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信達拿下數百億“地王”的真相:資產荒時代的豪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16-06-20

    在信達地產連續造出幾個“地王”之后,人們才猛然發現,原本是對接四大行不良金融資產處置而設立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簡稱AMC),現在卻以房地產的不良處置為主要業務,并且還在更深的介入到房地產資產投資、開發之中。

  在當前不良資產處置中,房地產占超過一半比例??陀^上來講,房地產處置周期長,專業要求較高,所以AMC大多會有專業平臺來處理非金融類不良資產。但這依然是一個相對“傻大粗”的模式,其本質是得益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不動產升值。

  很多爛尾的房地產項目在被交付給AMC之后,給項目稍微補充資金,馬上就可以滿血復活上市銷售,尤其是在過去幾年房價暴漲的一二線城市,這樣的“不良資產”處置獲益方式,在當下的樓市分化背景下也出現變化。

  信達作為目前最優質的 AMC,處置資產能力強,錢也多,不過在進行大規模開發時,也依然需要尋找房地產企業合作。AMC手里的土地和資金,房地產企業的業務能力和市場嗅覺,一拍即合的兩方,是會為這個市場帶來更大的增量,還是更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信達隱居幕后,通過基金為信達高價“輸血”拿地,而后尋找操盤方,使得信達地產和信達資產同時坐擁收益,這就是信達的“金融地產”模式,同時信達資產實現資產配置的目的。

  市值不過幾十億卻頻頻拿下數百億“地王”,這便是信達。

  承接四大行萬億呆壞賬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又稱“四大AMC”)在歷史使命結束后,走上了屬于各自的商業化道路,其中中國信達、中國華融分別于2013年和2015年上市。

  作為四大AMC中唯一一家直系上市地產公司,自2015年以來,信達地產攜天量資金高調入局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以高溢價率地價橫掃其他房企,將多塊地王收入囊中。

  根據對信達地產過去一年來公告的整理,21世紀經濟報道發現,信達地產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獲得房地產項目總耗資高達352.03億元,而其去年的營業收入只有81.3億元,總市值更是自去年股災以來腰斬,截至6月17日為74.1億元。

  過去數年,信達地產長期以二三線城市為主要陣地,去年以來卻頻頻在一線城市出手,并且一出手就是地王,與自身操盤能力不匹配的舉動,讓業界困擾:“信達在做什么?”

  “地王”信達造

  信達正在造地王,而且是翻倍地造。

  2015年7月至今的一年時間里,信達地產通過公開招拍掛新增9宗地塊,其中6宗是地王。

  從分布城市來看,這六塊地王均位于一二線城市:2015年7月,合肥濱湖“地王”;11月,上海新江灣城“地王”;12月,深圳坪山“地王”;2016年1月,杭州南星“地王”;5月,杭州濱江“地王”;6月,上海寶山“地王”。均為房地產市場上漲較快的熱門城市。

  而信達地產為了拿下這些地王也付出了總金額為352.03億元的代價,土地溢價率最低為66%,最高達到了303%。

  其中,僅今年五月底到六月初的不到一周時間里,信達地產就在杭州和上海兩城以181.23億元的總金額拿下兩塊“地王”。

  根據信達地產的戰略布局,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是其重點發展區域,尤其是長三角和珠三角更是加上了“區域深耕”。

  從2011年開始,信達地產制定了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提出逐步形成“3+2+X”布局,“3”指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2”指長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X”指不在五大城市群內的二線和區域中心城市。

  但在拿下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地塊前,信達地產的布局實際以二三線城市為主。截至2015年三季度,信達地產儲備項目總量506.93萬平方米,其中一線城市僅占15%,主要為上海和廣州,在廣州的為信達地產從中國信達“接盤”的不良資產重組開發項目;二線城市盡管占比最高達47%,但是其中不乏寧波、長春、沈陽、海口、烏魯木齊等市場和經濟相對較弱的城市。

  2014年之前,信達地產營業收入一直處于低迷狀態,2012年至2014年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0.1、44.8和48.5億元,而2015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29.2億元。其2015年年報顯示,去年信達地產的營業收入為81.3億元,同比增長67.73%。

  而從2011年至2015年,信達地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直為負,分別約為-1.76億元、-22.25億元、-32.05億元、-58.32億元和-43.46億元。其2015年資產負債率則突破了國企80%的紅線,達到83.24%。

  盡管資金狀況長時間“入不敷出”,但信達地產卻并不心慌,這與其背后的“大資本”不無關系。

  信達地產財報顯示,2015年里其一線城市的土地投資額占80%,其認為這些地塊預計在未來1~3年內會為公司銷售額貢獻300億元以上。

  輸血者信達資產

  信達地產的底氣從何而來?

