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晚間,三部委發布《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稱,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國將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并同步調整行郵稅政策。這意味著海淘免稅時代結束了。
政策將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在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征稅的同時,考慮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合理消費需求,政策將單次交易限值由行郵稅政策中的1000元(港澳臺地區為800元)提高至2000元,同時將設置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20000元。在限值以內進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征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征收。超過單次限值、累加后超過個人年度限值的單次交易,以及完稅價格超過2000元限值的單個不可分割商品,將均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全額征稅。為滿足日常征管操作需要,有關部門將制定《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并另行公布。
新政策意欲何為?低門檻“海購”時代是否終結?跨境電商發展前景如何?
維護公平競爭
目前,很多跨境電商為了搶占市場,通過不斷降低價格等“價格戰”的方式,這也導致跨境電商陷入了不良競爭中,尤其這一模式也導致假貨橫生,影響了整個跨境電商的有序發展。
近年來,居民海外購物消費及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猛,2015年在全國進出口數據下降7%的情況下,跨境電子商務增速高達30%以上。但由于跨境電商征稅,此前多按照“行郵稅”進行操作,一直飽受爭議。
行郵稅并不是一個稅種,是對進境物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三稅合并,統一征收的進口稅。“在跨境電商進口發展初期,我國對低于1000元人民幣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征收行郵稅,多數商品完稅稅率為10%,稅額低于50元人民幣的進口物品予以免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分析表示,因此,與一般貿易進口相比,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稅負水平明顯較低,這是海淘、代購的商品質優價廉、出現井噴式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征收行郵稅,也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新問題。“行郵稅本質上是針對非貿易入境的個人物品和郵遞物品的簡便稅收措施,遵循的是‘自用、合理數量’原則。而海淘、代購等跨境零售進口,本身是一種貿易行為,已經超出了消費者自用范圍,不屬于行郵稅的合理適用范圍。”王微分析說。
海淘、代購中利用行郵稅“鉆空子”進行稅收套利的現象日趨增多。據海關總署有關規定,進口稅稅額不到50元的實行免稅。“由于大部分商品適用10%的行郵稅稅率,按照50元的免征稅額,相應的免征貨值可達500元。”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分析說,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的主要是母嬰產品、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個人生活消費品,價值較低,存在利用免征稅額避稅、大量包裹不用交稅就進境的情況。另外,這種趨利心理也促使跨境電商進口企業,不再批量采購并按章繳納稅收,轉而采取拆貨刷單、分散寄遞等方式,規避正常稅負。
據跨境貿易電商服務進口試點城市統計,目前我國90%以上的包裹不用交稅就進境了。而相對于我國一年幾千億元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和我國公民海外購物消費規模,2014年我國對所有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征收的行郵稅不到10億元,稅收流失問題相當嚴重。
商務部統計,我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有專家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額將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外貿比例將提高到20%,年增速超30%。“在對我國進口稅收制度、監管模式帶來挑戰的同時,也造成新業態與傳統業態、國外商品與國內商品間的不公平競爭。因此,有必要明確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海購”政策洼地或將終結
專家指出,海淘、代購等跨境電商零售進口中存在的稅負不公問題,對國內實體經濟帶來一定影響,此番調整意味著“海購”低門檻政策洼地或將終結。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認為,現行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的稅負成本低于一般貿易進口同類商品,也低于國內生產銷售同類商品,一方面導致新興業態與傳統業態的不公平競爭,對國內銷售進口商品的傳統零售業形成較大沖擊;另一方面也對國內消費品產業造成較大沖擊,尤其是“海購”熱賣的母嬰產品、化妝品、食品、保健品等產業,進而對實體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以紙尿褲行業為例,據紙尿褲企業測算,不考慮企業利潤等因素,受稅負因素影響,一般貿易進口商品的零售價格比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高19%,國內生產同類商品的零售價格比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高17%。
稅負不公問題對外商對華投資也產生負面影響。有跨國公司表示,目前部分城市開展的網購保稅進口模式,可將整批商品運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場所,中國境內消費者網購商品后只征收行郵稅,成本低又便捷,如果該項政策長期執行,將考慮把生產功能轉移到海外,減少在中國的直接投資。
據悉,面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發展中的挑戰,歐盟、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或地區都在研究取消或下調免征稅額。如俄羅斯已于2014年7月降低了通過郵件或快遞等方式寄送包裹的免征關稅標準;澳大利亞宣布將于2017年7月1日取消起征點,對幾乎所有的海外網購商品征收商品及服務稅;歐盟也在考慮調整相關政策,極有可能效仿澳大利亞做法。
電商平臺將更規范
這幾天,不少電商平臺吆喝網民在新稅制實施之前趕緊囤貨。各界關注,新稅制對網購消費者和電商企業影響幾何?
“新政出臺后比過去的稅率水平確有提高,但不會對消費者的日常消費帶來太大影響。”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渠道購買的商品,更高效、便捷、安全,目前限值以內關稅稅率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應納稅額的70%征收,總體稅率水平低于貨物稅綜合稅率和調整后的行郵稅稅率。
此外,商品質量更有保障。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具有完整的交易、支付、物流等電子信息,產品交易有記錄可查,可準確追溯商品來源和責任,國家相關部門可據此對這些進境商品進行必要的監管,同時也便于消費者退換貨,有利于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新政策實施后,勢必會壓縮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和一般貿易進口。國內生產銷售同類商品的成本優勢,會不會對電子商務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根據新政策,能提供交易、支付、物流“三單”電子信息的電商企業將適用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對于其他電商企業按現行規定執行。“因此,行郵稅政策調整對能夠提供‘三單’信息的電商企業不會造成影響。對于不能提供‘三單’的企業,只要盡快完善管理手段,就可以盡早適用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促進行業規范發展也是本次調整行郵稅的政策目的之一。
跨境電商或將重新洗牌
這幾天,不少電商平臺喊著“新稅政風暴來襲”,吆喝網民趕緊囤貨。各界關注,新稅制會不會加重消費者負擔?對電商企業影響幾何?
記者了解到,由于目前消費者可免稅購買大部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該項政策出臺后,客觀上會提高消費者的稅負水平。
但張斌分析,改革后“海購”仍享有優勢。政策將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應納稅額的70%征收,其綜合稅率水平低于貨物稅綜合稅率和調整后的行郵稅稅率,尤其是對母嬰類等大眾消費品,盡管稅收成本有所提升,但電商企業可化解部分成本,總體影響有限。
根據三部門方案,改革后消費者“海購”商品通關將會更便捷,消費者跨境網購收到商品的時間將由目前動輒1到2個月縮短至1到2個星期;同時,由于納入政策商品有完整的交易、支付、物流等電子信息可查,可準確追溯商品來源和責任,也便于消費者退換貨,有利于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此外,專家指出,該項政策實施后,跨境電商企業將在更公平的環境中與傳統零售企業、國內消費品生產企業進行競爭,有利于改善市場效率,促進共同發展。穩定、統一的政策環境也有利于引導電商企業推廣試點業務模式,鼓勵商業模式創新,利好行業長期發展。
據商務部統計,目前我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有專家預測,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我國外貿比例將提高到20%,年增速超30%。
“跨境電商真正要整合全球供應鏈的時代到了。”天貓國際總經理劉鵬說,過去政策洼地時代,做跨境電商沒有門檻,也缺少規范治理手段和利益均衡機制。稅收新政策實施后,跨境電商如果繼續通過代購、海外零售店掃貨等方式籌備貨源,成本將高企。此次改革標志著低門檻跨境電商政策紅利時代結束,并進入重新洗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