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行業新聞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來源:三益DESIGN       作者:admin       時間:2020-12-15 16:51

產業社區時代的設計重任

 

爆發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觸發了更多新型產業的出現與融合。隨著各大產業的迅猛發展,服務于產業鏈條上各環節的綜合型園區也在進行著快速迭代。

 

如今的產業集聚區不再同上世紀一樣圍繞固化而穩定的實業展開。很多面臨著產業區迫切建設需求的企業,也許只是一個成長不到五年、極度年輕化的團隊,他們隨著市場漲潮而崛起,對于園區建設的項目經驗還遠遠不足。

 

此時,設計團隊的角色不僅僅是照著任務書完成圖紙的工具,更多地是需要站在承擔項目定位與策劃,甚至是對城市發展建設做出學科貢獻的主動位置。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以“人”為本的發展導向

 

與曾經的“開發區”、“工業園”、“產業園”相比,“產業社區”在產城融合的導向下更加強調城市文化與人文情懷。產業與城市生活之間的關系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產業中最重要的人成為了未來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關鍵。人的需求和社區的營造與產業集聚和城市發展并駕齊驅。

 

就空間關系而言,順著產業園區的發展軌跡,產業空間逐漸從單一簡單的主從關系演變為一體化的復合空間,產業與城市的關系也從割裂走向融合。

 

在與越來越多新型產業園區的合作經驗中,我們逐步意識到“產業社區”時代的到來,也開始思考我們能多做些什么。

 

01. 都市中的區位機會

 

蘇州科大亨芯長三角研究院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新型產業社區強調“政、產、學、研、金、用”等多方面的復合功能的疊加,是集辦公、休閑、社交、生活于一體的綜合社區。

 

蘇州科大亨芯長三角研究院位于吳江、嘉善、青浦三界交匯處,地處蘇州市吳江區汾湖經濟開發區內。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行啟動示范區,旨在構建以“新江南客廳”為目標的創新型產城融合的水鄉式產業園。主要包括科大亨芯長三角技術研究院、智慧城市應用技術研究中心、蘇州自主品牌大企業先進技術研究院及配套服務等內容,外向展示科技型產業園的生產生活方式,內向體現江南水鄉的文化特色。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項目整體以科大亨芯長三角技術研究院為龍頭,結合科研辦公區域的下沉式廣場和江南水鄉人文藝術長廊為兩軸激活整個園區活力,串聯產業辦公及展示配套等功能,營造共享創新氛圍。

 

兩軸相交,呼應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打造的“十字走廊”功能布局,依次自然形成三個特色聚落空間,并賦予其不同的主題功能,整體打造多元化體驗空間。

 

由于基地特殊的地形如同雙翼向湖面展開,在立面設計時,采用“未來之翼”的設計理念,抽象提取展翅飛翔的動作,幻化為從屋頂傾瀉到地面的速度;以流線型的設計營造飛流直下的態勢,以速度之快匯聚大數據、信息流及智慧產業。期許“展未來之翼,聚科技之光,共筑水鄉客廳”的美好愿景。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根據江南水鄉肌理,將荷花蕩水系引入園區靜水池中,暢流活水,打造園區江南水鄉的韻味。圍繞引入的水系外圍,形成江南水鄉人文藝術長廊,同時在北側形成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科創走廊,共同進行產業聯動。利用水系的位置結合江南長廊,解構水鄉肌理的“園中有園”形式,打造具有水鄉特色的臨水、跨水、濱水的豐富“院落”空間。以引水、造廊、筑院三種設計手法形成項目總體規劃,并打造建筑環境相互融合的共生狀態,塑造“外依湖蕩圩田,內沿河道生長,枕河而居,沿河而市”的聚落結構及水鄉生態。

 

項目名稱:蘇州科大亨芯長三角研究院

產業主題:物聯網與通信芯片技術、人工智能產業

項目地址:蘇州市吳江區汾湖經濟開發區

基地面積:59833.65平方米

建筑面積:122211.94平方米

預計建成時間:2021年12月

建設單位:亨通集團

設計單位: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服務內容:方案到施工圖全過程設計

 

