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劇變革的大時代,在思考戰略轉型的同時,如何推行精細化經營,秉持匠心精神,強化運營管理各環節的創新,是重中之重;本屆聯商網大會以“大時代,微創新”為主題,探討傳統零售業變革的更多可能。
要做模式的開創者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大家都覺得生意非常難做?有人說是受電商沖擊,有人說是經濟下行造成的。陳立平教授說中國的商業非常奇怪,是習慣于增長太快了。日本整整二十年的經濟下行,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但是我們去日本看到日本商業依然生機勃勃。我們中國還在增長期我們卻覺得不行了,這是為什么?
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有些事情是你努力也解決不了的。他說,現在很多企業都說要升級、要加強管理、要開源節流、要減員增效,幾乎聽到都是這樣的論調。但是仔細想想,難道以前我們的管理都是很混亂的嗎?難道我們的員工都在這里打醬油嗎?我們的員工已經非常辛苦了,已經在拿這個社會最低的工資了,你還要怎么減。其實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模式開始落后了。
事實上,幾乎所有成功的企業,無一例外都是模式的開創者,或者是在某種模式中迅速成為領先者,比如沃爾瑪是折扣店的開創者,麥德龍是倉儲超市,7-11是便利店,亞馬遜是電商……
如果我們抱殘守缺,不去迎接模式的變化,那機會會很少。客觀的講,我們今天的管理要比以前好太多了。我記得15年前我們是用EXCEL表統計報表,再往前二十年是拿帳本記錄庫存,難道我們今天的管理不如以前嗎?我不是說管理不重要,管理依然很重要,但是僅僅靠管理已經改變不了現狀了。
門店小型化是全球趨勢
事實上,現在全世界范圍內的零售業,都在向門店小型化轉型,小業態迸發出了更有生命力。就像很多年輕人會被家里逼婚,現在其實很多實體零售商是被“逼電”。比如我非常不能理解大潤發去做電商,我認為它原本就有一個非常成功的模式。
我曾經也非常迷信電商所說的,租金便宜、人力成本便宜、效率高,我真正進去發現這是一個騙局,我屬于最早醒悟的一批人,我及時回頭了,發現還是實體店更重要。我們經常講你要入世才能出世,如果你真正做電子商務就會發現,這幾乎是一個非常落后的業態,效率極其低下。
現在電商不停逗我們玩,說年輕人未來是我們的,年輕人現在只在網上購物,不去實體店了,等他們長大了,你們這些實體店就完蛋了,真的嗎?我年輕的時候也不去菜場購物,現在我女兒打個電話跟我說,爸爸,我想吃可樂雞翅,我趕快調頭回去買。這根本不是時代特質,是年齡階段,只要真正扎實的把實體店做好,等他們老去,他們還是屬于我們的。
跟經濟沒有關系,跟電商沒有關系,一旦有好的模式,電商其實跟我們沒有什么關系。難道消費者所有事情都要在鍵盤上完成嗎?難道購物真的一點樂趣沒有了嗎?難道我們真的不需要體驗了嗎?難道電商的成本和運營效率是高于我們的嗎?好多電商逗你玩,我們引流進去,消費者會忠誠我們。昨天大佬也講電商消費者忠誠度極低。電商你錯了,消費者不是忠誠你的電商,是忠誠你的便宜。當我們可以便宜的時候,他就不再屬于你們了。所以我們要把它做的更便宜,更有效,做得比電商更受消費者喜歡,我認為實體店是不滅的,實體店的春天還沒有開始。
門店的小型化、折扣化,這是全球性的趨勢,我們去歐洲考察ALDI,在日本考察生鮮折扣店。我想講的是未來一切業態的創新都要圍繞專業和效率。
樂城如何玩轉小業態?
我們現在重點在做兩個業態,一個是零食。我一直覺得食品這件事電商是搞不定的,我把電商所有有名的網站都買了一個遍,價格沒有優勢,包裝和運費是硬傷。更重要的是我們這里連一個糖果都可以買,你在網上買一個糖,都不好意思開口。而且一對一的服務成本極高,真正的服務是消費者站在這里還沒感覺到就服務完了,消費者完全可以有自己識別能力。
我一直覺得有件事情很不像話,占了90%市場份額的實體零售,為什么被占10%市場份額的電商給忽悠了,都忙著去做電商?我們真的要做的是扎實實體店,讓消費者離不開實體店,我就在你家門口。跟大家講講生鮮傳奇,雖然我們只開了四家店,但這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我不是說這個行業,是一家企業可以做一萬個億。今天我們知道大潤發、華潤可以做到一千億,而且是點狀布局,而生鮮傳奇是高度密集布局的業態。
我們選擇300平方左右的業態,更多的門面,更快的復制,變大了很難做,選址很難找。我們這樣一家店,平均每天營收在三四萬塊錢,它每天的交易數穩定在1200-1500筆。我們發現這樣一家店,實際上有5000個固定的會員顧客,但是很奇怪,有500個顧客一個月沒有來這里購物,我們打電話做了調研,發現有服務的問題,價格的問題,以及消費者另外的選擇,還有出差和搬家的。這種調研第一次使我們真正和會員顧客有了聯動,效果很好。
生鮮傳奇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商業主張,以前我們都是學習別人,做的都是加法。這次我們有了自己的一套邏輯,包括我們的顧客體驗,我們認為離消費者更近是重要的商業邏輯,十字路口對樂大嘴這樣的店非常重要,但是對生鮮傳奇來說,小區門口才重要。
消費者升級以后,消費者會更加理性,當他們有家庭以后,實體店一定是他們重要的消費渠道,所以我們整個定位是圍繞著目標客群,圍繞著顧客的一日三餐,而且圍繞著中產階級。未來中國會出現2億族群達到中產階級水平,2億人是什么概念?已經超過日本人全部了。
生鮮傳奇做一千多個單品,動銷只能做到95-96%。選品是場景化的,不是按銷售排名。品類管理是我們設計消費者要什么,我們的總監會跟中老年婦女討論,你覺得廚房里應該有什么?討論出來以后,我們再回頭看銷售,選擇去留。
另一方面,消費者真正忠誠的是價格,如果你想創造一個業態,一定要改善你的進貨渠道,改善你的供應鏈,無論如何使你的產品降下來,成為這個行業的價格殺手。我們現在有六七個業態客觀來說都很成功,執行第一條就是價格殺手。
(聯商網 蘇州報道)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