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產業園作為音樂產業聚集的地區,與音樂特色城鎮有許多相似之處。為研究音樂產業園區的發展方向,發展戰略和空間組織,制定了音樂特色城鎮建設規劃,對音樂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具有“他山之石”的意義。
國家音樂產業園建設現狀
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是為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產品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和發展而建立的產業集聚區。經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現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批準,2009年至今,先后在上海、北京、廣東、成都成立了4個國家音樂產業基地12個園區。
1、2009年11月批準組建的上海虹口園區。
2、于2010年5月獲批的廣州南方廣播影視傳媒園、廣州飛晟園區、深圳數字音樂園、深圳梅沙園。
3、2011年12月批準組建的中唱園區、中國樂谷園區、天橋演藝園區、1919園區和數字音樂園區。
4、2012年12月4日批準成立成都東郊記憶園和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現更名為“中國移動咪咕音樂有限公司”)。
國家音樂產業基地
中國四大民族音樂產業基地
在四個基地的12個公園的運營方面,除深圳梅沙園區因房屋租賃問題暫停運營兩年外,另有11個公園正在加速建設和發展。
根據若干基地公園的調查和參觀,大部分公園的建設以審批計劃為指導,并在道路改造和環境改善方面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以及重點工程的建設。以基地園區的多項優惠政策,吸引了一批優秀的居民企業。
根據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音樂產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達到3018億元。2015年國家音樂產業基地的總資產達178.38億元,同比增長了47.6%。
國家音樂產業基地主營業務收入75.91億元,基地園區利潤總額達6.6億元,其中主營業務利潤4.73億元。
國家音樂產業園區2014-2015年發展概況
從國家音樂產業園區2014-2015年規劃建設發展概況圖來看,雖然2015年度基地園區總資產呈增長態勢,但利潤總額和主營業務利潤同比有所下降。
根據收集和了解的數據,2014年,咪咕音樂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年營業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分別為200億和170億。
而2015年,咪咕音樂獨立成為專業公司,財務上也獨立核算,公司在拋除了對外結算后,包括結算給唱片公司大約10億之后,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和主營業務利潤分別是12.69億和12.65億。
可以說,主要基于咪咕音樂有限公司財務獨立核算后營業收入數據的變化,2015年園區總營業收入和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國家音樂產業園區2014-2015年發展概況
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組織、政策、服務、人才和技術的保障。一方面,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中國民族音樂特色園區的開發、建設和發展。另一方面,還提出了建設國家音樂產業園的相關評估要求,以進一步規范園區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