上海虹橋商務區網紅城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網紅經濟”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社會現象。網紅充當著傳播者的角色,向粉絲定向傳播個性化的信息,以實現經濟跳躍。網紅經濟概念外延的不斷擴大,圍繞網紅群體的經濟變現,從網紅的制造、網紅內容支撐,分發渠道到網紅的供應對接,形成了越來越龐大的產業架構和需求延伸。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依托江橋鎮“融入大虹橋、立足北虹橋、建設新江橋”這一宏偉藍圖,及將江橋建設成為上海現代服務業集聚的新高地、上海總部經濟和高端電子商務集結的陣地的政策指引,上海網紅城項目在打造新型服務型商業的同時,大力關注網紅產業與互聯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之間的聯系,為網紅產業提供良好的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持。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項目位于上海市嘉定區江橋鎮北板塊,江橋鎮作為嘉定區與上海市中心城區接壤的最前沿,南連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江橋是嘉定區第一重鎮,商業繁華、環境宜居、教育資源豐富,依托先天優勢,使之成為上海北虹橋商務新市鎮。作為上海陸上交通的咽喉要道,江橋享有“西堂門戶”之美譽,距人民廣場僅15公里,去虹橋國際機場8 分鐘車程。項目地塊南鄰臨夏路,西接臨洮路,北側臨近曹安公路,南側有京滬高速,東側有外環高速,向北距離在建14號線臨洮路地鐵站僅500米。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周邊住宅區眾多,擁有品質感的室外空間在項目所在區域亦為稀缺資源。本案以室外公共空間的營造與鏈接為出發點,除了街角的四個主要入口節點廣場以外,分別以“城市秀場,網紅食界,潮流廣場,童話世界”為主題,重點打造四個景觀下沉廣場,為網紅相關活動的舉辦提供完善的室內以及室外的空間條件。

 

項目名稱:上海虹橋商務區網紅城

產業主題:互聯網直播產業、新型服務型商業

項目地址:上海市嘉定區江橋鎮

基地面積:52201.52平方米

建筑面積:150838.83平方米

建設單位:江蘇瑞爾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服務內容:概念方案設計

 

山東魯坤天鴻創谷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天鴻濟南創谷位于濟南第一個以衛星城理念打造的新城——唐冶新城,用地面積約4.29公頃。唐冶新城目前人口導入已經基本成形,目前亟待導入產業,優化新城城市功能結構。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項目基地有著鮮明特點:北方特色的寬闊城市道路、功能較為單一的周邊地塊規劃、比鄰項目的地鐵出入口。因此,外圍回應城市,內部創造空間,成為了順理成章的規劃策略。結合本項目公寓、辦公、商業的混合業態,設計團隊選擇將外緊內松、創造內部多孔空間作為最初的設計出發點。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其實,混合的功能設計實際上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運營銷售思路。本項目設計之初是希望形成一個內部功能完善、宜商宜業宜居的產業園區。但在招商運營階段發現這種功能組織非常適合網紅孵化產業的需求,未來整體引入產業客戶,可能一次性銷售50%地塊。

 

項目名稱:山東魯坤天鴻創谷

產業主題:傳媒產業

項目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唐冶片區

基地面積:84153平方米

建筑面積:203050平方米

預計建成時間:2021年6月

建設單位:山東魯坤天鴻置業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服務內容:建筑方案及擴初設計

 

02. 產品化的空間模塊

 

上海保集產業園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合理分配租售產品資源,統籌產品業態布局,打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的復合型空間,是一個產業社區的基礎。

 

本案產業定位為高端智能制造、醫療器械及生產性服務業配套。場地周邊配套不算成熟,可作為周邊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生產需求較高的自持產品,單體完整且基底面積較大。該類產品對交通可達性、便捷性要求較高,可沿基地外圍設環形交通以獲得較好的到達性和物流環境。

 

