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購物中心的公共空間包括廣場、中庭、走道、前廳等,簡單說,就是項目內,沒有安放固定商家長期使用的面積空間。
現在的購物中心保留大面積用做藝術展覽、優惠促銷、新品發布、品牌推廣、選秀……,這些看似浪費的中庭面積、活動區域的租金價格能讓商場日進斗金,活動拼來的高人氣也讓中庭成為品牌商的必爭之地。據推算,中心城區的購物中心中庭一旦全年365天無休,最高年收益可過千萬元。
購物中心要有內涵
現在的購物中心保留大面積用做藝術展覽、優惠促銷、新品發布、品牌推廣、選秀……,這些看似浪費的中庭面積、活動區域的租金價格能讓商場日進斗金,活動拼來的高人氣也讓中庭成為品牌商的必爭之地。據推算,中心城區的購物中心中庭一旦全年365天無休,最高年收益可過千萬元。
何為公共空間?
購物中心的公共空間越來越重要。那么,何為公共空間?購物中心的公共空間包括廣場、中庭、走道、前廳等,簡單說,就是項目內,沒有安放固定商家長期使用的面積空間。
面對購物中心商業品牌同質化嚴重的當下,去哪都可以看到ZARA、優衣庫……那么,購物中心要思考的便是顧客為何要來你這一家。于是,不單是商家有自己的品牌個性和精神內涵,購物中心也要有,這樣才能突顯出個性魅力。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公共空間承擔的角色變得多元。不做活動時,它可以是一個交通導流的建筑節點;做活動時,它擁有“百變”的可塑性。同時,大家共同強調的商業創意設計,一定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也不是為了甲方喜好而設計,而是把握好市場,挖掘市場,為顧客而做,顧客接受了,才算是好的創意作品。
要允許創意發生
高超包容、參與互動
創意空間并不局限于建筑的范疇,除了建筑本身有創意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未來的運用上,它是否允許多種“創意”的發生。更直接一點——很多集中商業在建設完之后,是一個固定空間,怎么讓它在一個固定的框架內不停地變化?在明年、后年,甚至今天、明天都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對此,有四點值得注意:
1、高超的包容性
這個空間的形式和容量足夠發揮不同的主題創意;
2、室內有舒服怡人的陽光
由于購物中心大都封閉,陽光能產生戶外、公共、自由的感覺;
3、立體層次性
樓層之間要實現立體相融的互動;
4、參與互動性
主要指顧客能體驗到空間創意的樂趣。購物中心要讓顧客來,吸引他們的不一定和商業消費有關,往往是一些藝術或者別的有趣的東西。
越純粹,越舒服
獨有的“DNA”
未來購物中心的公共空間,并不會刻意附加商業價值,首先要讓消費者來了很舒服。新加坡金沙購物廣場,有一處公共空間設計如漏斗盆一樣,蓄水裝水,在整點的時候打開,水就集中在漏斗口處往下傾瀉,這樣場景就活了,可見舒服的購物中心和客人之間是沒有距離的,它用最簡單的原理做出最有趣的創意,東西做得很純粹,小孩子看了都會喜歡。如何做好公共空間的創意發揮:
1、要強調這個購物中心獨有的“DNA”。
除了商業租賃面積外的公共空間,例如連廊、通道、中庭、公共洗手間前廳、電梯前廳、空中吊飾,都可以來去被一個購物中心的經營者很好的利用,來強化這個場的“DNA”。顧客明白這個DNA是屬于商場的而不是屬于某個店鋪的。
2、與店鋪風格相區別。
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在公共空間做“天”和“地”的呼應,例如南寧萬象城,每個公共區域的天花都不一樣,相呼應的每個區域的地面也不一樣,客人有明顯的感受和識別。
3、公共空間可加載,互動科技可用上。
4、提升聚人氣的能力。
看一個場人氣旺不旺,要看這個場的公共空間人氣的聚集。
公共空間是傳感場
打造“氧元素”
公共空間要具有包容性,歐洲商業體的空間足夠大,可以做任何東西。如果沒有這樣空間前提,做創意會受到限制。因此,項目前期定位時就要思考,最終項目是要成為城市級的,還是區域級的。
其次,商業地產的公共空間是為80%的人服務,但只有20%人屬于核心人群,由他們來提供商業消費價值貢獻。商業最大的區別就是經營,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
公共空間活動應該是體驗感的最佳傳感場,在商業內容、品牌重合度高的市場環境下,商業公共空間完全做出于別人完全不同,實際就是抓到一個氧的元素,化學上的氧和任何東西在一起都會變化成新的東西,商業的公共空間也應該具備這樣的特性,這樣才可以給商場帶來豐富的可變空間。另外,公共空間是項目定位和品牌核心的立表。好的公共空間應該實現包容性、景觀性、休閑性、引流性和實用性五特點的融合。
市場認可才算牛
迎合市場
做創意空間,不是迎合開發商,而是迎合你的市場,無論做什么樣的設計和創作,都要關注客戶所關心的問題,而不是為開發商做牛的作品。一是care you care,換位思考做商業整合推廣;二是未來商業主題化、個性化進程;三是強化美術陳列設計對商業的裝飾性、引導性和互動性。
一開始就要明白自己商場的定位是什么,定位會直接影響接下來的整體設計配套,業態比例,后期經營思路。目前國內的商業從招商角度看都很一般,老板覺得是項目有問題,可能一開始定位就有問題。香港的圓方把主題做到了骨子里,將中國傳統的“金木水火土”孕育其中,從品牌選擇到整個動線、公共空間的運用,整體能感受到區域的完整性和主題性。并在這些主題的基礎上,做出各種創意。
考慮城市需求
梳理商業與城市的關系
把公共空間留給市民,并不是為了商業利益,這樣才能贏得商場與顧客之間更好的持續性關系。其實,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各種關系———商家與顧客之間的關系、商場與商家的關系、商場與顧客的關系,這些關系的梳理,往往通過公共空間來調和。比如說去星巴克,最早基本都沖著星巴克這個品牌去到那個購物中心的,那么作為購物中心,跟消費者的關系怎樣建立?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公共空間就有了自己的價值,他可以重新梳理商場與商家之間的關系,人們最終變成去那個商場,只是具體在星巴克消費。
可見,公共空間往往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基本邏輯”,也就是常規性的功能;其次,是主題性表達,這就關乎到“創意”的開展。每個樓層的主題性,空間只能起到聚焦作用,與之相應要做好的是“業態”與空間布置的有機結合。
讓空間不斷地制造事件
場所改變人
人與人之間,每個群體不一樣,交往方式也不一樣,每個人在每個場所內表現的方式也不一樣,因此要運用好場所,可以改變人的消費。有沒有一個公共空間,令大家都會來?
作為商業攝影師,如果你把一個成本只有700塊的東西,拍到值7000塊,你就成功了。但這里的前提便是,有人愿意關注,愿意將你的作品點開看,就像顧客先要愿意去到那個商場,那個場才有了它的商業意義。再例如,從單身拍到懷孕,有人可能會覺得很丑,但是攝影師可以通過技術美化就變得很美好。其實生活本身就是謊言,但是要讓人相信這不是謊言,通過鏡頭,把物品變得有價值……攝影就是一個強化主題的過程。正如公共空間就是對購物中心主題的強化。讓空間持續不斷地制造出事件,事件多了,才會有持續不斷的關注。
來自:商業地產學院(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