  信達地產資料顯示,其通過“信達系”支持、資本市場和一般資金市場,多元化獲取資金。

  一方面是由于A股公司較易融資。信達地產公告顯示,其于2015年成功發行5年期中期票據30億元,隨后 30億元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和80億元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均通過監管機構審批。

  2016年5月28日,信達地產披露了2016年公司債發行結果:本次非公開發行2016年公司債券(第一期)實際發行規模30億元,票面利率為5.56%,期限3年。

  而與“信達系”的協同融資模式中,“信達系”直接借款或提供增信、質押、擔保給信達地產,信達地產則支付相應的財務利息及增信費用。

  信達地產在2015年年報中稱,作為中國信達的房地產開發業務運作平臺,公司將借助信達系統的資源優勢和品牌支持,創新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逐步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中國信達除了通過銀行貸款、股權質押、增發等常規金融手段為信達擴大版圖,還借助基金進行股、債權投資和通過基金吸引合作對象等方式為信達地產補倉。

  信達地產在2015年年報中稱,其于期內與中國信達部分分公司召開業務協同對接會,開展協同業務交流。在基金業務聯動方面,通過引入中國信達旗下基金、聯合設立基金等方式,增強了公司在投融資方面的優勢。在特殊機遇投資方面,公司積極參與協同項目調研,嘗試了“投資+投后管理”模式。

  2014年,信達地產成立了專門的投融資部,以探索金融地產業務模式。

  財報顯示,信達地產2015年參與了包括深圳信達城市發展基金、寧波匯融沁順股權基金、蕪湖信達絲綢之路投資基金、寧波匯融沁譽基金、嘉興陸匯股權基金等在內的十只金融地產基金,基金總規模達93.80億元,而信達地產實際參與投資28.98億元。

  這些基金投資標的基本都是房地產業務,其中不少基金的優先級認購人都是中國信達,且數額較大。

  克爾瑞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房玲和尹鵬指出,在當前經濟和市場背景下,信達資產最需要的實際是資產配置。

  而中國信達作為國內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在資產荒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優質土地資源是保值的最佳選擇。

  在他們看來,目前房地產行業依然有不錯的前景,而一線城市核心地塊則最具升值潛力,信達資產顯然深諳此道。

  華泰證券投資顧問王澤崇指出,地王的作用,是拉高其所在區域所有儲備資產的估值,從而間接提升公司信用,便于融資。

  這意味著像信達地產這樣的地產公司并不僅僅是一家地產公司,更像是一個金控平臺。

  換句話說,中國信達隱居幕后,通過基金為信達高價“輸血”拿地,而后尋找操盤方,使得信達地產和信達資產同時坐擁收益,這就是信達的“金融地產”模式,同時信達資產實現資產配置的目的。

  高杠桿游戲

  就房地產操盤和運營而言,信達地產過去的二三線經驗,對于其在一線的布局顯然略有不足,這就需要尋找合作商開發合作,自身則更多扮演起財務投資者的角色。

  信達地產在2015年年報中表示,除自主開發外,公司還加大了與業內優秀房企的合作力度,共同開發項目,通過優勢互補,提高項目開發效益。

  在選定合作開發商的時候,信達地產的標準是“實力強、信譽良、有品牌、有資源”。由于信達地產的土地成本控制和一般民營企業不同,近來的地王成本遠高于市場售價,這對合作者的資金和能力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信達地產的優勢便在于其“金融地產”模式,通過設立基金進行股、債權投資或吸引合作對象。

  信達地產參與的基金一方面為房地產項目項目提供貸款,另一方面基金的的普通合伙人(GP)作為基金管理者對項目投資進行監管,并可以吸收有限合伙人(LP)來進一步擴大基金的規模,LP則可以依據一定的規則獲得優先、中間、劣后等三級回報,這類基金被稱為“夾層基金”。

  以上海新江灣地王地塊為例,在合作開發中引入了泰禾集團。信達地產全資子公司上海信達銀泰和上海坤瓴投資分別出資2000萬元和8000萬元設立項目公司。其中坤瓴投資的股權結構則是信達地產持有8.75%,寧波匯融沁齊股權投資基金持有80%,泰禾集團持有11.25%。

  寧波匯融沁齊股權投資基金便是信達地產安排的夾層基金,一方面為雙方合作提供平臺,另一方面為信達資產向信達地產輸血提供渠道。

  究其實質,信達的金融地產模式就是通過與信達資產管理業務結合,“夾層拿地基金”等方式獲取項目,充分嫁接中國信達在融資端的優勢,用較少的自有資金撬動較大項目,極大地放大杠桿,實現“基金拿地+小股操盤”的輕資產運作模式。

  統計發現,信達所有開發項目引入夾層基金后,杠桿率可達3-5倍不等。

  而通過夾層基金,還有利于信達地產未來融資。資金以股權形式進入地產項目,做大了項目自有資金的規模,形式上降低了信達地產的資產負債率。

  不過,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截止日前,北京歷史累計土地出讓經營性用地樓面價超過3萬的地塊合計有59宗,這59宗地王合計土地出讓金為1919.38億,而截止2016年6月16日,銷售額只有224.8億。

  而從地王的平均成本價看,樓面價平均高達3.8萬,按照基本成本測算,銷售價格需要在6萬左右,而目前北京的房價均價在3.5萬左右。對于這1919.38億地王來說,未來3年如果銷售額不到2000億以上,很可能出現資金鏈風險。

  以此對照來看,信達地產正在進行一場“豪賭”,并為其激進買地承擔相應的風險。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