銷售產品兼顧研發及生產,環境景觀相對要較好、較舒適,方便吸引高科技人員、科研人員的引入及相互交流,可在內部創造微環境、提高賣點、增加貨值便于去化。

 

公寓產品高36米,設在主入口處可強化入口形象,展示性強,對于未來改造成酒店的需求,也有較強便捷性。

 

根據功能分區及用地價值生成外圍馬蹄形布局體塊,將自持部分的大面積獨棟辦公及公寓依次落位。為了創造更好的物流環境及方便到達,置入內部交通,同時方便與銷售進行分區。將銷售部分三種體量的獨棟辦公,有序的置入在銷售區范圍內。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本案的產品模塊、密度大小、道路尺度等都與傳統的“里坊制”、“街坊制”相契合。該布局模式形成較明確的功能分區及共享交流空間,恰如里坊制里的“東市、西市”。

 

銷售產品較私密,需要內部造景,打造合理的微環境。所以內部需要重新組織優化:可參照“里坊制”的布局形式,將銷售區升級為4-6個組團,借鑒同為人流聚集之處為定義的”市“,在組團內部匯聚形成相應的核心景觀,提供共享及交流的體驗環境。構建全產業鏈模組,形成產業集群,進行產業互補。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以此為目標將組團建筑優化重組,大小體量相互結合,退讓出一條中心主軸綠化帶以及兩條次要綠化帶。以此將各組團進行串聯。小產品溢價高,靠近景觀主軸,環境優越,干擾較小;大小產品的組合,符合由內向外、由大到小的空間感規劃。組團內的各類產品類比一個個小細胞組成的細胞體,進行全產業鏈的微循環、生長和發展。組團的分割可以為各組團之間提供更多交流與共享的互通空間。銷售區的各組團好比由主軸與次軸串聯起的多個功能細胞共生的完整整體。根據基地形式修整建筑形態,完成園區生成。

 

項目名稱:上海保集產業園

產業主題:高端智能制造、醫療器械產業

項目地址:上海寶山區滬太路飛云路

基地面積:81054平方米

建筑面積:181870.96平方米

建設單位:上海保集(集團)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服務內容:概念方案設計

 

上海寶能未來空間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項目位于上海市奉賢區,上海繞城高速與沿錢公路交界處,規劃金融產業服務基地北側。總用地面積為109565.5㎡。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像素化概念貫穿于整個設計過程。通過一橫兩縱多中心的景觀體系將基地進行像素化分解與重構,形成豐富的建筑形體與空間關系。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整個產業園區景觀圍繞著一橫一縱兩個軸線展開,縱向景觀圍繞著護塘港形成兩岸濱水的景觀廣場與綠化,橫向景觀軸從西側HQ廠區一直延伸至項目用地的最東側,串聯了所有不同功能的組團。同時在每個功能區內設置了組團集中景觀,形成自己內部獨立舒適的景觀氛圍,相對獨立的專享空間也便于分區與管理。

 

項目名稱:上海寶能未來空間

產業主題:生物醫藥大健康、智能制造及智能互聯網汽車產業

項目地址:上海市奉賢區青高路333號

基地面積:109565.5平方米

建筑面積:279000平方米

預計建成時間:2020年12月

建設單位:上海凱粵投資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服務內容:方案到施工圖全過程設計

 

上海青浦北斗導航產業園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以衛星導航系統為支撐的綜合時空體系建設將為全球定位導航應用和時空智能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力。

 

北斗導航產業園位于上海市青浦區趙巷鎮,全鎮區域面積39.1平方公里,東距虹橋機場12公里,南靠國家級旅游基地--佘山,西臨淀山湖風景區,地理環境十分優越。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項目旨在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達到技術產出、交流以及管理所需適宜環境的高科技產業園區。結合園區原有水系及周邊環境,使園區公共空間與外部環境共生共融。

 

場地中的各業態樓體正如宇宙中的空間站沿軌道有秩序布置,滿足方案功能合理性,強調產業園各區域間的視覺感受,打造有品質的產業辦公環境。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一個成功的產業園不僅在常規的工作時段內運營,更應在7 * 24內的各個時間段都發揮其相應的作用。

