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尼爾森最新出爐的《2016年度中國賣場超市購物者趨勢報告》顯示,過去一個月去過便利店或網購的滲透率分別從去年的32%和19%上升至38%和35%。
尼爾森最新出爐的《2016年度中國賣場超市購物者趨勢報告》研究顯示,過去一個月去過便利店或網購的滲透率分別從去年的32%和19%上升至38%和35%。這一趨勢一方面對傳統大賣場和超市提出轉型要求,另一方面,產品品類同質化的網購平臺競爭愈發激烈,給零售商和制造商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調查顯示,網店產品相對較低的價格對消費者購物產生的影響同去年相比有大幅提升,從去年的42%躍至今年的61%,方便比價因素從去年的41%上升至今年的56%,同時,54%的消費者出于可以送貨上門的服務而進行網絡購物,這一數字在去年為42%。與此同時,隨著可選擇電商渠道的增加,消費者也變得越發精明,他們會根據自身不同的需求來關注不同的電商渠道帶來的不同受益點進而選擇不同品類的商品和服務。
“總的來說,線下市場的購物籃金額表現為降低,原因在于購物者購物目的的變化。以往購物者會出于‘大量囤貨’目的在大賣場/超市購物,但今年的數據顯示這一比例有所減少。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的消費者越發偏好在便利店和網購渠道采購所需商品。同時,線下購物者更加注重愉快的購物體驗以及促銷。相較于實體店,網購渠道相對低廉的價格,便捷的比價方式以及可以提供送貨上門服務,是驅使消費者選擇網上購物的主要動因。”尼爾森中國區副總裁丁霞說。
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網購哪個更吸引消費者
尼爾森研究也顯示:2015年大賣場和超市的滲透率略有回升,有78%及82%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個月內曾光顧大賣場及超市,相比其他現代渠道,優勢仍然較為明顯。消費者購物頻率也保持穩定,但平均購物籃金額從2015年的172.4元下降至162.7元,反映因為“大量囤貨”而進行的購物有所減少,受訪者定期的大型采購由2014年的24%下降至22%,更多的還是為了家中一般性補貨(38%)。
然而,在銷售額和滲透率這兩方面,賣場/賣場的市場份額仍然持續被搶占。隨著便利店和網購的便利概念深入人心,這兩個新興渠道的購物頻率也在增長。而年輕人則構成了這些新興渠道的主力軍。數據顯示,便利店和網購的滲透率分別從去年的32%和19%上升至38%和35%,增長速度超過賣場/超市的滲透率回升速度。
消費者只有遇到打折才會買買買么
尼爾森發現,消費者在大賣場和超市購物時更加注重購物體驗,這將是賣場和超市的優勢所在。“能提供令人愉快的購物體驗“(86%),“商品陳列整潔美觀”(86%),“商店環境干凈衛生”(90%),這三項因素在購物者心目中的重要性提升也證實了這一點。與此同時,店員服務質量好(94%),產品豐富多樣(92%),方便到達(90%)仍舊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因素。
在2015年,19%的受訪者表示在6個月內曾光顧過新開的或不同的賣場/超市。他們光顧一家新店除了是因為有新的商店開在附近(55%),口碑好也很重要(46%),這表明了地理位置和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因此,大賣場應該更側重于如何通過改善品牌形象、開展有趣的促銷和宣傳來挽留忠誠顧客并提高他們的購物籃金額,另外,通過開設新門店和發展電商渠道來發展新顧也非常重要。
價格對于線上市場越來越重要
2016年尼爾森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最新調查顯示,2015年全年購物者的個人經濟狀況和就業預期指數均有些許下滑,與此同時,消費意愿卻持續攀升達到48,達到歷史峰值。購物者有很大的消費欲望,但在購物時對于商品價格的考慮將會更加謹慎。
尼爾森報告顯示,2016年價格敏感型購物者的比例從15%上升至19%,同比增長四個百分點。這些網購者年齡較大,35歲以上居多,學歷以及收入較低,通常對商品價格最為關注,選購商品時通常會先考慮價格。
報告顯示打折和促銷仍然是吸引消費的有效途徑,68%的購物者會在商品打折或促銷的時候網購。與此同時,各大電商平臺使出渾身解數滿足網購者對低價和促銷的渴望,購物節的滲透率在網購者中高達95%。隨著各式購物節遍地開花,電商促銷形式五花八門,商家間價格戰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不用手機下單你就OUT了
在去年取代筆記本電腦成為中國受訪者網購時的首選設備后,手機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得到提升。尼爾森調查顯示,59%的消費者使用臺式電腦網購,另有57%的人使用筆記本電腦網購,但有有81%的網購者使用手機購物。
當談及為何使用智能手機網購越來越流行的原因時,便利性是最主要的考量,有71%的消費者表示使用智能手機網購具有電腦不具備的便利性,同時,52%的消費者表示便捷的付款方式也是他們手機網購的原因,這一數據和去年相比上升了10個百分點,其次付款安全性(39%),也是促使消費者網上購物的重要因素。
尼爾森的調研數據驗證了中國消費者網購向移動數字端轉移的趨勢,數據顯示,同去年相比,使用移動支付軟件網購者的比例從去年的96%上升至今年的99%,移動支付軟件的普及程度幾乎覆蓋了所有的網購用戶。