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盛證券和中銀國際證券發布研報表示,“貿易摩擦+地產嚴控”背景下,基建成國內穩投資核心工具。
從宏觀層面看,國家經濟的總產出無非是:凈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從當下的經濟環境來看,一方面貿易摩擦時有發生,凈出口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經濟下行過程中消費提升又很難短時間奏效。而發展基建是應對經濟下滑的“常規手段”,2008年和2012年的兩輪經濟下行周期我國都大力出臺過基建政策拉動經濟增長。今年隨著對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的加快,預計基建投資增速相比2018年會有明顯上升。
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地方財政收支矛盾進一步加劇、債務風險問題日趨嚴峻的情況下,采用PPP作為拉動基建投資的“利器”,乃至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不二選擇。作為投融資和財政支出創新的重要方式,PPP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多個層面被寄予厚望,PPP得到了空前發展。
7.31會議嚴控房地產投資
731 政治局會議強調“房住不炒”,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730 政治局會議主要看點包括:
1)重提“六個穩”,將“穩增長”列到其他主要目標之前,未直接提“去杠桿”及“三大攻堅戰”,表明當前經濟面臨挑戰,下半年經濟仍以穩字當頭,預計“寬財政+松貨幣”將是主要政策組合。
2)嚴控房地產,明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預計地產融資仍將持續收緊,下半年房地產鏈條將趨勢承壓;
3)盡管此次會議本身提及基建具體措施較少(主要包括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信息網絡等),但隨著將房地產排出在經濟調控工具范圍之外,下半年國內穩投資的主要工具幾乎只能在基建領域了。
事實上,“房住不炒”不是第一次提出,2019 年一季度剛需釋放,房市出現小陽春,419 一季度政治局會議重提“房住不炒”,4 月 中旬以來房地產銷售明顯降溫。5 月銀保監會“23 號文”開啟新一輪房地產融資收緊,信托、海外債、銀行貸款等一系列監管新政密集出臺。
此次明確釋放調控不放松的信號,意味著房企下半年融資形勢嚴峻。
特朗普再加關稅 貿易摩擦加劇
8月1日美股盤中,特朗普發推表示將從9月1日起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這不包括已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25%的關稅。
這次美中貿易之戰中升級的目標是對所有尚未面臨此類稅收的中國進口產品征收10%的關稅,涉及大量的日用品。
據中國政府辦公室的擬議清單顯示,在3000億美元的目標中國產品中,包括了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玩具、馬桶座、芥末和番茄醬分配器、塑料盤子和托盤、相框、小雕像、珠子以及各種“其他塑料制品”。其他產品包括硫化橡膠制成的物品,這些物品經過處理后具有柔韌性和耐熱性,例如傳送帶和軟管、醫療手套和寵物玩具。而其他石化重質產品包括聚酯紗線和織物、旅行衛生套裝、蠟筆、梳子和發夾、牙線、煙花、除冰液、壁紙和橡膠底鞋。也基本涵蓋了所有出口照明產品。
以上,貿易摩擦不確定性增加,國內求穩壓力之下,下半年基建作為對沖工具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消費白馬股業績不振
7月15日,有“藥中茅臺”之稱的東阿阿膠開盤便一字封死在跌停板。前一日晚,東阿阿膠發布2019年半年報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歸屬凈利潤為1.81億元至2.16億元,同比下降75%至79%。這是被市場視為“價值投資”標的的“大白馬”東阿阿膠,在連續十二年持續增長后,業績出現明顯拐點。
無獨有偶。
大族激光、涪陵榨菜、輔仁藥業等白馬股先后遭遇業績下滑或涉嫌造假,二級市場股價大跌。2017年至今,東阿阿膠市盈率已由當年的22倍下降至11倍左右。涪陵榨菜由去年最高40倍的市盈率下降至27倍左右。
一時間,從消費電子、制藥到食品,這些最易誕生白馬股的大消費行業,驚雷四起。
對于消費行業的未來走勢,一位大型券商的食品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下半年應該挺難受,經營層面比較困難。消費行業具有滯后性的屬性,宏觀經濟不景氣,在未來2-3季度,消費行業的下降會比較明顯。當然,分化還是存在,好的公司還是會好。”
實際上,對于整個消費環境的變化,企業已經有所感受。
涪陵榨菜證券部人士在談及上半年業績增速放緩時,提到的原因之一是“經濟活力下降、銷售費用提高等原因導致了收入減少”。
消費行業上市公司業績紛紛下滑,上市公司紛紛“爆雷”,也讓投資者無所適從。
基建承擔穩增長的任務
從需求側來看,出口、消費、投資是拉動經濟的主要力量,被經濟學界俗稱為“三駕馬車”。
如今貿易摩擦抑制出口,內需不振,這意味著目前只有靠投資能夠拉動經濟增長,而投資領域的地產投資處于房住不炒的嚴控狀態,所以基建投資必將扛起拉動投資增長的大旗。
再看上半年基建表現,上半年基建大幅回落,拖累經濟增速,主要是由于地方債務整頓以及財政支出較為遲緩所致,而730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及強調加大基建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因此,下半年有望通過基建發力擴大內需,對沖外需疲軟,為下半年的經濟發展找到著力點。
同時,7 月新增專項債流向基建占比大幅提升,年內發行額度存上調可能性。
根據財政部公布,7 月發行地方債券達 5559 億元,其中一般債券 1733 億元,專項債券 3824 億元;新增債券 3765 億元,占比達 68%。1-7 月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 1.68 億元,根據財政部計劃 9 月底基本發行完畢,則 8-9 月剩余可發行新增專項債額度僅剩 4657 億元,因此未來不排除動用往年未使用的 1.1 萬億額度,以及年中臨時增加額度。從募集資金投向上看,7 月份新增專項債流向基建相關領域金額占比為40%,較6 月大幅提升了 11 個 pct,流向棚改、土地儲備領域金額占比分別為 36%/24%,較上月變動 0/-11 個 pct,結合近期首批專項債作資本金項目落地來看,未來新增專項債發行向基建領域傾斜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