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間,萬科A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鉅盛華于4月6日與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簽署表決權讓渡協議,鉅盛華將其直接及間接持有的共約14.73億股萬科股份所對應的全部表決權不可撤銷的、無償讓渡給前海人壽。
消息一出,激起千層浪,有財新記者報道稱,華潤有意接手“寶能系”所持萬科股份,但雙方因交易價格等問題,目前尚未達成一致方案。
華潤突然"嗆聲"迷霧重重
一個多月前的3月17日,萬科召開股東大會,因重大資產重組繼續停牌獲得股東大會高票通過,市場沉浸在一片看似祥和的氛圍中。其中,寶能系投出了贊成票的消息滿天飛。
然而,華潤會后突然“風向驟變”,公開指責萬科存在程序性違規行為,稱其未將與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地鐵)合作的事項,在對外披露前提交董事會討論。
華潤集團出席大會的代表采訪時,對萬科引入深圳地鐵的資產重組程序提出了異議,表示“沒有經過董事會的討論及決議”。
華潤方面甚至稱:“華潤派駐萬科的董事已經向有關監管部門反映了相關意見,要求萬科經營依法合規。”
對于華潤的看似“嗆聲”,萬科給出的回復是,此次與深圳地鐵的合作僅為初步意向,不具法律約束力,在程序上無需經過董事會的審議。
拋開雙方對程序理解的不同,外界更感興趣的是,華潤選擇此時“嗆聲”有何深意?而“萬寶之爭”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股東方博弈?
寶能系資金喜憂參半?
2016年年初A股震蕩不安,首月滬指跌幅近23%,刷新2008年10月以來單月跌幅記錄。市場多有觀點預計,假如萬科A股當時復牌恐會大跌,而“寶能系”持股萬科運用較高財務杠桿,資金壓力巨大。
此前據媒體報道,深圳銀監局曾緊急向銀行摸底“寶能系”貸款情況,摸底初步結果已出。“寶能系”共貸款300多億元,建設銀行[-0.42% 資金 研報]、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占大頭,但風險敞口未知。
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匯聚,寶能系的資金圖譜日漸清晰,在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股權關系背后,隱藏著寶能系的融資通道,其中,最主要的是有限合伙和數個結構化產品,打通有限合伙和結構化產品之后,來自銀行的理財資金若隱若現。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包括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建設銀行、浙商銀行等銀行均牽涉其中。
12月23日晚間,據報道,11月鉅盛華拿出67億資金,作為劣后級向華福證券融資133億,合計出資200億成立深圳市浙商寶能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而層層穿透之后,該基金的資金來自浙商銀行理財資金,背后的主角實則浙商銀行。
12月24日凌晨,浙商銀行對外發布消息稱:浙商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認購華福證券資管計劃132.9億元作為優先方,僅用于鉅盛華整合收購非上市金融股權,不可用于股票二級市場投資,也不作為其他資管計劃的劣后資金。寶能投資集團出資67億元,作為劣后方。浙商寶能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元作為普通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