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一個恒大甩賣200個商業地產(包括寫字樓、酒店、購物中心、商鋪、醫院、會議中心等)的大新聞,出現在網絡上,并得到了恒大官網的承認。
那么恒大為什么這時候清倉商業地產?要從外部市場和內部財務兩個角度來講。
從外部市場來講,中國商業地產供給過剩,已經是一個很嚴重,也非常明顯問題,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高大上的商業地產拔地而起,卻始終缺乏“人間煙火氣”,空置率非常之高。
2018年,中國商業地產的空置率高達9.8%,2019年這一數值攀升到了10%以上,而進入2020年,商業地產更是被新冠疫情帶來的消費不足暴擊,2-4月份,中國購物中心的客流僅為去年客流均值的36%平均空置率為21.10%,超過行業公認的空鋪率警戒線20%。極高的空置率不僅減少了商業地產的總體收入,還讓商業地產未來預期成長空間變得很悲觀(供過于求的情況下,無論是單個店鋪的房租增長,還是總商業地產的收入,不僅增長緩慢,甚至在新冠疫情后出現了暴跌)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一二線城市,還有大量商業地產的項目上馬,原因為何?因為商業地產的賣地收入更高,至于是否供給過剩,空置率高,誰在乎呢?我以后,管他洪水滔天!
極高的空置率和市場供給過剩,也反映到了恒大內部的財務指標上,根據2019年恒大集團的財報,其收入來自四大業務部門:地產開發4646億元、物業投資(商業地產)13.6億元、物業管理43.8億元及其他72.5億元。
商業地產收入(13.6億元)僅占很大總收入的0.29%,估值卻高達1600多億,這毛利潤顯然很低,資本都是追求更高利潤的,恒大放棄這些毛利潤不高的部門,也是非常正常的商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