 

通過規劃多種不同的業態類型,為用戶提供開展從工作、午餐、會議,到休息、娛樂、健身以及居住等等多種活動的可能,滿足現代人生活休閑的所有需求。這種高利用率的社區模式將引領產業園區不斷發展。

 

項目名稱:上海青浦北斗導航產業園

產業主題:導航、智能化設備研發產業

項目地址:上海市青浦區趙巷鎮

基地面積:45986平方米

建筑面積:208719平方米

預計建成時間:2023年底

建設單位:上海瑞星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服務內容:方案到施工圖全過程設計

 

03. 景觀向的公共空間

 

湖南省金融中心創新示范區C9地塊綜合體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湖南省金融中心創新示范區C9地塊綜合體地屬湖南省長沙市重點發展的濱江新城建設區域福元路大橋西橋頭堡地段,為湖南金融中心的“北中心”, 東側為低密度商業地塊無遮擋,可以說是純正的一線江景地塊,擁有豐富的景觀資源。

 

項目規劃凈用地面積91.3畝,容積率5.2,總建筑面積316500平方米。基地沿城市道路南北向約320米,東西向約250米,被城市規劃路劃分為四個地塊。南北縱向有一條長約300米,寬約50米的城市綠廊穿過,串聯起四個地塊。周邊以商務金融密集區及住宅為主,作為創新型濱江金融副中心,市場條件成熟。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重塑城市天際線

 

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使自然景觀資源成為該項目最為獨特的優勢。除了地上打造的生態綠廊公園、情景商業街等城市界面以及與地下軌交接駁的TOD體系,超五星豪華酒店及服務式公寓、豪華大平層公寓、LOFT公寓形成的塔樓成為該項目的標志性語言,重塑了城市的天際線。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錯落有致的景觀視線

 

在南北向布置的強排方案基礎上,每棟高層樓宇通過角度偏轉,整體以自由舒展的布局形態臨江展開,確保一線江景的滲透延續。而在縱深方向,內排150m升高的塔樓與前排100m的高層錯落有致,共同形成蝶形沿江天際線。自然不止于江景,在西側,遠處群山的對景也是項目的重要目標。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基于最大景觀視野的塔樓核心筒布置

 

為了達到景觀最大化,不同角度偏轉的塔樓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核心筒布置方式。為了讓出臥室南側向陽面以及東側客廳的江景景觀,三幢塔樓的核心筒設置在偏北側的位置;而采用中央核心筒的塔樓則是為了保留東北側江景景觀與西南面的遠山對景。

 

東江西山、左右逢源,再加上蝶形總平面收獲的地塊內部中央生態綠廊的貫穿,項目整體坐擁山水,形成了極佳的景觀意境。在此基礎上,設計保證了景觀的均好性,做到家家有景、戶戶見景。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精準把握人群資源需求,將景觀及交通資源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合理分配。再通過中央景觀綠帶,將高端人群與其他群體進行物理分割。達到定義圈層 ,精準分區,量身定制的設計理念。

 

項目名稱:湖南省金融中心創新示范區C9地塊

產業主題:金融產業

項目地址:長沙市濱江新城

基地面積:60872平方米

建筑面積:480848平方米

建設單位:湖南潤宏置業

設計單位: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服務內容:概念方案設計

 

南京招商紫金智谷人工智能產業園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項目位于棲霞區馬群科技園內,是三益中國攜手招商蛇口在南京紫金山沿脈的黃金地段打造的一個高端智慧科技園區。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設計最初從紫金山景觀入手,可以設想紫金山景是我們的終極遠眺點,將場地內從園區入口開始營造一條中軸,在端部進行打開,與遠景進行互動,同時以此花園中軸將所有AI業態進行串聯,充分利用場地條件,盡量將建筑至于南北兩側,最大化的釋放共享花園。

 

