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形態多樣良莠不齊 聯合辦公是商業地產新藍海嗎?

來源:中國商報       作者:中國商報       時間:2016-03-01

20151027102327309fa

隨著全球分享經濟的快速增長,基于互聯網等方式的創業創新蓬勃興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各類聯合辦公空間遍地開花。

隨著全球分享經濟的快速增長,基于互聯網等方式的創業創新蓬勃興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各類聯合辦公空間遍地開花。伴隨著“雙創”浪潮,近兩年內,我國各地新建了不少聯合辦公空間。在中國,“聯合辦公”作為一種新的運營模式,已開始被地產公司視為物業轉型、降低空置率的又一法寶。聯合辦公是否可能成為商業地產沖出窘境的一個突破點,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市場并不是很大,蜂擁而上做這塊兒,必然產生巨大的競爭。今天有資源、有專業、有能力可以做的,其實并沒有太多”。

形態多樣良莠不齊

所謂聯合辦公,就是企業以工位、小時等“零租”方式,租下辦公場地。

目前,多家房地產企業已經或宣稱要以多種形態進入這一行業,聯合辦公在國內如火如荼地展開。

從已有的一些形態中亦能印證,原本死氣沉沉的業態改制為“聯合辦公”后,的確煥發出了活力,人氣十足。

從形態上來看,最常見的就是與“聯合辦公”運營商合作,改造自己旗下商業地產——把傳統的辦公樓乃至商場、超市,按照“聯合辦公”模式重新裝修。如潘石屹大力研究SOHO中國的轉型之作SOHO3Q,利用自己擁有寫字樓的3Q擴張步伐更快。

據記者了解,SOHO3Q已吸引大量創業者入駐。記者走訪了幾家聯合辦公場所,相比較下來,SOHO3Q的辦公硬件到軟件設施在行業內都是領先的。針對北京的霧霾天氣,潘石屹強調SOHO3Q能夠保證員工在室內PM2.5不超標,擁有一個舒適健康的辦公環境。

同時在SOHO3Q會不定期舉辦“潘談會”,吸引著大批創業者蜂擁而來。記者在與創業者的交流中了解到,大多數創業者都是來向潘總取經學習的。對于是否會選擇在SOHO3Q進行辦公創業,大多數創業者都表示很樂意到這個辦公環境中來,“能夠獲取大量人脈、辦公環境優越、名聲高”是創業者樂于選擇3Q的原因,但一些創業者表示,SOHO3Q的租金相較略高,這對于初創者來說略顯吃力,是它們望而卻步的首因。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于SOHO3Q潘石屹只是想單純地做聯合辦公,利用短租平臺更多賺的是影響力。3Q自2015年年初問世以來,3Q座位數量從最初的1500個迅速增加至11000個,其中不乏張泉靈這種明星經理人的入駐。根據潘石屹的計劃,2016年3Q辦公室要達到5萬個座位,2017年達到10萬個。屆時,3Q將超過傳統寫字樓業務而成為SOHO的核心產品。

和3Q不同,當前一些最時髦的“聯合辦公”,立志要打造企業間的“生態圈”。通俗地說,就是規模做大以后,在其空間辦公的企業,可以成為服務對象,形成產業鏈,激發出更多創造力,也就是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

在出走萬科創立優客工場的毛大慶看來,聯合辦公不僅是co-working,而是co-business,不僅包括辦公場所,還應該包括圍繞創業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務。優客工場更看重的是長遠的服務延伸,毛大慶曾公開表示,未來將做優客基金,之后還要做優客傳媒,幫小微企業推廣、導流,以及優客創業培訓學院,這些都是可以創造巨大價值收益的延伸服務。

提供增值服務職能的還有去年興起的DayDayUp國際化聯合辦公社區,與其他服務定位于國內市場的創業公司不同的是,這家公司試圖改造空置的辦公空間,借助現有的資源,幫助中國企業在海外融資或推廣業務,也幫助外國企業落地中國市場。

