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京東獲得沃爾瑪戰略入股 5%,同時囊獲 1號店。作為此次協議的一部分,沃爾瑪將獲得約為京東發行總股本數的 5%。
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京東獲得沃爾瑪戰略入股 5%,同時囊獲 1號店。作為此次協議的一部分,沃爾瑪將獲得約為京東發行總股本數的 5%。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按照官方說明,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京東將擁有 1號商城主要資產,包括 “1號店” 的品牌、網站、APP。沃爾瑪將繼續經營 1號店自營業務,并入駐 1號商城。京東獲得品牌、食品雜貨和家居產品領域品類,以及在華東華南等區域的資源補充。
“山姆會員商店” 將在京東平臺上開設官方旗艦店,將使用京東的倉配一體化物流服務。
京東和沃爾瑪將在供應鏈端展開合作,包括擴大進口產品的豐富度。
沃爾瑪在中國的實體門店將接入京東集團投資的中國最大的眾包物流平臺 “達達” 和 O2O 電商平臺 “京東到家”,并成為其重點合作伙伴。
按照理想眼光來看,這是一件三贏的事:京東未出現金(或許涉及少量現金)便囊獲 1號店資產,且兩者相同的 B2C 模式或許能無縫融合,還刺激了一下不景氣的股價;1號店也許本將走向窮途末路,如今得到了靠山依傍;沃爾瑪 “甩” 掉了沒什么實質作用的資產,還能講一講電商、O2O 的故事。
不過事情也許沒那么簡單,我們可以嘗試探討一下這筆交易背后的促成因素、未來的可能性以及一些疑慮。
京東的焦慮
往大了說,在全球化、農村電商、京東到家等重點業務沒有太可喜的成績時,京東缺乏新的增長點來刺激電商業務,于是不得不尋找金融、技術領域的突破。同時資本市場對其遲遲不盈利的情況展現出焦慮,致使其不得不尋求新的賺錢方式。
再拿京東與阿里進行對比,過去京東可以堅守 “正品”、“物流” 兩個關鍵詞來對予以對抗,但不難發現的是京東第三方平臺業務所占比重不斷上升(不似自營商品質量可控),而阿里對物流的重金建設使菜鳥網絡有望在螞蟻金服之后獨立上市,最新一輪融資百億。
這時的京東希望靠日百、生鮮品類來彌補其在 3C 品類之外的不足,于是不斷擴充渠道、戰略投資(永輝、天天果園)、自建生鮮供應鏈。用戶目前在京東超市、生鮮頻道、京東到家等處都能購買到相關產品。不難發現京東超市和京東到家渠道上品類重疊很多,屬于針對不同消費場景作為互補,但很難說互相之間沒有業務沖突,可以看出其多方向嘗試的急切。
1號店是個好資產么
1號店雖然嘗試過轉型為綜合型電商,但至今仍是一家以日百、生鮮品類為主的垂直 B2C 電商,這正式京東想要補充的,況且前者還在上海有些許京東不具備的地域優勢。而從 1號店的角度來看,在歷經了多年動蕩(被沃爾瑪控股、戰略出現分歧、中高層相繼離職)后或許已無力再與阿里、京東的 “降維打擊” 纏斗。雙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但促成這筆交易的一個關鍵因素或許還是 “便宜”,由于沃爾瑪尚未發布公告,我們無從得知其投資金額,但從京東目前 287.2 億美元的市值估算,5%股本為 14.36 億美元(約為 94.4 億人民幣),遠遠低于傳言的 “400 億”。不足百億囊獲一個年GMV 超過 200 億的 1號店,或許不貴。
不過京東并未試圖將 1號店完全融合吸納,而是保持其品牌由沃爾瑪獨立經營,很難說能與京東供應鏈體系相協同。所以 1號店這筆資產更像是物理疊加,而非化學反應。
甚至可以說,這筆交易的初衷或許就不是 1號店,它只是沃爾瑪投資京東的一個籌碼。
新老零售商的握手,能產生什么化學反應
那么沃爾瑪與京東的攜手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化學反應么?或許可以分成 B2C 和 O2O 兩塊。
B2C 層面上,即將出現的 “沃爾瑪京東旗艦店” 承載著沃爾瑪電商化的希望,而由于傳統零售的物流體系與電商物流不盡相同,沃爾瑪將使用京東的倉配網絡,只需做好供應鏈上游和線上運營即可。
同時雙方提到了在供應鏈端的合作,或許沃爾瑪會在 “旗艦店” 之外與京東共享供應鏈資源。比如一些京東采銷并不熟悉的海外供應商,可以通過沃爾瑪搭建合作橋梁。
O2O 方面,沃爾瑪入駐京東到家也指日可待,對于有即時性消費需求的用戶而言,即將可以通過京東到家、達達的眾包物流在 2 小時內收到沃爾瑪商品。而這也為沃爾瑪拓寬了銷售渠道。
別急,我們好像忘了點什么
這筆交易容易讓人聯想起騰訊入股京東時,送出去的易迅。不過與之不同的是,易迅、拍拍屬于騰訊 “硬塞” 給京東的資產,尤其后者 C2C 平臺模式與京東模式天然不符,而 1號店則更符合京東的調性。但我們最該關心的是,沃爾瑪能否給京東帶來 “有用的” 戰略資源,能否一如騰訊為它開的流量入口一樣重要?
不得不說,無論是 B2C 還是 O2O,雙方類似的嘗試都不是頭一回了,且之前都沒有成功。
首先,2012年 沃爾瑪控股 1號店時講的就是傳統零售與 B2C 電商協作的故事,甚至也做過 O2O 的探索。但兩者的訂單驅動模式不同、供應鏈節奏不同、人員理念不同,真正落地難上加難。類似的場景在京東身上,會更融洽么?
而到家 O2O 模式的問題,36 氪在《與其瞎猜,不如聊聊京東到家們為何需要抱團取暖》一文中有詳盡討論。到家 O2O 平添了一級供應鏈條,多了一次搬運環節產生配送費用,也多了一層倒手損耗的環節。同時用戶從生鮮到店-到家消費習慣的轉移還尚未形成,該模式一度極為依賴補貼。
更為關鍵的是,京東入股永輝 43.1 億元之后并沒有產生很好的協同,類似的事情沃爾瑪就能做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