建筑雖然貼臨基地,但利用建筑的錯位形體,將城市納入場地,形成適當的呼吸感,讓主軸朝向紫金山打開的同時,也滲透至每一個辦公組團。以強烈的共享軸成為規劃設計的主旨,貫穿始終,呼應以互動為主題的人工智能產業定位。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主入口設在基地西側,從西至東依次為產業服務辦公、孵化型辦公以及一些產業總部。同時在景觀中軸上設置一些園區配套,如下沉廣場等,增加園區豐富度,為園區營造更好的環境。

 

中軸的置入將總體布局自然形成清晰的人車分流流線,車行外圍,可以到達每棟辦公單體進行準確落客,而人行進行場地后,完全沿內部進行分流。沿中央景觀步移景異的同時,可以達到辦公地點。

 

將廣場還給城市,產生適當的包圍和納入感,將兩者進行相互滲透,而不是用一堵墻將園區和城市進行完全的割裂。園區內部由于建筑的形體的設計,錯位布置,在中軸景觀內形成錯位互動的界面,爭取將景觀資源做到最大,同時延伸至西側,在視覺上與紫金山連成一片。也為員工提供一些公共交流的場所,激發創作及科研辦公效率。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人們可以在景觀中軸上進行互動、交流,也可以在每個建筑組團的錯落中進行休憩、活動,共同形成一個互聯網+科技的高品質園區,真正以互聯綠谷造就科技城市,打造新產業空間以及創新體驗科技的新時代。

 

項目名稱:南京招商蛇口紫金智谷人工智能產業園

產業主題:AI人工智能產業

項目地址:南京市棲霞區馬群科技園

基地面積:42260.67平方米

總建筑面積:69432.91平方米

預計建成時間:2021年12月

 

建設單位:招商蛇口南京分公司

設計單位: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服務內容:建筑概念及方案設計

 

長沙天玥半導體科創產業園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長沙天玥半導體科創產業園以半導體產業辦公為主導,以微波射頻、電子電力、光電子以及衍生配套等產業鏈辦公為中心,結合相關研究中心以及相關服務配套打造成集科研辦公于一體的半導體科創產業園區。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在規劃落位上,各產業辦公獨立設置,且需考慮相關聯產業鏈之間的關系,需集中設置。在形態和立面上充分結合項目定位,將現代科技的理念融入建筑,以未來科技展現自身項目定位。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項目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導入周邊公園景觀并結合內部景觀打造花園式辦公園區,內部獨棟辦公散綴在“辦公花園”的內部景觀軸線上,并以景觀露臺和屋頂綠化的形式將建筑融于花園內部。在充分利用銀星灣公園和星悅湖公園景觀價值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打造內部景觀,結合兩側公園最大化自身及周邊景觀價值。園區一改將生態引入辦公的概念,而是將辦公散綴在“花園”里,將人引入自然之中。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生態、科技、社區是現階段產業園區最普遍的概念寄托,也是一種未來的發展趨勢,“以人為本、綠色生態”的概念也會是未來的一種需求,而非空談。設計的本質本就是更好的服務于人,加之于發展的眼光,更為舒適和更為貼合自然的建筑亦能更好的服務于人。

 

項目名稱:長沙天玥半導體科創產業園

產業主題:半導體技術研發企業集群

項目地址: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

基地面積:140661.2平方米

建筑面積:193818.31平方米

預計建成時間:2021年底

建設單位:湖南粟子置業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服務內容:建筑概念及方案設計

 

04. 路徑串聯社區場景

 

南京天益國際汽車城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南京天益國際汽車城建筑面積10.5萬平米,其中地上面積5.35萬平米,容積率1.5,位于溧水區交通東路與246省道交匯處,周邊交通便利,高鐵站、地鐵站、高速入口以及醫院、建材城等配套設施都盡在咫尺。

 

項目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將覆蓋溧水,面向南京主城,接軌國際汽車行業時尚潮流,成為溧水新的商業地標。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溧水天益國際汽車城提供了汽車全產業鏈的一站式閉環服務。溧水車管所整體搬遷進來,形成新車展銷、二手車銷售、汽車裝飾裝配及美容、檢測上牌一站式服務,與汽車相關的各類業務,都可以在這里得到一體化解決。

