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大潤發創立之初,黃明端發誓要成為中國的沃爾瑪,他曾豪言,“大潤發要開的是超過一千家店!”現在來看,雖離這個目標才三分之一不到,但盈利能力已將眾多頂尖超市遠遠甩在后面。
2010年冰冷的冬日早晨,一位身家令人咋舌的超級賣家,悄然走近東北某個地級市的一處物業,幾乎沒有人注意,不久后,一座大型便利超市,便在此處崛起而起!
——此人便是黃明端,大潤發中國區主席,典型的黃氏風格,典型的不喜歡制造聲勢。
翻看大潤發發展簡史,是一個異常風生水起,穩扎穩打的過程:
從一家簡陋的倉儲雜貨店,變成了令眾多知名大型商超望而生畏的零售業巨頭,黃明端正是這一段王者征程的締造者。
“說他是大潤發的喬布斯一點都不為過,整個大潤發的權力結構就是圍繞Peter(黃明端英文名)轉的。”一位熟悉大潤發的人士這樣說道。
供應商、合作商對黃明端的評價是:“聰明、工作狂、有很強的原則性。”
工業背景出身的他,原則明確。“不好的東西堅持不收,不管哪一個廠商,如果發現你送進來的貨不符合標準的,他會翻臉,全部下架,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對品質的堅持非常嚴格。”
陸戰之王
大陸268家門店無一失手
大潤發創立之初,黃明端發誓要成為中國的沃爾瑪,他曾豪言,“大潤發要開的是超過一千家店!”現在來看,雖離這個目標才三分之一不到,但盈利能力已將眾多頂尖超市遠遠甩在后面。
不僅如此,大潤發有一項紀錄令同行望塵莫及。自1998年進入大陸,大潤發開店至今無一關店,這在同行看來簡直不可思議。近年來,經濟形勢風云變化,商圈改造翻天覆地,超市關店調整,在行業看來是最正常不過的事。
“大潤發一直把選點當成終身大事做。”
為了確保選址精確,在大潤發大陸創業早年,黃明端幾乎全年無休,忙于在全國飛來飛去看土地,選址。
看店時,黃明端堅持一個人看。“一個點我看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要決定的話,如果有人陪我,我根本看不了。我看土地的時候,最怕我們的開發人員在旁邊跟我聊,因為你講話會影響到我的judgment(決策)。”
“吃飯可以,繳稅可以,不能開一個不能開的店。”
他還喜歡“微服私訪”,看土地基本不去打擾地方政府和地主。
大潤發漸漸有了名氣后,也有地方政府熱情招商,但黃明端堅決不為人情買賬。“朋友的話我請你吃飯都沒有問題,領導叫我繳稅什么的都可以,可你叫我開一個不能開的店,絕對不行。”
“我看商圈,要看這個城市到底缺什么;我看人們的穿著;看他們家庭住址,家電情況;看他們開汽車多,腳踏車多還是電動車多;看他們的習慣:有沒有化妝;我要看一下餐廳,當地餐廳怎么樣,旅館怎么樣,旅館的費用跟未來的客單價都有關系;再有,我看人們就業情況怎么樣。這都有一套科學根據的,還有用電量,因為這都是硬指標。”
正是在如此嚴苛的選址標準下,大潤發在大陸開了268家門店,至今無一失手。
生鮮賣場有點像Wegmans,百貨像英國的Target。
此外黃明端又有所創新,有一次,他發現美國東部的Wegmans超市生鮮賣得最火、最有氣氛,就把他們的做法學過來,成為大潤發超市的一大突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