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42%的90后尤為看重品牌設計個性,80后更為居家,追求品質品牌,品牌忠誠度較高,換句話說,“快時尚消費”和“輕奢消費”正被大眾接受。
最近,一份《90后VS80后時尚品牌偏好研究報告》在網上流傳,不同年代的時尚指數一目了然。報告主要通過對中國90后及80后人群對部分時尚品牌偏好、風格及生活狀態進行了一次對比分析,從不同維度展現了當下千禧一代的品牌偏好及生活態度,為業內人士提供不少實用干貨。
80、90各自偏愛哪些時尚品牌
研究報告表明,當下90后社交娛樂生活豐富,事業處于上升期,壓力大,手機依賴度高,追求個性化品牌,其中42%的90后尤為看重品牌設計個性。相對而言,80后更為居家,事業漸趨穩定,追求品質品牌,品牌忠誠度較高,其中33%的80后看重品牌口碑。
數據顯示,Adidas和Nike是80后、90后人群的運動偏愛品牌,部分90后愛潮喜匡威,80后則更重情懷,“李寧粉”居多。而在8090后最愛的三個快時尚品牌當中,第一名是來自日本的快時尚品牌優衣庫,來自瑞典的H&M和西班牙的ZARA則以很微弱的差距位居第二名和第三名。此外,隨著小眾文化的流行,曾經被一小部分人推送的文藝審美逐漸成為大眾審美,與之相伴的,就是以無印良品MUJI為代表的品牌的走紅。“小清新”、“簡約風”皆成為了80后.90后最喜愛的風格。
在80、90后偏好的有活力的品牌當中,熱門的設計元素、堪比奢侈品大牌的質量、中高檔價格的輕奢品牌成了他們爭相追逐的品牌對象。調查顯示,90后心中的輕奢品價格主要定位在1000元-2500元,Coach、Kenzo、AlexanderMacqueen都是頗受青睞的輕奢品牌之一。另外,優質的質量是80、90后喜歡品牌的主要原因,90后更追求個性化,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及品牌,80后較懷舊,更看重用戶口碑。
輕奢、快時尚在杭城遍地開花
從研究報告中看出,除了價格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和知名運動品牌以外,輕奢和快時尚品牌似乎逐漸挑起了“大梁”,開始在80、90后的消費市場分得一杯甜羹。
換句話說,“快時尚消費”和“輕奢消費”作為兩種更為理性的消費方式正在被大眾所接受,不少消費者開始遠離那些高調、炫富型的品牌,轉而選擇LOGO并不太明顯,但款式別致、質量還不錯的品牌。這一現象也讓杭城諸多大型購物商場紛紛借機轉型,只為迎合新生代的消費口味。
一線大牌云集的杭州大廈自2013年開始就將C座打造成輕奢品專區,陸續引進了VALENTINO、TORYBURCH、Dsquard2等品牌不說,還在以奢侈大牌為主的A座,招進三宅一生BAOBAO和MOSCHINO入駐。據悉,這些輕奢品牌的銷售額占據了C座整幢樓服飾銷售額的35%-40%。
在萬象城的二樓,基本上也都是各個輕奢品牌和快時尚品牌的“天下”了。近幾年,陸續加入的輕奢品牌包括Y3、Diesel、TommyHilfiger等,還有MUJI、Hollister等快時尚品牌。其中深受年輕男女喜愛的Hollister是杭州乃至浙江的首家店鋪,該店純美式風情的沙灘褲、短袖、人字拖等產品一直是銷售單品中的“香餑餑”。
以潮流時尚品牌著稱的利星廣場,可謂是快時尚品牌的大本營。整個商場隨處可見快時尚品牌的“身影”,包括耳熟能詳的ZARA、優衣庫、H&M、MUJI等品牌。其中2013年引進的MUJI(無印良品)更是刷新了多個記錄,除面積全球最大外,將囊括無印良品旗下的全線產品,這意味著杭州的消費者能買到無印良品最新、最全的貨品。
對于“快時尚”、“輕奢”的崛起,有業內人士表示,許多消費者對于傳統的老牌奢侈品已經形成消費惰性了,他們需要新的品牌來滿足他們需求的多樣化。而隨著國際大牌的增長下滑,輕奢、快時尚品牌承接了大牌流失下來的群體,風頭正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