 

正如為人服務的走道、電梯和樓梯一樣,為車服務的園區內,各個功能體量之間都由適宜汽車行駛的路面聯系起來,在空間上形成連續界面,為汽車的流入和駛離提供一條完整流線。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進入園區,就仿佛置身于不用下車便能完整體驗的主題游樂場,根據不同的目標需求,不同的路線指引將引導顧客完成整個服務體驗。一掃傳統產業園的無趣感,車輛進入園區,感受到的不僅是時尚的商業氛圍和優質的服務配套,還有奇妙的“汽車線路”。

 

屬于二手車活動展示的下沉廣場、為汽車美容保養規劃的專屬流線、新車上牌區域的上牌檢驗、拍照、業務受理和考試房、車輛檢測路徑下的試車以及環保檢測等等。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整個園區,就像以汽車為主體而設計的無障礙設施一樣,充滿了戲劇性和體驗感。這種巧妙而有趣的“體驗式”流線設計,使得天益汽車城區別于傳統的產業園或商業體,反而更像是一個“汽車游覽體驗中心”。

 

項目名稱:南京天益國際汽車城

產業主題:汽車商貿產業
項目地址:南京市溧水區交通東路69號
基地面積:44907平方米

建筑面積:105321平方米

建成時間:2019年11月

建設單位:南京天利置業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服務內容:方案到施工圖全過程設計

 

上海智能醫療創新示范基地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上海智能醫療創新示范基地項目以打造科技創新、總部經濟、國際交流和智慧運營為核心方向的協同發展服務的智能醫療園區。

 

圍繞智能診斷與早期篩查、醫療機器人、醫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創新生物治療技術、上海交大人工智能成果轉化中心、美國-以色列-新加坡-臺灣國際合作創新平臺等產業內容,我們借鑒吸收了國內外成功的生物醫藥和高科技產業基地發展模式,為這個總建筑面積達到17萬平米的智能醫療產業園助力。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由于整個用地十分狹長,又分為東西兩個地塊,若按傳統形式在用地內設置配套商業,會對產業園的整體性及辦公環境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這個矛盾在平面布局的設計上很難找到突破口,于是我們轉向立體的設計手法,借助地景建筑的形式來消解這部分商業體量,通過連接兩塊地塊間商業的屋面,在空間上創造一個更加完整的“第二地面”,作為園區的中央公園進行打造,串聯起整個地塊。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連接”與“融合”是貫穿整個設計的核心概念。

 

東西兩個地塊被長條形的中央地景式綠地廊橋貫穿,周圍配置有一圈辦公建筑。綠地廊橋的初衷本質上是為了消隱建筑的體量,在基地的中央區域起到“去建筑化”的效果。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橋的底部對外以配套商業為主,對內部則設置了大量鏤空的“趣味空間”,一方面給園區創造更多共享交流場所,另一方面作為緩沖地帶,使商業以一種更有趣的形式融入園區的整體環境中。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11個硬科技產業社區的設計實踐

島狀的獨棟式辦公是項目的另一個設計重點。圍繞中部廊橋,我們將基地周邊水系引入內部,融入園區的生態系統后經過層層過濾回歸到外部水系。用地邊界被改造為島狀,最大化延展濱水岸線長度,使場地與水系充分融合,提高園區的辦公品質。同時島狀的地形輪廓有利于在園區內打造不同主題的微景觀,實現初期“園中園”的設計概念。

 

項目名稱:上海智能醫療創新示范基地項目

產業主題:智能醫療產業、大數據中心

項目地址:上海市閔行區

基地面積:25776平方米

建筑面積:70722平方米

建設單位:上海盛億智能醫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籌)

設計單位:上海三益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服務內容:概念方案設計

上一篇:房地產并購項目,不得不知的八大流程 下一篇:沒有了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