WE+首席執行官劉彥表示,未來的聯合辦公考驗更多的是將服務和資源對接。如果面對市場洗牌,那么有著良好服務和資源的聯合辦公必然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可以說,SOHO3Q和優客工場是國內屈指可數在聯合辦公空間做得不錯的商家。但隨著聯合辦公空間的增多,同質化、經營者能力差、依賴補貼、選址距離城區遠等問題,以及在物業獲取方面,沒有足夠多的空間和會員,正讓一些聯合辦公空間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

“地庫”成立之初,預計入駐20 個小團隊應該不成問題,但實際情況是最高峰時只有10個團隊。而隨著“資本寒冬”的來臨,有工位需求的創業團隊越來越少,各種創業活動也門可羅雀。缺少團隊運營經驗和選址不佳,讓地庫不得做出轉讓的決定。

同SOHO3Q一樣擁有自持物業的藍峰大廈,在大廈的22-23層創設了嗨淘客。記者采訪時發現,嗨淘客空間不大,只是將簡單的房屋加以分隔。同其他聯合辦公一樣,嗨淘客也會定期邀請創業者到這里分享創業心得。準備回國創業的哈佛大學同學告訴記者,他們對回國創業會否考慮入駐嗨淘客普遍有所顧慮。從當前的入駐率來看,僅有兩三家創業公司,而整個藍峰大廈的整體入駐率也不高,這讓他們很難感受到創業的氛圍,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成熟服務完善的辦公環境。

看似只是改改裝修、搭搭平臺,其實“聯合辦公”運營實打實是門技術活兒。聯合辦公近兩年層出不窮,但“聯合辦公”惟有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充分發揮“生態圈”的“產業鏈”優勢。“規模”得多大?幾家領先品牌,把數字定在了“50家門店”“10萬個工位”,這絕不是一個小數字。

業內人士表示,對新入行者來說,能否在短時間內擁有合格運營能力,快速實現擴張,就成為繞不過去的考驗了。那些試圖盤活手中商業地產,并因“聯合辦公”走紅而進入市場的企業,還須謹慎。

有支持也有質疑

對于聯合辦公空間的未來走向和發展態勢,市場上也存有不同的聲音。潘石屹在近日召開的“SOHO中國資產管理服務與鏈家集團簽約”會上說“Uber、滴滴能夠幫助社會上的閑置車輛資源充分利用,同樣,如何將辦公空間加以充分利用,SOHO 3Q共享辦公是我們思考之后認為最好的一種去庫存方式”。我看好這類產品的未來,就跟看好UBER、看好Airbnb是一樣的道理。

但隨著近兩年寫字樓市場的日漸低迷,有數據顯示,上海的商業、辦公樓庫存已達1498萬平方米,今年全年逐月上升,其中外郊環區域存量占四成。上海已然如此,全國商辦市場的存量之大可以想像。

如潘石屹、毛大慶所言,他們看好聯合辦公這塊市場。但是否真的能靠“聯合辦公”來解救商業地產庫存?或者說,不斷進入“聯合辦公”市場的開發商、運營商,是否能得償所愿、盤活資產?這真的很難說。

從長遠來看,“聯合辦公”會發展成為商業地產的一個重要分支。但如今,幾家大公司、大品牌已在這個領域“卡位”,入門門檻已經抬高。

今借到創始人馬衛東認為,創業公司擁有自己的辦公場所,能夠凝聚團隊的力量,而且聯合辦公缺乏私密性,不同團隊間的不同創業態度也會互相影響,有可能打擊到自身的團隊士氣。

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鑫也并不認為聯合辦公是一片“藍海”。他曾對媒體公開表示,聯合辦公要這樣無限擴張地發展下去,2016年可能會出現過剩,2016年、2017年生存下來的企業將會很少。他說,只有真正具備創新服務能力的企業才能生存。

持有類似看法的還有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祖昱。他近期撰文表示,未來能夠脫穎而出的“中國版WeWork”企業不會太多。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