產開發紅利消失,而被迫轉到商業地產開發和運營,初涉商業招商或經歷第一個運營的商業項目時,往往存在體系化的“甲方心態”轉為實際上的“乙方態勢”下的心理調整挑戰。這也為招商成功造成了不小的阻礙。
早期的招商人員,往往在百貨時期積累品牌和經驗,這對品牌資源的擴展和洽商姿態也存在一定的挑戰。在品牌長期較為強勢的市場環境下,招商人員也往往只將自己當成對接和傳遞雙方條件的角色,忽略了策略的養成。這也是目前招商難的重要問題之一。許多人并不具備邏輯思維和清晰表達的技巧,更沒有商務演示的可視化交流能力,結果費盡心力做出的分析和建議不能順利傳達給談判雙方,白白浪費了決策人的寶貴時間。
談判需要的重要能力:準確且清晰地傳達自己的主張,有邏輯地組織并完成自己的意見,而且還要用心聆聽對方的發言,也就是要有積極傾聽的意識。前提是:無論論調多么精彩,最終傳達它們和接收的都是活生生的人。
成功的演示:邏輯思維和清晰的表達,有說服力的情節,吸引人的可視化效果,媲美優秀演員的演示者(坦然的態度、洪亮的聲音、堅定的目光、熱情和誠實)。
不妨試試談判專家的思考法則
1. MECE法則,它是麥肯錫的第一個女咨詢顧問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它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縮寫,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常被稱為“不重復、不遺漏”。所謂的不遺漏、不重疊指在將某個整體(不論是客觀存在的還是概念性的整體)劃分為不同的部分時,必須保證劃分后的各部門符合以下要求: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 (Mutually Exclusive) 所有部分完全窮盡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是一條基本準則。“相互獨立”意味著問題的細分是在同一維度上并有明確區分、不可重迭的,“完全窮盡” 則意味著全面、周密。具體方法是從目標或問題出發,窮盡子項,層層羅列,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路徑上的結構關系。如何應用到招商?舉個例子:
運用MECE法則,可以幫助招商人員窮盡客觀變量,針對可能出現的合作障礙,模擬應對策略,從而做好充足的談判準備。
2. SCQA思維工具,這個思維工具實際上是一個歸納總結的方法。用來充分思考談判對象的情景,最主要是判斷對方可能受情景干擾的情緒變化,對于談判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在很多情況下,運營這個思維工具引導溝通,可以迅速找到可影響談判對象的破局點,突破談判膠著狀態,促進雙方達成合作。招商過程中,需要明確談判對象,個體還是企業,以及特殊性。SCQA的具體步驟:
第一步,Situation,清晰的了解談判對象所處的情景,如品牌高速擴張期,亦或是保守期;
第二步,Complication,預計打破談判對象這種穩定情景的可能或障礙,進一步預判如果出現不好局面的具體挑戰可能是什么。比如在擴店保守期不積極溝通,談判周期不確定或容易被拖延;若條件一開始過高,造成后續沒有溝通可能;
第三步,Question,反復第三步與第二步,思考出談判對象的關注點,并以真實提問題的方式提出來;這個環節最重要的是思考真實問題,不回避,應對的解決方案需要換位思考,最終合作達成不是說服,而是用什么對方的價值點進行互利溝通;如針對餐飲品牌引入,留有的項目位置欠佳,是否可以考慮給予外擺和相應條件的優惠,或者在廣告位和門頭的方面基于展示,或是在租金、推廣費和物業管理費上綜合做最優協商;
第四步,Answer,回答問題。這個答案要針對核心疑問,然后給出能夠提高滿意度的答案。這時候往往需要用到事前的準備,比如項目發展優勢、可能最優惠的條件、橫向對標數據、品牌希望進入的另一個項目作為協同招商合作條件等。
準備充足,也要警惕招商談判中的“敗點”。
- 準備充足,對己方立場、條件底線、項目信息、定位與客群數量以及特點、品牌特點、雙方態勢、可能出現的僵持等都需要有事先的準備,不然就是睜著眼去打敗仗。另外,溝通時需要做符合邏輯的引導,符合邏輯的前提是應對需求和問題,根本在于“明確的主張”和“論據”,且論據能正確支持主張。一旦對方問出“你到底想說什么”,那你的專業度和被信任值會直線下降,鐵定會出局了。
- “有邏輯”的反面是“依靠直覺”和“情緒”,本質是沒有論據,所以盡量避免“我覺得……”。
- 盡管在結構上有主張和論據,但避免二者的關系并不正確。比如對比時采用了不匹配或不對等的品牌、項目。
- 符合邏輯就要使接收者產生共鳴。
舉個例子:
背景條件:看來今天要下雨(論據),請帶上傘出門(主張);
情況一:沒有計劃出門的人——不適用;
情況二:被淋濕了也無所謂的人——被淋濕可能容易感冒(補充論據);
情況三:出門坐車,其他步行距離有地下通道或雨棚的過道——萬一需要去其他地方(補充可能性作為論據)。
- 邏輯的主信息下論據的關鍵信息-關鍵邏輯3-5個為宜,2個以下過少,5個以上過多,需要分組提煉。自上而下的關鍵詞是“不重疊、不遺漏”。
- 清晰表達的三個變量:明確的主語和謂語、使用邏輯連接詞、降低表達的抽象度。
- 信息力是談判力,優質信息—正確且重要的信息。招商人員一定是市場上的“小靈通”,保持業內的動態連接,獲取及時的品牌和項目變化信息。
- 談判的“堅韌”,是指一種靈活的思考能力,能在雙方均無讓步余地的談判中繼續頑強地思考,盡力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靈活性、反應力、強韌性、恢復力、持續力。
- “這次談判必須成功”的思維是一種惡性思維。
- 保持低姿態,是一種重要的、基本的談判態度。不要趾高氣揚,不要以為全面展現出自己的威嚴來威嚇對方,迫使對方做出讓步,就很瀟灑、很勇敢。謙遜謹慎才是應該采取的態度。不要無謂的刺激談判對手。
- 假設雙方從一開始就存在很大分歧,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從存在分歧的課題以外的爭論點入手。也就是說,雙方應該徐徐增加在談判中的投資。投資增加,意味著談判決裂時的損失增加(抻的戰術)。在分歧過大,對方合作意愿不明時需要果斷放棄(剁的戰術)。可以采取貌似提問,實則反駁方法(迂回戰術)。
- 在談判中,對方的滿意度越高,引導對方作出讓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為了提高對方的滿意度,解決的問題自然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