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行業新聞

最像7-11的便利店“一夜倒下”,餐飲沒成為它的救命稻草?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作者:于聰聰 白劉陽       時間:2018-08-03 15:22

       8月1日早上,筆者發現公司(望京保利國際)樓下的鄰家便利店閉店了,玻璃門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暫時停止對外營業”。

  緊接著就看到鄰家便利店(發給供應商的)“告知函”,顯示稱鄰家便利店的母公司鄰里家(北京)商貿有限公司,定于2018年8月1日起停止總部各項業務,并將陸續停止門店營業。

  唯一出資方被警方調查

  168家門店陸續閉店

  “告知函”顯示,鄰家創立于2015年5月5日,目前在北京的門店數超過168家。閉店的原因是,公司背后唯一的出資方因故受到上海警方調查,導致公司基本賬戶與一般賬戶被銀行凍結。 

  這份公告意味著,鄰家便利店基本公開宣布破產了。

  據天眼查顯示,“北京鄰里家便利店連鎖有限公司”與該公司大股東“鄰里家(北京)商貿有限公司”公司狀態一欄仍為“在業”。而鄰家的微信公眾號“鄰家連鎖便利店”最新更新日期為7月30日。

  內參君試圖聯系鄰家便利店CEO王磊,無果。但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針對“多家店同時停業”的事,王磊只回復了四個字:“一言難盡”,隨后又表示:“真的很難受”。

  由7-11高管創立后離開

  每月虧損500萬?   

  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全球知名連鎖便利店7-Eleven北京的高管王紫帶著近30位管理層集體離職,創立了鄰家便利店品牌。   

  它被看作北京市場代表性的新型便利店品牌,裝修和貨品陳列等都屬于日系風格,也一度被稱為最像7-Eleven的本土便利店品牌。

  鄰家曾在一年內高速擴張60余家門店,很多門店還在核心地段,甚至不懼與7-Eleven、全家等日系便利店正面競爭。鄰家還曾計劃一年內要在北京地區開設200家門店,并覆蓋全國一線城市。   

  有媒體曾報道,鄰家的風頭足以令北京的便利店翹楚——“7-Eleven”心悸。   

  不過好景不長,2016年10月,王紫帶領部分員工再度離開了鄰家,并加入便利蜂。也就是在此時,剛成立不久的上海鄰家也面臨大撤退,5家門店全面關閉,此時鄰家方稱“要主攻北京市場”。   

  今年5月,鄰家便利店CEO王磊接受采訪時,還自信地表示:“鄰家的資金不是問題,我們并不缺錢。”   

  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據報道,有獨家消息人士透露,鄰家目前每月虧損在500萬左右,因為持續虧損,缺乏造血能力。   

  告知函上也顯示,“鄰家仍處于發展階段,尚未實現真正的盈利,依舊需要投資方注資經營,靠店鋪自身銷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

  其實,之所以經營三年仍“入不敷出”,可以從鄰家對選址的要求上略知一二。   

  在鄰家對外公示的店面要求中,第一條就是靠近高端住宅公寓等出入口、寫字樓、地鐵沿線、大型公交站等區域。并且要求“北京市內,純一層臨街商鋪,使用面積80~200平米,租期不低于5年。”這些位置的成本之高顯而易見。   

  來自P2P爆雷的致命一擊   

  除了業績壓力,高速擴張背后的資金危機或許是鄰家一直背負的定時炸彈。   

  從告知函上可以看到:鄰里家有三位股東,韓磊、賈衛平兩位自然人分別持股41.26%、機構股東錦云(深圳)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7.49%。經天眼查發現,其中,韓磊是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經理,賈衛平為執行董事。   

  順藤摸瓜,最終的矛頭(投資方)指向P2P公司“善林金融”。   

  自媒體“互金見聞”更是爆料,在善林金融內部,鄰家被視為兄弟企業是眾所周知的,甚至善林金融的員工拓展客戶時,都會以“老板不只做金融,還投資鄰家便利店等實體經濟”來為平臺背景加分。   

  公告函中“出資方因故受到上海警方調查……”指的就是善林金融。公開信息顯示,早在4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等8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批捕。

  所以,在業界看來,鄰家背后投資方靠P2P模式,最初有不少資金,擴張也很迅速,可惜后來資金凍結,拖欠了巨額貨款,經營層面已經無力回天,接盤者也很難找,最終只能選擇停業。   

  可以說,善林金融的主要管理者被批捕,為苦撐的鄰家帶來了致命一擊。      

  為什么餐飲沒有成為“鄰家”們的救命稻草?   

  “投資方的倒塌,只是鄰家倒下的一個導火索,不是它徹底關店的根本原因。”在零售行業有著多年從業經驗,長期研究零售行業的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告訴內參君。   

  便利店是投資周期長、獲利能力低的行業,需要從業者非常細致的精細化運營。“一個品牌,如果能夠做到1/3的店面盈利,1/3的店面持平,1/3的店面輕微虧損,已經是非常正常的狀態了。”鮑躍忠說。   

  “一家便利店若要盈利,則每日營業額至少在5000~6000元,然而很多便利店難以達到,導致不少便利店都虧損,此前便利店迎來過關店潮。”資深零售人士沈軍分析。   

  可是,這幾年由于大量資本進入,出于占領市場的目的,很多品牌都快速擴張。比如鄰家,投資方曾經甚至提出兩年要開20000家店的目標。

  “有人開玩笑說,這年頭,不提出上萬家的開店目標,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干零售的。”鮑躍忠說,如此快速的大規模擴店,必然會導致一系列問題出現。   

  “別的不說,單單是2年培養2萬名店長,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也不可能實現。7-11在日本用了幾十年,才5萬家店。現在動輒以萬計的發展目標,違背零售行業基本規律。“   

  此前,便利店的餐飲板塊,被餐飲業內視為跨界打劫。多個便利店品牌也宣稱,增加餐飲板塊后,為店面帶來客流和財流雙重提升。

  可實際上,只有少數品牌如羅森、全家的餐飲產品有自己的特色。大多數品牌的產品存在同質化、低質化現象,很難持久吸引消費者。

  以鄰家為例,其餐飲產品多集中在關東煮、包子、盒飯等。這些品類制作門檻極低、并且缺乏特色,極易被模仿。   

  如果將視角從便利店移開,會發現餐飲行業這些年飛速進步,其專業度是便利店無法比擬的。   

  所以,餐飲板塊給便利店帶來的實際改變,遠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樣突出。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